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炎帝
(1).传说中上古 姜 姓部族首领。相传 少典 娶于 有蟜氏 而生。原居 姜水 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 炎帝 即 神农氏 。《孔子家语·辩物》:“昔 黄帝 以云纪官…… 炎帝 以火, 共工 以水, 太昊 以龙,其义一也。”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 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 轩辕 。”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 神农氏 , 姜 姓也……以火德王,故号 炎帝 。”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汉 家旧种 明光殿 , 炎帝 还书《本草经》。”
(2).神话传说中主管夏令和南方的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按,仲夏、季夏之月同。《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 炎帝 乘离执衡司夏。” 唐 韩愈 《苦寒》诗:“ 羲和 送日出,恇怯频窥覘, 炎帝 持 祝融 ,呵嘘不相炎。”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 炎帝 骑龙来絳闕,紫凤三千乘輦。”
《漢語大詞典》:夏令
相传为 夏 代的月令之书。国语·周语中:“故《夏令》曰:‘九月除道。’” 韦昭 注:“《夏令》, 夏后氏 之令, 周 所因也。”孟子·离娄下“十二月舆梁成” 宋 朱熹 集注:“《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
(1).夏天的节令、气候。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若乃当春而燠,是为行夏令。” 宋 陆游 《初夏》诗:“纷纷红紫已成尘,布穀声中夏令新。”
(2).泛指夏季。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一》:“兹者,我皇上以夏令既深,雨泽未足,乃躬叩于雷坛,为民虔祷。”如:夏令营、夏令时。
《漢語大詞典》:夏气(夏氣)
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调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汉 郑玄 注:“夏气和,则徵声调。”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兰池清夏气,脩帐含秋阴。”
《漢語大詞典》:送夏
(1).谓送别夏天。 晋 潘尼 《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 朱明 送夏, 少昊 迎秋。”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送夏蚤秀,迎秋晚成。”
(2).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妇女》:“《金陵杂誌》:‘送夏……女儿出阁后,一逢夏日,即送壻与女罗纱之衣。’”
(3).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 贾平凹 《浮躁》六:“麦子全部收清后……点种了包谷,开始了一年一度蒸了新麦面的馍馍走亲访友的送夏了。”
《漢語大詞典》:坐板疮(坐板瘡)
夏令臀部皮肤所生的一种疮疡。初起小颗粒,后则蔓延成片。《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坐板疮》:“坐板疮在臀腿生,形如黍豆痒焮疼,暑湿热毒凝肌肉,初宜烫洗油捻烘。”注:“此证一名风疳,生于臀腿之间……由暑令坐日晒几凳,或久坐阴湿之地,以致暑湿热毒凝滞肌肉而成。” 沈从文 《边城》十五:“ 翠翠 ,莫坐热石头,免得生坐板疮。”
《漢語大詞典》:痱子
亦作“疿子”。 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由于皮肤不洁、出汗不畅引起。表现为密集的红色或白色小疹。易发于额、颈、上胸、肘窝等多汗部位。有刺痒和灼热感。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医药》:“暑天疿子,用王瓜摩之,即消。”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身上痒剌剌的像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