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瓣香
(1).佛教语。犹言一瓣香。 宋 陈若水 《沁园春·寿游侍郎》词:“丹心在,尚瓣香岁岁,遥祝 尧 龄。” 清 计东 《再与宋牧仲书》:“乃於郡署旁废圃中,西向设瓣香,流涕再拜而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二《庚子送灶即事》诗:“隻鷄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参见“ 一瓣香 ”。
(2).师承;敬仰。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一:“近来 浙中 诗人,皆瓣香 厉鶚 樊榭山房集。”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3).喻崇敬的心意。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五洲万国佳儿女,海角天涯献瓣香。”
《漢語大詞典》:一瓣香
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向来一瓣香,敬为 曾南丰 。”按, 曾巩 ( 南丰 ),为 陈师道 的老师。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苏軾 子瞻 作墨竹……运思清拔出於 文同 与可 ,自谓与 文 拈一瓣香,”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此日一会,不是小缘。将一瓣香为我 无得禪师 ,且道,诸人还识 无得禪师 么?” 清 黄遵宪 《酬曾重伯编修》诗:“诗笔 韩 黄 万丈光, 湘乡 相国故堂堂,谁知东 鲁 传家学,竟异 南丰 一瓣香。”
《漢語大詞典》:胎息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 李贤 注引《汉武内传》:“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坐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説 张果 是 帝尧 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
(2).指气息;呼吸。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则以前药復滴於鼻,须臾忽苏,黎明则胎息续矣。” 宋 范成大 《石湖书事》诗:“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3).犹师承;效法。 清 纪昀 《〈陈后山诗钞〉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学 杜 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舍人( 谭莹 ) 乐志堂 集文诗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 茅盾 《民间、民主诗人》:“最近, 马凡陀 的胎息于‘吴歌’的新诗,也颇值得称赏。”
《漢語大詞典》:师祖(師祖)
(1).师承;效法。宋书·谢灵运传论:“ 王褒 、 刘向 、 扬 、 班 、 崔 、 蔡 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
(2).即祖师。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
(3).称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西游记》第十六回:“众僧道:‘师祖来了。’ 三藏 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师之父·师祖:“ 魏叔子 《师友行辈议》: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之父尊其称曰祖,师之妻尊其称曰母,此名之不可杀者也。”禅林宝训卷一:“﹝ 演祖 曰﹞山门执事,知因识果,若师翁辅 慈明 师祖乎。”
《漢語大詞典》:渊源(淵源)
(1).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原。汉书·董仲舒传赞:“ 仲舒 遭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 游 夏 ,而曰 筦 晏 弗及, 伊 吕 不加,过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条干云,渊源不泓窈,而求汤流万里者,未之有也。” 宋 苏轼 《复改科赋》:“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唐律疏议〉跋:“ 唐 律本 隋 ,由 魏 而 周 而 隋 ,有渊源也。” 郁达夫 《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文学上的阶级斗争,若要追求它的渊源,也与人类一样的古。”
(2).指学业上的相师承。宋书·隐逸传·雷次宗:“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若非承父兄之教詔,世守其言;则必积师友之渊源,材克厥职。” 明 李贽 藏书·德业儒臣前论:“虽师友渊源,莫详次第,而仅存什一,要当知道无絶续,人具隻眼云耳。”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 太史公 ﹞《自序》称‘吾闻诸 董生 曰’云云,盖 史公 於 董子 必有渊源也。”
(3).犹关系,联系。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欧 美 的文明人讳言下体以及和下体略有渊源的事物。” 茅盾 《多角关系》五:“ 谢晋寿 和兄弟的渊源似乎不比寻常。”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他和 立群 ,可又算得别有渊源了。”
(4).深邃,深广。后汉书·班固传:“屡访羣儒,諭咨故老,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义之林藪,以望元符之臻焉。” 李贤 注:“渊源,林藪,喻深邃也。”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风流岂可知闻?” 宋 王得臣 麈史·睿谟:“ 神宗皇帝 ,圣学渊源,莫窥涯涘。” 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难道终身贫贱?他学问渊源,今科拟将僊桂攀。”
《漢語大詞典》:家门(家門)
(1).上古指卿大夫之家。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杜预 注:“大夫专政。”
(2).指大臣之家。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将归帝号於 绍 ,欲至 青州 从 袁谭 ,发病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术 归帝号於 绍 曰:‘ 汉 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 周 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卒彊者兼之耳。’”
(3).自家的门口。指自己的家。史记·夏本纪:“ 禹 伤先人父 鯀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那 张林 离了家门,到 汴京 寻他舅子去了。”
(4).犹家族。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遯》:“八百诸侯,不期同时,慕西 文 德,兴我宗族,家门雍睦。”后汉书·虞诩传:“自此二十餘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於天也。”陈书·萧引传:“吾家再世为 始兴郡 ,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 閔 氏自 庄懿 司寇以来,家门贵盛, 浙 西无其伦比。”
(5).犹言师门。谓师承传授之门户系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七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復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亦自可知。”一说,犹今言家庭。见 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
(6).家世;门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玉梅 啼啼哭哭, 范希周 中途见而怜之,问其家门, 玉梅 自叙乃是官家之女。”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终有日际会风云,不枉了严亲教训能酬志。须信道古圣文章可立身,改换家门。”
(7).家庭的门风。《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本来事主夸忠赤,变为不孝辱家门。” 元 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爱村沙欺软弱,嫌文墨笑温纯,别是箇家门。”《三侠五义》第十五回:“又吩咐将 四啟元 带上堂来,训诲一番:不该放妻子上庙烧香,以致生出此事,以后家门务要严肃。”《中国小说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荥阳生 流浪街头,在‘凶肆’中做了歌手,因此遭到了其父的毒打,被认为败坏家门。”
(8).犹家乡。后汉书·皇甫规传:“前太尉 陈蕃 、 刘矩 ,忠谋高世,废在里巷; 刘祐 、 冯緄 、 赵典 、 尹勋 ,正直多怨,流放家门。”
(9).戏曲名词。指南戏和传奇的开场白,内容系剧情大意或剧中人物的家世。昆剧中指脚色行当。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开塲数语,谓之家门。”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听説家门: 闕郎 貌丑多残疾,一生所遇尽佳人,反被风流厄。初娶 邹 何 二美嫌夫陋,别居静室, 吴姬 更巧,不事张惶,但凭恐吓。”
《漢語大詞典》:空手
(1).徒手;赤手。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 胥 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 唐 李廓 《猛士行》:“ 幽 并 少年不敢轻,虎狼窟里空手行。”
(2).谓不带礼品;不予馈赠。 五代 齐己 《送欧阳秀才赴举》诗:“莫疑空手去,无援取高科。”朱子语类卷三四:“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钱底,羔雁是较直钱底。” 鲁迅 《呐喊·端午节》:“衙门里既然领不到俸钱,学校里又不发薪水,实在‘爱莫能助’,将他空手送走了。”
(3).谓无师承、无范本或图样而自作字画、刺绣等。与“临摹”相对。如:这是老画家空手画的画;枕套上的花是她空手扎的。
《漢語大詞典》:师承(師承)
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后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 王弼 注,直发胸臆,不如 郑玄 等师承有来也。”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少无师承,能自得师,信道执德,秉志不回。” 黄侃 《论学杂著·礼学略说》:“今文、古文,往往差异,姑置勿谈;即同一师承,立説亦復不齐壹。”
《漢語大詞典》:师传(師傳)
老师之传授;师承。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东坡宸奎阁碑铭:“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曜得道,非有师传。”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而 游夏 独以文学见称,盖其学有师传,代相祖述。”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是 小夏侯 求异於 大夏侯 , 大夏侯 又求异於 欧阳 ,不守师传。”
《漢語大詞典》:托体(託體)
(1).寄附躯体。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乌以反哺,託体太阳;羔以跪乳,为贄国卿。”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妾託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 汉 之 吕 霍 ,可以为诫。”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弱质託体君子,今将娩矣。”
(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 清 汪懋麟 《史淑时诗序》:“其七言歌行,託体 长吉 ,而音情駘荡又类 鲍明远 。” 清 周寿昌 《〈渐西村人初集〉叙》:“ 寿昌 偏耆攷订,少而学诗,託体不尊,老尤浅率。”
《漢語大詞典》:六祖
佛家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慧能 。他师承五祖 弘忍 ,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 慧能 起初弘法 岭 南,是为南宗,其后蔚为“五家七宗”,影响深远。有《坛经》传世。见 宋 志磐 佛祖统纪·达磨禅宗。 唐 刘禹锡 《佛衣铭》:“ 六祖 未彰,其出也微。” 前蜀 韦庄 《赠礼佛名者》诗:“寻思 六祖 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我书唤作《三椏记》, 六祖 天台 共一龕。”
《漢語大詞典》:同师(同師)
(1).一起师事;同从一师。庄子·德充符:“ 申徒嘉 ,兀者也,而与 郑子产 同师於 伯昏无人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鼂错 ﹞学 申 商 刑名於 軹 张恢先 所,与 雒阳 宋孟 及 刘礼 同师。”《淮南子·缪称训》:“同师而超羣者,必其乐之者也。”
(2).同一师承。 宋 晁冲之 《赠江子我子之》诗:“ 江郎 淮海 秀,经术古同师。”
《漢語大詞典》:心师(心師)
(1).佛教语。谓以己之真心为师。 唐 皎然 《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诗:“我法从谁悟,心师是贯花。” 前蜀 贯休 《了仙谣》:“若师方术弃心师,浪似雪山何处讨。”
(2).谓心之师。南史·张融传:“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汝可师耳以心,不可使耳为心师。”
(3).谓内心所师承的。 明 李东阳 《大原宋生灏手刻先君字法手稿赠之以诗》:“当其腕指所至时,意匠心师两无跡。”
《漢語大詞典》:辟支小乘
佛教语。即辟支佛乘。因其并无师承,独自悟道,未能达到无上觉悟的法界而成佛,故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吾佛以救度众生为本,吾每静脩洞中,固是正果。但只独善其身,便是辟支小乘。”亦称“ 辟支下乘 ”。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心梦》:“犹坠辟支下乘,不能见如来也。”
《漢語大詞典》:杜做
谓无师承关系的手艺。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杜撰:“凡文字之无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经匠师者曰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