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林扉
指山林中的屋舍。 清 方文 《庐山诗·圆通寺》:“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偶与 訥公 语,中宵坐林扉。” 清 方文 《庐山诗·初度》诗之二:“何时脱尘网,躬稼老林扉。”
分類:山林屋舍
《漢語大詞典》:牖户
(1).窗与门。《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朱熹 集传:“牖,巢之通气处。户,其出入处也。”仪礼·有司:“司宫闔牖户。”汉书·食货志上:“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明 张居正 《紫宸宫贺表》:“奄四海以为家,恒念绸繆於牖户。”
(2).特指窗户。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3).借指屋舍。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比比牖户,鳞鳞场圃。”
《漢語大詞典》:瑶馆(瑶館)
(1).仙境里的玉馆。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若夫层城瑶馆,縉云琼阁, 黄帝 所以觴百神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遇仙楼》:“华宫瑶馆游毕,却返絳节回鸞翼。”
(2).泛指华美的屋舍。 明 杨德芳 《金络索·宴赏》套曲:“朱花叠锦池,瑶馆浮香细。”
《漢語大詞典》:尼站
指尼寺中专供来往僧官和侍尼所居的屋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尼站》:“ 临平 明因寺 ,尼大刹也。往来僧官每至,必呼尼之少艾者供寝,寺中苦之。於是专作一寮,贮尼之尝有违滥者,以供不时之需,名曰‘尼站’。”
《漢語大詞典》:吾庐(吾廬)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分類:屋舍
《漢語大詞典》:衡门(衡門)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漢語大詞典》:高斋(高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 孟浩然 《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 城。”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天梅居士 侍者:昨岁自 江户 归国,拟于桂花香里,趋叩高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书斋名。 唐 杜甫 《宿江边阁》诗:“暝色延山逕, 高斋 次水门。”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斋 。质於其诗,曰‘次水门’者, 白帝 城之 高斋 也;曰‘依药饵’者, 瀼西 之 高斋 也;曰‘见一川’者, 东屯 之 高斋 也。故其诗又曰:‘ 高斋 非一处。’”
《漢語大詞典》:结茅(結茅)
亦作“ 结茆 ”。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 苏轼 《新居》诗:“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表胜庵:“ 炉峯 石屋,为一 金和尚 结茆守土之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亦随地营宅。”
《漢語大詞典》:结屋(結屋)
构筑屋舍。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乃与弟子数十人南适 荆州 ,居 上明寺 ,念旧与同门 慧永 约,结屋於 罗浮 。” 宋 王安石 《结屋山涧曲》诗:“结屋山涧曲,挂瓢秋树颠。”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诗:“读书 金华郡 ,结屋 齐山村 。”
分類:构筑屋舍
《漢語大詞典》:茅堂
亦作“茆堂”。
(1).草盖的屋舍。语出 汉 韦孟 《在邹诗》:“爰戾于 邹 ,鬋茅作堂。”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清 黄景仁 《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2).堂名;里名。宋书·袁粲传:“上於 华林园 茅堂 讲周易, 粲 为执经。” 南朝 宋 谢庄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观道 雷池 侧,访德 茅堂 阴。”
《漢語大詞典》:茅斋(茅齋)
亦作“茆斋”。 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遥知置向茆斋里,夜夜虹光贯紫虚。” 清 唐孙华 《抱灌轩杂兴》诗之一:“野岸青芜合,茅斋白日长。”
《漢語大詞典》:筑室(築室)
(1).建筑屋舍。《诗·大雅·緜》:“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筑室既相邻,向田復同道。”宋史·苏轼传:“ 軾 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於 东坡 ,自号‘东坡居士’。”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於是 真君 辞了 郭璞 ,择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数十口,徙於 西山 ,筑室而居焉。”
(2).见“ 筑室道谋 ”。
分類:建筑屋舍
《漢語大詞典》:筑室道谋(築室道謀)
盖房子,同过路的人商量。喻己无主见,东问西问,人多言杂,必难成事。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毛 传:“溃,遂也。”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梁启超 《中国立国大方针》:“夫政治计划,由少数有经验之士当机立断,与由多数程度不齐之人筑室道谋,为道孰愈。”亦省作“ 筑室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盈廷筑室,蜩螗羹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四:“而一时筑室之议,反以开衅责 文忠 。”
《漢語大詞典》:结构(結構,結搆)
亦作“ 结搆 ”。
(1).连结构架,以成屋舍。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文梓干云而不可名臺榭者,未加 班输 之结构也。” 唐 刘禹锡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兼命同作》诗:“结搆疎林下,夤缘曲岸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暮年能甘寂寞,居恒无所事事,闢宅后隙地数亩,结搆一轩。” 浩然 《艳阳天》第六八章:“小茶棚很简陋,四根歪歪斜斜的榆木柱子,撑着一个高粱秸和泥巴结构起来的顶子。”
(2).建筑物构造的式样。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於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 唐 姚合 《题凤翔西郊新亭》诗:“结构方殊絶,高低更合宜。”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起蛟》:“ 金陵 陈氏 园,结构玲瓏,规模略小。” 朱自清 《欧游杂记·威尼斯》:“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3).今指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如: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4).指诗文书画等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晋 卫夫人 《笔阵图》:“结构圆备如篆法,飘颺洒落如章草。”朱子语类卷九四:“此《语》《孟》较分晓精深,结搆得密。”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尝谓刻印之法,当以 汉 人为宗,萃金石刻之精华,以佐其结搆,不求生动而自然生动矣。” 吴晗 《谈写文章》:“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结构布局,遣词造句,对写好文章会有很大帮助。”
(5).勾结。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 霞寓 深怨,遂内外结构,出为 郴州 刺史。”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奸佞:“ 王叔文 因 王伾 , 伾 因 李忠言 , 忠言 因 牛昭容 ,转相结构,事下翰林, 王叔文 定可否。”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兀那大夫人!你岂不知夫乃身之主。你怎生结搆姦夫,伤了亲夫。”
《漢語大詞典》:比屋
(1).所居屋舍相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荀彧 进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荆州 还,后至 许 ,见侍中 耿纪 ,语终夜。尚书令 荀彧 与 纪 比屋,夜闻 畿 言,异之……遂进 畿 於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罗 与 贾 ,比屋而居。”
(2).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有策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魏书·袁翻传:“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罗邺 《牡丹》诗:“落尽春红始见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宋 司马光 《乞罢陕西义勇札子》:“ 陕西 之民,比屋凋残。” 明 高启 《大水》诗:“ 东江 入门流,比屋如败船。”
(3).借称老百姓。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羣贤,至於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务俾比屋同沾实惠,小民咸受更生,用称朕子爱元元、抚育安全至意。”
《漢語大詞典》:子舍
(1).小房;偏室。一说,诸子所居的屋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謁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 刘 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 小颜 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 宋 梅尧臣 《送任太傅归省西都》诗:“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2).借指儿子;儿女。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 太清宫 ,且窥边州’,人大恐, 定远县 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復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