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钟鼓(鐘鼓)
亦作“ 钟皷 ”。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漢語大詞典》:钲鼓(鉦鼓)
(1).钲和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汉书·平帝纪:“遣执金吾候 陈茂 假以鉦鼓,募 汝南 、 南阳 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每拜跪,节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 金 师拓 《游同乐园》诗:“可怜欢乐极,鉦鼓散云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或壮丽而为江山,或喧闐而为鉦鼓。”
(2).并称以言兵事。汉书·东方朔传:“十九学 孙 吴 兵法,战阵之具,鉦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漢語大詞典》:歌鼓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汉书·礼乐志:“ 巴 俞 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 晋 潘岳 《笙赋》:“縈缠歌鼓,网罗钟律。”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苏轼 《和子由踏青》:“歌鼓惊山草木动,簞瓢散野鸟鳶驯。”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旧唐书·音乐志一:“人数并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
《漢語大詞典》:铙鼓(鐃鼓)
(1).乐器中鼓的一种。 唐 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文献通考·乐九唐六典:“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歌诗鐃鼓间,以壮我之戎。”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郑戩 ﹞置酒高会,旗帜絳野,鐃鼓聒天,虏众十万不敢动。”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鐃鼓嘲轰,高管噭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经,持一咒,迹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尝蓄鐃鼓。”
《漢語大詞典》:枹鼓
(1).鼓槌和鼓。汉书·李寻传:“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 颜师古 注:“枹,击鼓之椎也。”
(2).指战鼓。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 王凯 ﹞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 清 戴名世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受国厚恩,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
(3).指报警之鼓。汉书·张敞传:“﹝ 张敞 ﹞穷治所犯,或一人百餘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董宣 ﹞后特徵为 洛阳 令……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 董少平 。’” 宋 陈师道 《代谢西川提点刑狱表》:“家有刑书,知而不犯,地为沃野,富以无求。囹圄屡空,枹鼓几困。”
(4).喻指军旅。 汉 扬雄 《解嘲》:“ 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
《漢語大詞典》:锣鼓(鑼鼓)
(1).锣和鼓。泛指打击乐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除夕元旦词》:“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关门,掛起新帘子。”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二章:“这才又重打锣鼓另开张。”
(2).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 洪深 《歌女红牡丹》第十五本:“ 红老板 ,你锣鼓没听真么?” 杨沫 《花蕊》:“我嫌京戏锣鼓太响。”
《漢語大詞典》:口号(口號)
(1).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如 唐 张说 有《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李白 有《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清 秋瑾 亦有《风雨口号》《春暮口号》等。亦指口号诗。 唐 王维 《凝碧池》诗题:“私成口号,诵示 裴迪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文忠公 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
(2).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乐志十七:“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进酒……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 宋 苏轼 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王氏生日致语口号》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我与师父做了几句口号……‘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於时有六句口号:‘仙翁知微,判成定数。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东道难做。’”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王老虎》:“ 太仓 知州有 王某 者,素性严厉,人称为‘老虎’……其时有口号曰:‘三击升堂鼓,跳出 王老虎 。不是一夹棍,定责三十五。’” 韦君宜 《忆西榆林》:“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4).口令,口头暗号。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一折:“俺去稍房里説话,小妳妳,休大惊小怪的,我有个口号儿:赤!赤!赤……这个好似俺 梁山 上 宋江 哥哥的暗号。”《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夏侯惇 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因军中请示夜间口号,一个女兵进帐来把 高夫人 叫醒。”
(5).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常供口头呼喊。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在马路那边,蓦的噼噼啪啪响起巨大的爆竹声,只听见各种的口号便如雷的响应着。”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九章:“最后让我们高呼几个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
《漢語大詞典》:弦吹(絃吹)
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万纪载弦吹,千岁託旒旌。” 吕延济 注:“弦吹,弦管也。” 唐 李康成 《自君之出矣》诗:“自君之出矣,弦吹絶无声。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絃吹:指弦乐声和鼓吹声。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掖庭絃吹,先罢赏於材人;司隶纠绳,次申严於权右。”参见“ 弦吹 ”。
《漢語大詞典》:和鼓
元 代一种鼓名。元史·礼乐志五:“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
(1).与鼓声相和。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以金鐲节鼓。” 郑玄 注:“乐作鸣之,与鼓相和。”
(2).喻态度依违两可的人。宋史·张士逊传:“ 曹利用 在枢府,藉宠肆威, 士逊 居其间,无所可否,时人以‘和鼓’目之。”
《漢語大詞典》:蜂舞
亦作“蠭舞”。
(1).群蜂飞舞。比喻纷然并起。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呜呼,世教不明,邪説蠭舞,星星之火,坐视燎原。”
(2).蜜蜂用来表达蜜源距离、方向和鼓动其他蜜蜂采集的一种舞蹈信号。有表达蜜源距离较远的摆尾舞和蜜源距离较近的圆舞两种。亦泛指蜜蜂飞绕盘旋。
《漢語大詞典》:烽鼓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晋 蔡谟 《与弟书》:“军中耳目,当用烽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形声相传,须臾百里,非人所及。”
(2).借指战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晋 宋 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漢語大詞典》:铃鼓(鈴鼓)
(1).一种打击乐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兽皮,周围嵌以若干小铜铃。演奏时,左手执鼓,悬空摇动,或用右手指、掌击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于管弦乐队。
(2).铃和鼓。三国志·魏志·韩传:“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悬铃鼓,事鬼神。”
《漢語大詞典》:匏革
笙和鼓。皆八音之一。借指各种乐器。 唐 贾岛 《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诗:“匏革奏冬非独乐,军城未晓启重门。”
《漢語大詞典》:外耳
耳朵最外面的一部分,由耳郭、外听道和鼓膜组成。
《漢語大詞典》:釜鼓
釜和鼓。古代量器名。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分類:和鼓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