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君相
(1).国君的上傧。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 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国君与国相。国语·晋语九:“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君, 康子 ;相, 段规 。”
《漢語大詞典》:邻好(鄰好)
亦作“隣好”。 睦邻友好。谓邻居或邻国相友善。北史·陆逞传:“初修隣好,盛选行人。” 唐 刘禹锡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诗:“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胡注失收考异》:“ 河阳赵克裕 望风送欵,请修邻好。”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漢語大詞典》:一敌国(一敵國)
可以与本国相匹敌的一个国家。史记·游侠列传:“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脩战攻之具,乃叹曰:‘ 吴公 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二:“ 班固 以为平日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
《国语辞典》:非攻  拼音:fēi gōng
墨家的学说思想之一。春秋末年,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墨子于是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为不义且不利之事,故称为「非攻」。
《漢語大詞典》:离衡(離衡)
指 战国 时以 齐国 为首的 关 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 秦国 的“连衡”策略。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纵离衡,并 韩 、 魏 、 燕 、 楚 、 齐 、 赵 、 宋 、 卫 、 中山 之众。” 司马贞 索隐:“言 孟尝 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纵,以离散 秦 之横。”文选·贾谊〈过秦论〉作“离横”。
《漢語大詞典》:衢地
古代用兵的九种地势之一。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孙子·九变:“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孙子·九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张预 注:“衢者,四通之地。我所敌者,当其一面,而旁有邻国,三面相连属,当往结之,以为己援。”参见“ 九地 ”。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据地质、地形,可将土地分为沙泥、泽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种。见汉。扬雄《太玄经。卷八。太玄数》。
2.大地、遍地。《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九地匪沉。」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底事昆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3.地之最深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聊斋志异。卷一○。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国语辞典》:虢灭虞亡(虢灭虞亡)  拼音:guó miè yú wáng
虢国、虞国相互依存,虢国灭亡,虞国也随之而亡。典出《左传。僖公五年》。后用以比喻两国或相互依存的事物安危与共,利害相关。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虢灭虞亡,韩并魏徙,此皆前鉴之验,后事之师也。」
《国语辞典》:割地赔款(割地赔款)  拼音:gē dì péi kuǎn
两国相战,战败一方,在不平等条约下,割让一部分国土及赔偿金额。如:「满清腐败,每次战败,都以割地赔款解决,使国家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