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调柔(調柔)
(1).和柔;和顺。 唐 李咸用 《和殷衙推春霖即事》:“山川藏秀媚,草木逞调柔。” 清 黄遵宪 《与任公书》:“自 周 以后,尊崇君权,调柔民气,多设仪文阶级,以保一家之封建。”
(2).指柔顺的人或物。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鑾御调柔。”
(3).调和顺适。 唐 白居易 《枕上作》:“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國語辭典》:温柔(溫柔)  拼音:wēn róu
温和柔顺。《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涣传》:「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红楼梦》第七九回:「今日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些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
《國語辭典》:温润(溫潤)  拼音:wēn rùn
1.温柔润泽。《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文选。宋玉。神女赋》:「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2.温和湿润。如:「春天气候温润,十分宜人。」
《漢語大詞典》:和柔
(1).宽和柔顺。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和柔足以怀众。”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世南 外和柔而内忠直。” 明 李贽 《〈龙谿先生文录抄〉序》:“先生少壮至老,一味和柔,大同无我。”
(2).犹和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
(3).谓柔媚宜人。 宋 叶适 《与英上游紫霄观短歌》:“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 宋 刘克庄 《八声甘州·雁》词:“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朱阳蔼江郭,首夏渐和柔。”
《國語辭典》:柔克  拼音:róu kè
语出《书经。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温和而能立事。《汉书。卷一○○。叙传下》:「孝元翼翼,高明柔克。」
《漢語大詞典》:宽柔(寬柔)
宽缓和柔。逸周书·官人:“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和。”汉书·哀帝纪:“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於亡灭。” 宋 苏辙 《御试制策》:“故夫宽柔敦厚者,大雅之风也;慷慨劲正者,小雅之文也。”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他对本民族管制得非常严格,深怕他堕落不振,受制于人,而对于 殷 民族则宽柔放纵。”
《國語辭典》:温婉(溫婉)  拼音:wēn wǎn
温柔和顺。《聊斋志异。卷三。庚娘》:「妇与庚娘同居,意度亦颇温婉。」
《漢語大詞典》:柔毅
和柔而沉毅。汉书·辛庆忌传:“行义修正,柔毅敦厚。” 颜师古 注:“和柔而能沉毅也。”
分類:和柔沉毅
《漢語大詞典》:柔易
和柔平易。新唐书·韩休传:“初 嵩 以 休 柔易,故荐之。”
分類:和柔平易
《漢語大詞典》:柔同
和柔同化。《亢仓子·臣道》:“鬼神开赞,蛮夷柔同,保合大和,万物化育。”
分類:和柔同化
《漢語大詞典》:柔节(柔節)
谓以和柔为节度。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尹知章 注:“人君居位当安徐而又静默,以和柔为节,先能定己,然后可定人。”
分類:和柔节度
《漢語大詞典》:柔爱(柔愛)
和柔慈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 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巴金 《猪与鸡》:“她笑容满脸,而且带着柔爱的眼光看她的小猪。”
分類:和柔慈爱
《漢語大詞典》:温濡
温和柔润。管子·幼官:“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欧养,坦气修通。” 尹知章 注:“君子所藏者温和濡缓,所以助土气。”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儒’‘濡’皆‘偄’字之误。凡隶书从耎之字多误从需。”
《國語辭典》:言笑晏晏  拼音:yán xiào yàn yàn
形容言谈举止和悦閒适。《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清史稿。卷四二二。文瑞传》:「兵饷为国家大政,遵旨会议,乃大学士等绝无一语及公,言笑晏晏,不知内阁何地,不询会议何事。」
《国语辞典》:腼腆温柔(腼腆温柔)  拼音:miǎn tiǎn wēn róu
表情娇羞,温和柔顺的样子。《红楼梦》第九回:「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