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仿佛
(1).似有若无貌;隐约貌。《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吕祖谦 《卧游录》载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今本《陶渊明集》作“髣髴”。
(2).好象。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察其所言,仿佛一端。”隶续·司空掾陈寔残碑 洪适 释:“史传杂书、 蔡 集皆作‘仲弓’,惟《太丘坛碑》作‘仲躬’,此碑仿佛亦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夜星子》:“隐隐见窗纸有影,倐进倐却,仿佛一妇人,长六七寸,操戈骑马而行。”一本作“ 彷彿 ”。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3).梗概;大略。后汉书·班固传下:“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篤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歟!” 李贤 注:“仿佛,犹梗概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 桂芬 弱冠后南北奔走, 潞 河 淮 扬 寄跡颇久,往事犹记仿佛。” 郭沫若 《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但赋文只叙述 文姬 在 匈奴 时情况的一些仿佛而止,没有叙述到她归 汉 途中或归 汉 后的经历。”
(4).效法。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 《江东运司策问》:“公卿谈学问自许 孔 孟 ,谈功业自许 伊 周 ,若限田,若乡饮,若论秀,若举选,皆欲仿佛 三代 ,此一事乃堪在 晋 人下乎?”
(5).相似;近似。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此地甚暖和,水尚未冰,与 上海 仿佛。” 郁达夫 《龙门山路》:“它的形势,和在 郎当岭 上,看下去的山村 梅家坞 ,有点相仿佛。” 靳以 《卖笑》:“他停住脚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正从一辆崭新的雪佛兰车里走出来。”
(6).谓有近似或大概的印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从印画上,本来已经难于知道原画,只能仿佛的了。”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二:“那信恐怕没有被 达夫 保留,但写那信的心境直到现在都还能仿佛。”
《漢語大詞典》:宛如
(1).委曲顺从貌。说文·人部“僻”字下引:“宛如左僻。”今本诗·魏风·葛屦如作“然”,僻作“辟”。 毛 传:“宛,辟貌。” 陈奂 传疏:“宛,有委曲顺从之义,故云辟貌。” 马瑞辰 通释:“按説文‘僻,辟也’,引‘宛如左僻’。如,犹然也。僻,即辟也。”
(2).好象;仿佛。 唐 元稹 《青云驿》诗:“纔及 青云驛 ,忽遇蓬蒿妻;延我开蓽户,凿竇宛如圭。”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既覆缶出水,而有餘水留缶,凝结成冰,视之,桃花一枝也,众人观,异之,以为偶然。明日用之,则又成开双头牡丹一枝。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 妲己 ,面无粉饰,宛如月里 嫦娥 ;头不梳粧,一似 蓬莱 仙子。”《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玉娥 道:‘妾除夜曾得一梦,次日岁朝遇一胡僧,宛如梦中所见。’”清史稿·灾异志五:“五年冬至时, 高淳 羣花齐放,宛如春色。”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那窗户上的冰花雪纹,宛如一块用银丝刺绣成的碎花巾帕,显得格外好看。”
《漢語大詞典》:宛若
仿佛;好象。 晋 无名氏 《晋白紵舞歌诗》:“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鵠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睞容仪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长和 兄弟五人,幼孤。 祜 来哭,见 长和 哀容举止,宛若成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枯松再生:“ 明皇 遭 禄山 之乱,鑾舆西幸。禁中枯松復生,枝叶葱蒨,宛若新植者。”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公命取经令读,一閲如流,宛若素习。”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三:“只见一片葱绿色的密松林,它随着山坡起伏,宛若大海中的巨浪,一直伸向远方。”
(1). 汉 代女子名。史记·孝武本纪:“神君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宛若 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宛若 ,字。” 司马贞 索隐:“﹝先后﹞即今妯娌也……宛音冤。”
(2).后世用为妯娌的代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妾家虽贫,无作贱媵者,无怪诸宛若鄙不齿数矣!” 清 方苞 《七思·伯姊》:“幸有妹兮为宛若,谓餘生兮将有託。” 王闿运 《帅芳哀词》:“和于宛若,勤于缶甔。”
《漢語大詞典》:宛似
正象;好象。 唐 骆宾王 《赠李八骑曹诗序》:“兰室之中,水树含香,宛似枫江之上加以御沟新柳,近入离絃,宾馆餘花,遥催别酒。” 宋 周紫芝 《清平乐》词之二:“今宵水畔楼边,风光宛似当年。” 陈毅 《油山埋伏》诗:“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
分類:好象
《漢語大詞典》:似若
好象。史记·魏公子列传:“於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昨夜夜半,有天乐从西而来,似若云中下於君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既到了洞里,尘埃满地,门户寂寥,似若无人之境。”
分類:好象
《漢語大詞典》:似如
好象。 南朝 宋 鲍照 《怀远人》诗:“去事难重念,恍惚似如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雅》《颂》未闻, 汉 魏 莫用,悬领似如可辩,课文了不成意。”
分類:好象
《漢語大詞典》:宛比
好比;好象。白雪遗音·南词·西湖十景之六:“闻説 断桥 桥不断,又道 孤山 山不孤。天下少,世间无,宛比名人笔墨图。不信人间有此景,画工还是欠工夫。”
分類:好比好象
《漢語大詞典》:像煞
活象;好象。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另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在这里把路的半腰偏东,从山下望去,有一围黄色的墙头露出,像煞是巨象身上的一只木斗似的地方,就是 临平 人最爱夸说的 龙洞 的道观了。”
分類:好象
《漢語大詞典》:俨如(儼如)
(1).端庄貌。新唐书·郭元振传:“自朝还,对亲欣欣,退就室,儼如也。”
(2).宛如,好象。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民有积粟,野无饿殍,鷄犬牛羊散被草野,富庶充实,儼如承平之世。” 清 李天馥 《〈溉堂诗集〉序》:“鬚眉毕白,儼如 商洛 之就聘者。” 郭沫若 《苏联纪行》:“彼此本不相识,但国外相逢俨如旧友。”
《漢語大詞典》:俨若(儼若)
(1).恭敬貌。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儼若思。”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故儼若冠於《曲礼》,望貌首於五事,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心和则其体儼若,君惠则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各有所执,皆缀花采,儼若生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西天》:“ 石经山 峰峦秀拔,儼若 天竺 ,因谓‘小西天’。” 萧红 《夏夜》:“她依着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
分類:恭敬好象
《漢語大詞典》:就是
(1).虽说是;即使是。常与“也”相呼应,表示假设的让步。《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就是在下,也非惯於为媒。因年常在贵山买菓,偶闻令爱才貌双全,老翁又慎於择婿,因思舍亲,正合其选,故此斗胆轻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兰孙 道:‘今日为了父亲,就是杀身,也説不得,何惜其他!’”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夫人道:‘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劝他。这是急不得的。’” 张天翼 《新生》:“他记得那个金鱼池里的青苔--就是到了冬天都也碧绿的。”
(2).就好象,正象。《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俺们是没时运的,行动就是乌眼鷄一般。”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听得此言,就是九重天上飞下一纸赦书来,怎不满心欢喜?”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你每只将 殷正茂 与 沈汝梁 两个来,取供问罪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大郎 道:‘这个却不知道,叫他出来就是。’”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总照拂你就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 老疙疸 你分了就是。”
(4).犹言不过,只是。表示转折。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一:“﹝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三:“ 西门夫人 是个好女人,就是有一样,常搅乱我的工作。”
(5).正是;偏偏。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
(6).表示同意。常单用。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就是!就是!’ 晓荷 赶快的说:‘我也这么想!’”
《漢語大詞典》:假若
(1).如果。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假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向其化也,又何诛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假若星官不来呵,你着我等到多蚤晚也?” 老舍 《茶馆》第一幕:“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
(2).即使。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休休休,人到中年万事休……假若我便得些自由,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且修身闲袖手。” 元 刘庭信 《寨儿令·戒嫖荡》曲:“假若你便铜脊梁,者莫你是铁肩膀,也磨擦成风月担儿疮。”
(3).犹如,好象。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假若 韩退之蓝关 外不前骏马, 孟浩然 灞陵桥 不肯骑驴,冻的我战兢兢手脚难停住。”
《漢語大詞典》:仿像(倣像)
(1).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且希世之所闻,恶审其名?故可仿像其色,靉靆其形。” 李善 注:“仿像、靉靆,不审之貌。” 南朝 齐 王融 《巫山高》诗:“仿像 巫山 高,薄暮 阳臺 曲。”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仿像识鮫人,空蒙辨鱼艇。”
(2).好象,似乎。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昔从 邯郸 张冏 母 司徒氏 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
(3).模仿。晋书·刘粲载记:“﹝ 粲 ﹞好兴造宫室,相国之府仿像紫宫。”
亦作“ 倣象 ”。 模仿。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即诣故居,朝来之大宅宏门,改张新旧,曾无倣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而依拟倣象於影响形迹之间,尚非圣门之所谓著察者也。”
《漢語大詞典》:似乎
副词。好象;仿佛。 宋 杨万里 《后蟹赋》:“幕府初开,延见俊良,望见一客,又似乎 彭越 与 解扬 。” 明 方孝孺 《杂著·成化》:“岁时则读法,春秋则会射蒐狩;考其善而书之,纠其恶而戒之……其事似乎太烦也,然则 周 卒以此而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谓能记前生,则似乎未必。” 叶君健 《火花》一:“他似乎是在和寒风及与它结伴而来的冰冻挑战。”
《漢語大詞典》:宜若
表拟测或推断之词。犹言似乎;好象。孟子·尽心上:“ 公孙丑 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战国策·齐策六:“且夫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题五道》:“一人之为咏歌,欢乐悲瘁,宜若所繫者未为重矣。”明史·食货志一:“ 明 初,沿 元 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