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商略
(1).商讨。 晋 范宁 《〈穀梁传集解〉序》:“於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异同之説。”金史·荆王守纯传:“今诸相皆老臣,每事与之商略,使毋貽物议足矣。” 赵朴初 《埃及纪游·骑骆驼过人狮像》诗:“欲唤人狮与商略,田畴大漠待如何。”
(2).品评,评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丹阳 、 王长史 在 瓦官寺 集, 桓护军 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 江左 人物。”魏书·李彪传:“ 彪 评章古今,商略人物。”
(3).估计。 宋 黄庭坚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 宋 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之六:“商略前身是 飞燕 ,玉肌无粟立黄昏。”
(4).准备。 宋 卢祖皋 《摸鱼儿·九日登姑苏台》词:“吟未就,但衰草荒烟,商略愁时候。” 宋 姜夔 《点绛脣》词:“燕雁无心, 太湖 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5).脱略,放任不羁。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评:“ 杨戏 商略,意在不羣。”
《漢語大詞典》:研究
(1).钻研;探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元史·铁木儿塔识传:“ 鉄木儿塔识 天性忠亮,学术正大, 伊 洛 诸儒之书,深所研究。” 清 刘大櫆 《潄润楼记》:“日有餘暇,则又自取六艺而研究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袁先生 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
(2).商讨;考虑。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近来讲学,多是游谈,至於为己工夫入细处,则其説颇长……何日得与兄一研究之?” 老舍 《茶馆》第二幕:“ 崔先生 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3).仔细询问。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师既惋慨此事,追恨不早研究。亟令人委曲科检诸篋藴,庶覩遗记,而永无一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既起,见 褚生 在旁,惚惚若梦。屏人而研究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彼时未便研究,汝其密询之,勿作胡卢提,致人闷闷。”
(4).特指审讯。《元典章·刑部五·检验》:“官司多方缉捉,犯人得获,研究明白,依例处断。”
《漢語大詞典》:商确(商確)
商讨;斟酌。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序》:“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餘,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慾,商确不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四六应用,所贵翦裁,或属笔於人,有未然,则当通情商确。”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第四章:“然事不厌其详,姑以生平可疑者商确焉。”参见“ 商搉 ”。
分類:商讨斟酌
《漢語大詞典》:评议(評議)
(1).经议论而评定;评论。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 唐 权德舆 《唐故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铭序》:“ 李公 尝称公交道之深,评议之正,天下之人,以为知言。” 清 焦循 《阮中丞得陶陵鼎送置焦山邀同人以诗媵之》:“从此鼎入山,烟霞自深匿,评议任游人,永勿堕货殖。”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不好评议。”
(2).商讨;商议。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书》:“足下位为朝大夫,任为部刺史,於朝政闕失,民间疾苦,愿不惜以时上闻,俟禁中降出,得与诸公评议协同者,即行之。”《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归宅,与二弟评议。”
《漢語大詞典》:参酌(參酌)
(1).犹言参考;酌定。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 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 颇採经礼,参酌 秦 法。”《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 张飞 自送 玄德 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 陈元龙 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遇到这种参酌各本而成的译本,批评就更为难了,至少也得能看各种原译本。”
(2).犹商讨。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四年:“﹝ 宋威 ﹞迹状如此,不应復典兵权,愿与内大臣参酌,早行罢黜。”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以所见所闻,会同督抚 胡宗宪 等参酌议论。”清史稿·兵志十一:“嗣选通晓製造之员,与洋商参酌,定造抬枪机器。”
《漢語大詞典》:商度
(1).测量。
(2).商讨。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太史书》:“岂自以为至足,无復商度处耶?” 章炳麟 《与罗振玉书》:“见东人所集汉学,有足下与 林泰辅 书,商度古文,奬藉泰甚,诚俇俇若有所忘也。”
分類:商讨测量
《漢語大詞典》:咨论(咨論)
议论;商讨。世说新语·政事“ 亮 亦寻为贿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选用之事,与 充 咨论, 充 每不得其所欲。”
分類:议论商讨
《漢語大詞典》:研却
研究;商讨。却,助词。宋书·礼志二:“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太常统寺,曾不研却,所谓同乎失者,亦未得之。”
分類:商讨助词
《漢語大詞典》:图议(圖議)
(1).计议;商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陪图议於中,所报亦大,庸非其人哉!”
(2).图谋,算计。隋书·天文志下:“又曰,沉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鄣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
(3).筹划。东观汉记·冯勤传:“ 魏郡 太守 范横 ,上疏荐 勤 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漢語大詞典》:议讨(議討)
商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可惜的就只是没有邀请 徐懋庸 们来参加议讨。”
分類:商讨
《高级汉语词典》:榷扬
商量讨论
《漢語大詞典》:讨论(討論)
(1).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论语·宪问:“为命, 禆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讨,治也。 禆諶 既造谋, 世叔 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书序》:“讨论《坟》《典》,断自 唐 虞 以下讫于 周 。” 孔颖达 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典》并 三代 之书也。”晋书·司马彪传:“ 彪 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 世祖 ,终于 孝献 ,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宋 文同 《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2).谓共同商讨辩论。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漢語大詞典》:较量(較量)
(1).商讨评定。北史·裴汉传:“ 武成 中,为司车路下大夫,与工部 郭彦 、太府 高宾 等参议格令,每较量时事,必有条理。”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上﹞常延学士於内廷,讨论经义,较量文章。”《水浒传》第三回:“三箇酒至数杯,正説些閒话,较量些鎗法,説得入港。”
(2).考核验证。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入 楚 界泊舟,道士 洑有山 突然下临回溜,土人曰: 西塞山 也。 江 流自 巴陵 ,会 洞庭 诸水,下至 武昌 ,会 汉水 将出,此地赖此山障住水口,故名 西塞 。后閲 陆放翁 入蜀记,于此山下载 张志和 ‘斜风细雨’一诗,不知 志和 浮家泛宅于 苕霅 之间,乃 吴兴 西塞山 也。 放翁 不知较量。此类尚多。”
(3).比较。 宋 欧阳修 《颜跖》诗:“生死得失间,较量谁重轻。” 元 耶律楚材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警世》:“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 沙汀 《淘金记》十:“自从他打 何 家出来以后,他就一直地较量着,把全部真实情况说出来呢,或者隐瞒下去。”
(4).比本领;比实力。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恭勤悫:“性善饮,与 刘长沙 相国较量,日倾廿餘瓮,人以为奇。”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可是战争的较量自有其本身的规律。”
(5).计较。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八:“况其平生自有以表见於无穷者,岂必区区较量顷刻之寿否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顾提控 ﹞又摸出几两银子做差使钱,众捕人道:‘提控分付,我每也不好推辞,也不好较量,权且收着。凡百看提控面上,不难为他便了。’”红楼梦第七一回:“ 探春 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 赵树理 《三里湾·还得参加支部会》:“ 菊英 只想早一点离开他们过个干净日子,无心和他们较量那些零碎,便放了个大量说:‘只要有几件家具过得开日子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国论(國論)
(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汉书·薛宣传:“臣闻贤材莫大於治人, 宣 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王安石 《河势》诗:“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宋 岳飞 《乞解枢柄第三札》:“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忧,抑亦妨贤之是惧。”
(3).全国的舆论。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窃以明德懿亲,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为国论之所归。”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商榷
亦作“ 商榷 ”。 商讨;斟酌。文选·左思〈吴都赋〉:“剖判庶士,商搉万俗。” 刘逵 注:“广雅曰:商,度也;搉,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搉。” 清 黄遵宪 《寄和周朗山》:“各平湖海气,商榷共登楼。”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四二年七月》:“遂与彼辈曾至 苏家桥 者商榷,成一新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