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刺绣(刺繡,刺綉)
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出字画的美术工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齐 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寳装拢。”《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羣芳样。”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瘦马》:“夫见其举止端方,喜而留之,命伴女公子刺绣。”
刺綉:1.一种美术工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巧女之刺綉,虽精妙绚烂,纔可人目,初无补於实用,后世之文似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问女年几何,曰:十二岁矣。问近习何事,曰:刺綉耳。”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这里的女孩子,只知低头刺绣,静极的时候,连针穿过布帛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她做的刺绣手工和画的桃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指刺绣工艺的产品。如苏绣、湘绣等。参见“ 刺绣 ”。
(3).在身体上刺花纹,即文身。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你们课本中有过 海南岛 黎 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
《漢語大詞典》:绣服(繡服)
(1).用彩线刺绣的衣服。古代贵者所服。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安车駟马,望高闕而朝至;绣服緹麾,轥康衢而暮返。”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唐 钱起 《送裴迪侍御使蜀》诗:“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軺满路光。”
《高级汉语词典》:彩线
比喻带有脸上脂粉的眼泪
分类:彩线
《漢語大詞典》:绣花(繡花)
亦作“綉花”。 用彩线在织物上刺成花纹图案等。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苗族女人﹞用绣花大衣袖掩着口笑,使人看来十分舒服。”
《漢語大詞典》:盘花(盤花)
以彩线盘绕编织成花形的一种工艺。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四:“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綰,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
《漢語大詞典》:绣胸(繡胸)
即绣补。 明 清 官吏的补服前胸及后背缀有金线或彩线绣的鸟兽图像,故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 绣补 ”。
《漢語大詞典》:绣补(繡補)
(1).绣花的褥垫。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章樵 注:“绣补,疑是裀褥之类,加绣其上。”
(2). 明 清 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漢語大詞典》:凤缕(鳳縷)
用彩线捻成的灯心。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绾龙台:“花灯八层,间以三缝锦褾,点紫菱油,燃凤缕。”
分類:彩线灯心
《漢語大詞典》:绣补(繡補)
(1).绣花的褥垫。古文苑·扬雄〈答刘歆书〉:“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章樵 注:“绣补,疑是裀褥之类,加绣其上。”
(2). 明 清 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缀有补子,以金线或彩线绣成鸟兽图像,标志品级高下,谓之绣补。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
《漢語大詞典》:相连爱(相連愛)
汉 时习俗,七夕以彩线相缚,表示相爱。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 于闐 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 宋 曾慥 类说西京杂记作“相怜爱”。
《漢語大詞典》:线符
亦作“线符”。 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綫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线符:“ 汉 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者也。 刘昭 曰:‘桃印本 汉 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於 汉 桃印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