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仪(大儀)
(1).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迴地游。” 李善 注:“大仪,太极也。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仪。”
(2).仪范;大法。管子·任法:“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鬼谷子·内揵:“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陶弘景 注:“仪者,法也。”
(3). 唐 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尚书为大天,礼部为大仪。”
《漢語大詞典》:大极(大極)
(1).终结。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大极曰死。”
(2).最高准则。宋书·郑鲜之传:“名教大极,忠孝而已。”
太极。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 张南史 ﹞工奕棋,神算无敌,游心大极,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参见“ 太极 ”。
《漢語大詞典》:太极(太極)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漢語大詞典》:泰极(泰極)
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李善 注引:“有太极,是生两仪。”
《漢語大詞典》:太极(太極)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漢語大詞典》:青精饭(青精飯)
即立夏吃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 太极真人 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唐 杜甫 《赠李白》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穀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叶,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久服,延年益颜。” 谢无量 《西湖旅兴怀伯兄五十韵》:“野寺青精饭,江湖白打钱。”
《漢語大詞典》:推手
(1).古代礼节作揖时的动作。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入门左” 汉 郑玄 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
(2).琵琶弹奏指法之一。 宋 苏轼 《水调歌头·遗善琵琶者》词:“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词:“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3).也叫太极对手。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一种双人徒手练习。有单推手、双推手等多种形式。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黏连不脱,在相互黏随的运转中使用方法,致使对方动摇或失去重心。
《漢語大詞典》:祭炼(祭鍊)
又称太极祭炼法。道教语。祭鬼炼度的方法。谓对死者进行“施食”、“追荐”,可使死者生前的罪过得到宽宥,并早升天界。 宋 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卷上:“每年三元、五腊,谓之八解脱日、八节。庚申甲子一年之间二十八会,祭鍊幽冥所不可缺。” 元 徐善政 《〈太极祭炼内法〉序》:“太极祭鍊法者, 葛仙公 祭鬼之法也。”
分類:太极道教
《漢語大詞典》:沈阳故宫
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建于1625-1636年。占地4.6万平方米。共分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有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崇政殿为正殿,俗称“金銮殿”。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整个建筑,金碧辉煌,仅次于北京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祭鍊
又称太极祭炼法。道教语。祭鬼炼度的方法。谓对死者进行“施食”、“追荐”,可使死者生前的罪过得到宽宥,并早升天界。 宋 郑思肖 《太极祭炼内法》卷上:“每年三元、五腊,谓之八解脱日、八节。庚申甲子一年之间二十八会,祭鍊幽冥所不可缺。” 元 徐善政 《〈太极祭炼内法〉序》:“太极祭鍊法者, 葛仙公 祭鬼之法也。”
分類:太极道教
《漢語大詞典》:一分为二(一分爲二)
(1).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由太极生成阴阳对立面。后亦指事物的发展过程。 隋 杨上善 在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首先用此语。他说,“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从二生三,谓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分为九野四时日月乃至万物。”见黄帝内经太素·设方·知针石注。 宋 邵雍 、 朱熹 等在解释《易经》的“太极生两仪”时亦用此语。 朱熹 说:“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於无穷,皆是一生两尔。”见朱子语类卷六七。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谓所有统一物都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部分,都是对立的统一,也就是都包含内在矛盾。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巴金 《随想录·“结婚”》:“对什么事情都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对这件事也并不例外。”
《漢語大詞典》:芳尘台(芳塵臺)
后赵 石虎 于 太极殿 前起楼,高四十丈,穷极珍奇,淫侈无度,碎异香为屑,数百人于台上扬散之,谓使尘雾生香,名为“芳尘臺”。见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