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形影
(1).人的形体与影子。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若乃轻合而不重离,易厚而不难薄,始如形影,终为参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一:“余又於 左 氏二书参焉,若形影然,而世人往往攘臂於其间。”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此耳鬢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2).影踪;迹象。荀子·礼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明 袁宏道 《致沈广乘书》:“唯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看着香火的跳动,他假装在火苗上看见了一些什么形影,心中便祷告着。”
《漢語大詞典》:渺然
(1).广远貌。 唐 刘长卿 《送秦侍御外甥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诗:“万里 闽 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余为守时,復以还旧,稍益开浚,渺然真有江湖之趣。” 明 文徵明 《沧浪池上》诗:“渺然诗思江湖近,更欲相携上野航。” 清 龚自珍 《语录》:“ 西山 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
(2).微小貌;藐小貌。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渺然陋器,虽不能胜多士之喧言;卓尔大贤,自足以破众人之浮议。” 明 方孝孺 《龟岩隐居记》:“朝歛夕舒,春荣秋顇者,云霞草木也;而渺然居处乎其间者曰人耳。” 清 袁枚 新齐谐·锺孝廉:“但见汪洋大水无边无岸,一身渺然,飘浮于菜叶之上。”
(3).因久远而形影模糊以至消失。 唐 杨凌 《送客往睦州》诗:“水阔尽南天,孤舟去渺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锡九 哀迫中,尚望妻归,久而渺然,悲愤益切。”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他们炫耀一时的宫殿楼台,以前峥嵘在山陵地带,今天不是渺然无存了吗?”
《漢語大詞典》:秋影
(1).秋天的日影。 唐 元稹 《新秋》诗:“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
(2).秋日的形影。 唐 杜牧 《秋感》诗:“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一窗秋影寒。”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墨竹》诗:“月中看竹写秋影,清镜平明白髮生。” 元 马祖常 《和继学郎中送友归越中》:“雀舫春声留水鷰,鵠袍秋影动天鹅。”
《漢語大詞典》:避影
(1).避开身影。庄子·天道:“ 士成綺 鴈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曹础基 注:“避影,像要避开自己的影子一样侧着身体。”
(2).避匿形影。 唐 窦参 《湖上闲居》诗:“避影将息阴,自然知音稀。” 明 袁宏道 《管东溟》:“而猜嫌忽至,谤议遂成,足下深居避影,不肖亦望岫息心。”
《漢語大詞典》:灭景(滅景)
隐蔽形影。谓隐居。景,同“ 影 ”。 晋 陆云 《荣启期赞》:“常被裘带索,行吟於路,曰:‘吾著裘者何求,带索者何索?’遂放志一邱,灭景林藪。”南史·隐逸传上·褚伯玉:“闻 褚先生 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漢語大詞典》:吠形
狗见形影而吠。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 武清侯 石亨 等诬大学士 王文 、大司马 于谦 等迎代之罪,都给事中 王镇 等,亦皆吠形,至有‘誓不同朝’之语。”参见“ 吠形吠声 ”。
《漢語大詞典》:吠形吠声(吠形吠聲)
亦作“ 吠影吠声 ”。
(1).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后遂以“吠形吠声”或“吠影吠声”比喻不察真伪,盲目附和。 梁启超 《管子传》第一章:“ 孟子 当时或亦有为而发,为此过激之言。而后之陋儒,并 孟子 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摭至迂极腐之末论,以詆謷 管子 。”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叭儿们何尝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又何尝想到民族,只要一吠有骨头吃,便吠影吠声了。”
(2).形容仅据似是而非的迹象进行渲染。 黄远庸 《最近之政局》:“在我不过一时风影,而人则已吠影吠声。”
《漢語大詞典》:柳暗花遮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 元 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
《漢語大詞典》:顾影弄姿(顧影弄姿)
回看自己的形影,装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姿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二姊适 葛氏 。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 江城 ,而悍妒与埒。”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主任的夫人,三十五、六岁,衣饰华丽,相貌其实平常,然而顾影弄姿,自以为倾国倾城。”
《漢語大詞典》:遁影
(1).犹言隐藏形影。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安心乐土,遁影灵关。”
(2).指隐没不清的影子。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 《临丹赋》:“清波引镜,形无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