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击蒙(擊蒙)
发蒙;启蒙。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王弼 注:“击去童蒙,以发其昧。”击,一本作“ 繫 ”。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明 宋濂 《育王禅师裕公三会语录序》:“其言之也,欲击蒙於当时,其传之也,将泽物於后世。”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独以击蒙讲武之学隶政官者,由强迫教育为在官所有事。”
分類:发蒙启蒙
《漢語大詞典》:彪蒙
发蒙;启蒙。语出易·蒙:“苞蒙,吉。” 陆德明 释文引 郑玄 曰:“苞,当作彪。彪,文也。”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彪蒙之用,斯在扬搉大端,令知古今进化之轨而已。”
分類:发蒙启蒙
《漢語大詞典》:启蒙(啓矇)
同“啟蒙”。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四哥是 珊裳 思想上的一个启矇大师,她常常和他谈她所想的种种。”参见“ 启蒙 ”。
1.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嗟乎,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
2.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亦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论悟二:“及既得师启蒙,便能读书认字。”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原注:“余两幼儿曰 橙 曰 陶 ,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连环图画’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启蒙’之意居多的。”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以前尽管作了许多政治鼓动,并且作了一些启蒙工作,但是因为内容过于简单,同时也没有在理论上作详细的说明,以致未能攻破封建主义的思想堡垒。”
《漢語大詞典》:小书(小書)
(1).指价值不大的著作。汉书·艺文志《周训》十四篇” 颜师古 注引 汉 刘向 《别录》:“人閒小书,其言俗薄。”南齐书·陆澄传:“ 贾氏 注《经》,世所罕习;《穀梁》小书,无俟两注。”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近见皇家所撰《晋史》,其所採亦多是短部小书,省功易閲者。”
(2).旧指儿童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老舍 《四世同堂》一:“老人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杂字。”
(3).对己作之谦词。 宋 朱熹 《答赵提举善誉书》:“近又尝编一小书,略论象数梗概。”《〈许杰散文选集〉自序》:“我敬以这本小书,作为我对于祖国实现四化的献礼。”
(4).小字书写。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欲事干謁,则患不能小书,困於投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兰 遂小书其字繫於足上,燕遂飞鸣而去。”宋诗纪事卷九六引 明 郁逢庆 书画题跋记:“壁上小书一絶, 君謨 真迹也。”
(5).曲艺之一。 江 浙 一带俗称有说有唱的弹词为小书,以别于只说不唱的大书(评话)。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委顺子说书》:“平话一流,已见 宋 人小説中,而此技独盛行於 苏 ……《玉蜻蜓》《珍珠塔》《三笑》《白蛇传》之类曰小书。”
(6).装订成册的连环画。 茅盾 《子夜》六:“你总没说到我的一箱子小书!” 茅盾 《上海》三:“所谓‘小书’,是半图半字的小说,名为‘连环图画小说’。”
(7).小册子。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十九:“ 贾湘农 手里拿着一本小书,是《游击战术》。”
《漢語大詞典》:蒙师(蒙師)
蒙童的教师;启蒙的老师。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蒙师:“涌幢小品:‘ 皋亭山 ,故 元 伯颜 取 宋 屯兵之处也。村中一蒙师 唐 姓者,年八十餘,自言其家住此六世矣。’”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一:“余蒙师 唐先生 为垣 ,素工诗。” 郭沫若 《我的学生时代》:“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
《漢語大詞典》:训蒙(訓蒙)
教育儿童。多指旧时学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语本书·伊训:“具训于蒙士。” 孔颖达 疏:“蒙谓蒙稚,卑小之称。” 元 朱德润 《送周元礼任福州蒙古学正》诗:“且陈平塞策,莫讲训蒙书。” 明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幽寻不索 桃源 洞,高卧何须 太华 峯,但得个留心诵 周 孔 ,研硃墨训蒙。” 郁达夫 《迟桂花》:“从今年起,我并且在山上的 晏公祠 里参加入了一个训蒙的小学,居然也做了一位小学教师。”
《漢語大詞典》:村书(邨書)
旧时乡村幼童的识字启蒙课本。 清 陈鳣 《对策》卷一:“ 陆游 诗(《秋日郊居》)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邨书。’”按,今本剑南诗稿作“村书”。
《漢語大詞典》:杂字(雜字)
古代启蒙的识字读本。汇辑各类常用字,编成韵语,以便初学者记诵。 宋 陆游 《秋日郊居》“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元昊 自製蕃书……教国人记事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
分類:启蒙识字
《漢語大詞典》:蒙馆(蒙館)
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东平王马夫诈人》:“ 江阴 诸生有 陈春臺 者,家甚贫,以蒙馆自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因看见敝同乡,多有在 虹口 一带设蒙馆的……所以去年就设了个馆。” 徐特立 《六十自传》:“从九岁到十五岁,是在蒙馆念死书时代。”
《漢語大詞典》:孩子王
旧时对启蒙教师的贬称。 清 蒲松龄 《学究自嘲》:“墨染一身黑,风吹鬍子黄;但有一线路,不作孩子王。”如谚语: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漢語大詞典》:孔乙己
(1). 唐 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参见“ 上大人 ”。
(2). 鲁迅 《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漢語大詞典》:上大人
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划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 敦煌 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 唐 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后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宋 朱熹 《答潘叔昌书》:“天上无不识字底神仙,此论甚中一偏之弊,然亦恐只学得识字,却不曾学得上天,即不如且学上天耳。上得天了,却旋学上大人亦不妨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 清 钱大昭 迩言卷五:“今童子初就傅,往往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云云,不过取其笔画少而便习耳。后读 元 方回 诗云:‘忽到古稀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乃知由来已久。”
《漢語大詞典》: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因他们都参加过《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故称。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
《漢語大詞典》:训蒙师(訓蒙師)
旧称学塾的启蒙老师。也叫塾师。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幼时不必言,从训蒙师时又不必言。”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其对面有楼翼然,一年少女子适俯窗下窥,训蒙师仰首见之。”
《漢語大詞典》:典蒙
儿童的启蒙教师。 清 梁章钜 称谓录·蒙师:“典蒙、发蒙,清波杂志:皆蒙师之称也。”
《漢語大詞典》:赵钱孙李(趙錢孫李)
(1).旧时启蒙读物《百家姓》的首列四姓。亦泛指《百家姓》一类启蒙读物。《西湖二集·巧书生金銮失对》:“话説 甄龙友 教了数十个村孩童,不过是读赵钱孙李之辈。” 明 无名氏 《广成子》第三折:“幼年习文,中年讲武。论文呵,颠倒念赵钱孙李;论武呵,一箭射破冬瓜。”《黑籍冤魂》第二三回:“纵横放着三五张桌子,歷乱坐着十几个学生,天地玄黄,赵钱孙李,吱喔吱喔,唸得到也高兴。”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五:“洋学堂先生教的是:人手足刀尺,马牛羊,就是比私塾先生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强得多。”
(2).泛指任何人,一切人。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三章:“咱不糟害穷苦人。可谁要有钱,那就不管他赵钱孙李,一概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