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上  拼音:tài shàng
1.最上者。《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2.远古、上古。指三皇五帝之世。汉。扬雄《法言。问道》:「太上无法而治,法非所以为治。」《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3.居上位的君主。指帝王。《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
4.太上皇的简称。参见「太上皇」条。《宋史。一一○。礼志十三》:「帝诣德寿宫恭请太上、太后至延祥观烧香。」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俟太上升殿,皇帝起居拜舞如仪。」
5.道教称至上至高的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品格》:「右是太上之道,行此真道,得为太上之真。」
《國語辭典》:上皇  拼音:shàng huáng
1.天帝。《庄子。天运》:「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诗〉:「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2.古称伏羲氏为「上皇」。汉。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北史。卷八三。文苑列传。许善心》:「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
3.天子的父亲。《新唐书。卷六。肃宗本纪》:「裴冕等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唐。颜真卿〈皇帝即位贺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践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号曰上皇天帝。」
4.楚人称东皇太一。《楚辞。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漢語大詞典》:太皇
(1).见“ 大3皇 ”。
(2).即太上皇。 唐 韩愈 《永贞行》:“君不见太皇亮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又奏啟圣亲见之事,乞赐召见,上云:待共太皇商量。”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及将大渐,谓大臣曰:‘太皇以久病,惧不能自还,为之奈何?’”
(3).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的省称。史记·儒林列传:“太皇 竇太后 好 老子 言,不説儒术。”宋史·贾似道传:“太皇许我不死。”太皇,指 谢太后 。
《漢語大詞典》:圣父(聖父)
(1).对太上皇的尊称。《宋史·乐志十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
(2).“上帝圣父”(GodtheFather)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漢語大詞典》:太上皇帝
即太上皇。皇帝父亲的尊号。魏书·献帝纪:“於是羣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是以 汉高祖 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北齐书·武成帝纪:“於是羣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奉闻。”参见“ 太上皇 ”。
《國語辭典》:太上皇  拼音:tài shàng huáng
1.皇帝的父亲。《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自疑不能归长安,肃宗以太上皇奉迎,然后自蜀还京。」
2.比喻于幕后掌权之人。如:「他名义上是老闆,但他老婆却是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
3.道教神话中,远古帝王之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太上老君开天经》:「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
《漢語大詞典》:两宫(兩宫)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两宫,太后、 景帝 也。”汉书·张延寿传:“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许嘉 女,上为 放 供张……两宫使者,冠盖不絶。”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比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内賛两宫,外宰黎蒸。”《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两宫,东宫及上臺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濯缨登朝,冠冕当世。陞降两宫,实惟时宝。”
《漢語大詞典》:训政(訓政)
(1).旧时皇帝退位为太上皇,嗣皇帝仍须禀承训示处理大政,或皇太后垂帘听政,皆谓之“训政”。 清 朱圭 《〈御制毓庆宫记〉恭跋》:“丙辰元日,重光重轮,授璽於我皇上,以 毓庆宫 为重华之协,训政、听政者三年,所谓继德者如是之久而化成也。” 清 黄遵宪 《感事》诗:“授受元辰纪上仪, 帝尧 训政典留貽。” 何刚德 《春明梦录》卷下:“ 孝钦太后 重出训政,引见迟至黎明,则微露倦勤意矣。”
(2).指 孙中山 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他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在训政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國語辭典》:佛爷(佛爺)  拼音:fó ye
1.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2.清代内臣对皇帝的敬称。
《國語辭典》:老佛爷(老佛爺)  拼音:lǎo fó ye
1.佛的俗称。《红楼梦》第八一回:「他又向人家内眷们要了几十两银子,岂知老佛爷有眼,应该败露了。」
2.清代对太上皇或皇太后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论他的祖上,也曾跟著太汗老佛爷征过高丽,平过察哈尔。」
3.专指慈禧太后。《孽海花》第二七回:「乾脆的一句,老佛爷和万岁爷打吵子,大婚后才起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他别装糊涂!仗著老佛爷腰把子硬,叫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