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光
(1).发出光辉。 南朝 梁元帝 《全德志序》:“入室生光,岂非盛矣!”北史·杜弼传:“烛则因质生光,质大光亦大。” 鲁迅 《野草·雪》:“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2).增添光彩。《孽海花》第三回:“这回 雯兄 高发,不但替朋儕吐气,也是令桑梓生光!”
(3).指日或月全蚀结束后开始复明。清史稿·时宪志五:“求食既、生光时刻……以时分收之,为食既、生光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食既、生光时刻。”
《漢語大詞典》:复明
眼失明后又恢复视力:白内障患者,有的可以经过手术~。
《漢語大詞典》:发蒙(發矇)
(1).启发蒙昧。易·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 孔颖达 疏:“以能发去其蒙也。” 汉 枚乘 《七发》:“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刘长卿 《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创》诗:“飞锡今何在,苍生待发蒙。”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拜献忝后尘,发蒙仰先觉。”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昨始得《右文説在训詁学上之沿革及其推测》一本,入夜循览,砉然发蒙。”
(2).谓开始学习识字读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段维 ﹞年及强仕,殊不知书;一旦自悟其非,闻 中条山 书生渊藪,因往请益。众以年长犹未发蒙,不与授经。”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或谓童稚发蒙之师,不必妙选,然先入者为之主,亦岂宜阔略世故。” 邹韬奋 《经历》附录:“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我在发蒙两三年以后,先生便要教我作对子。”
(3).揭开蒙盖物。喻轻而易举。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而説丞相下之,如发蒙耳。”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如蒙巾,发之甚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彼之谋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资财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兵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
糊涂;弄不清楚。如:这事儿弄得我发蒙了。
使盲人眼睛复明。喻启发蒙昧;开拓眼界。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发矇矣。”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王逸 注:“冀幸 怀王 开其矇惑之心。”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反覆数周,心开目明,旷然发矇。” 李贤 注:“ 韦昭 注国语曰:‘有眸子而无见曰矇。’”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 ,旷若发矇。” 清 方苞 《读〈尚书〉又记》:“自 欧阳氏 辨其妄,郡儒昭然若发矇矣。”参见“ 发蒙 ”。
《漢語大詞典》:得眼
原谓盲人复明。 晋 法显 佛国记:“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説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面,头面作礼,杖遂生长丈,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词之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漢語大詞典》:两旦(兩旦)
“旦復旦兮”的简言。谓既夜而复明。语出古歌《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復旦兮。”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頽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碑》:“日乃再中,天成两旦。” 北周 庾信 《羽调曲》:“居休气而四塞,在光华而两旦。”
分類:复明
《漢語大詞典》:披瞽
使盲人复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信可以发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矣。”
分類:盲人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