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鸿雁(鴻鴈)
亦作“ 鸿雁 ”。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漢語大詞典》:随阳雁(隨陽雁)
(1).指大雁。因其为最有代表性的候鸟,随着太阳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迁南徙,故称。 唐 李冶 《送阎伯均往江州》诗:“唯有随阳雁,年年来去飞。”
(2).比喻趋炎附势者。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漢語大詞典》:露鹄(露鵠)
大雁。天降霜露的时节,大雁最肥美。故称。文选·张协〈七命〉:“晨鳬露鵠,霜鵽黄雀。” 李善 注:“説苑曰: 魏文侯 耆晨鳧。霜露降,鵠鵽美。”一说,大雁露宿,故称。见 吕向 注。
《漢語大詞典》:归雁(歸雁)
亦作“ 归鴈 ”。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漢語大詞典》:凫雁(鳧雁)
亦作“ 鳧鴈 ”。
(1).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荀子·富国:“然后飞鸟鳧雁若烟海。”《楚辞·九辩》:“鳧鴈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2).鸭与鹅。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因思 杜陵 梦,鳧雁满回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近东即 迎祥池 ,夹岸垂杨、菰蒲、莲荷,鳧雁游泳其间。”
分類:野鸭大雁
《漢語大詞典》:鸣雁(鳴雁)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 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郑玄 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三星照夜,佇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飞皇之兆。” 倪璠 注:“婚姻六礼皆用雁,故云鸣雁之期。”
(2).鸣啼的大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诗:“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 宋 陆游 《冬晴》诗:“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县 北。左传·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郑 ,至于 鸣雁 ,为 晋 故地。” 杨伯峻 注:“ 鸣雁 在今 河南 杞县 北。”
《漢語大詞典》:阳雁(陽雁)
亦作“ 阳鴈 ”。 大雁。语本书·禹贡:“ 彭蠡 既猪,阳鸟攸居。” 孔 传:“随阳之鸟,鸿鴈之属。”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鸟宿随阳雁,鱼藏缩项鯿。” 宋 梅尧臣 《寄送谢师厚馀姚宰》诗:“君南我赴北,日见阳鴈度。” 清 姚鼐 《九日渡湘水》诗:“凉风送阳鴈,空景弔阴蚪。”
分類:大雁
《漢語大詞典》:云鸿(雲鴻)
(1).飞行于高空中的大雁。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唐 元稹 《表夏》诗之七:“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宋 吴儆 《念奴娇》词:“秋去云鸿,春深花絮,风雨随南北。”
(2).喻志向远大者。 唐 方干 《赠赵崇侍御》诗:“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云鸿可见眼先明,野鹿尚縻颜自忸。”
《漢語大詞典》:雁王
亦作“鴈王”。 佛教语。领头的大雁。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大智度论卷四:“五者,手足指縵网相。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一本作“鴈王”。
《漢語大詞典》:游鸿(遊鴻)
飞翔的大雁。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夕景欲沉,晓露将合,孤鶵寒啸,游鸿远吟。”
分類:飞翔大雁
《高级汉语词典》:大雁  拼音:dà yàn
一种冬侯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腿短,吃植物种子及鱼虫。群居于水边。飞行时常排成行列。又叫鸿雁
分类:大雁
《漢語大詞典》:斜行字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多排成“人”字形,故称。 宋 陈师道 《归雁》诗:“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
《漢語大詞典》:霜群(霜羣)
雁群。大雁群飞于霜天,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狐兽啼夜侣,离鸿噪霜羣。” 唐 孟郊 《离思》诗:“孤鸿忆霜羣,独鹤叫云侣。”
《漢語大詞典》:斜行横阵(斜行横陣)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宋 苏轼 《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纔疏又缀。”
《漢語大詞典》:轻于鸿毛(輕於鴻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 太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燕丹子》卷下:“今 軻 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於 太山 ,有轻於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臣闻天下无事,则公卿之言轻於鸿毛;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 泰山 。”亦作“ 轻若鸿毛 ”、“ 轻如鸿毛 ”。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宣和书谱·篆书叙论:“ 五代 时, 南唐 伪主 李煜 割据 江 左,轻如鸿毛。” 巴金 《寒夜》十六:“其实我们这种人无钱无势,也用不着逃难,就是遇到不幸也不过轻如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