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雁行
亦作“鴈行”。
(1).飞雁的行列。 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
(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3).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4).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5).同列;同等。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之雁行也。”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
(6).居前的行列。雁,通“ 颜 ”。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 , 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 ,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亦作“鴈行”。
《漢語大詞典》:并肩(併肩,並肩)
(1).并肩。 王西彦 《病人》:“当我们并肩在小街尽头的小丘旁边坐下来时,他的激情还没有过去。” 袁静 《伏虎记》第一回:“﹝他们﹞一面谈着,一面并肩走着。”参见“ 并肩 ”。
(2).比喻行动一致,共同努力。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一章:“我相信,时间不会很长,我们就会在一起并肩作战。战局一定会扭过来的!”
併肩:比肩;并列。比喻行动一致。汉书·田儋传:“ 横 始与 汉王 俱南面称孤,今 汉王 为天子,而 横 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媿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与其弟併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摇,我烛不媿於心乎?”后汉书·马援传:“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櫪而食,併肩侧身於怨家之朝乎?”
並肩:1.肩挨着肩。 宋 向子諲 《鹧鸪天》词:“垂玉筯,下香阶,并肩小语更兜鞋。”《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两人并肩而行。”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合卺后,并肩夜膳。”并,现写作“并”。 艾青 《乌珠穆沁马》诗:“现在猎人聚精会神,和那匹马并肩前进,他伸出了套马杆子,想把马头一下套进。”
(2).同列。史记·田儋列传:“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后汉书·隗嚣传:“今俊乂并会,羽翮并肩, 望 无耆耉之德,而猥託宾客之上,诚自愧也。”南史·恩倖传·陆验:“鸣珮珥貂,并肩英彦。”
(3).同等。 明 刘基 《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至于来聘之役,遂进 楚 而称子,以蛮 荆 之得 齐 晋 并肩,自此始也。”红楼梦第四六回:“过一年半载,生个一男一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4).比喻同时。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漢語大詞典》:同贯(同貫)
(1).犹一体,一例。后汉书·周景传:“﹝ 周景 ﹞常称曰:‘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
(2).同籍贯。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三:“惟予与子,本不同贯,交重情亲,欲面无筭。”
(3).并列;同列。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楨 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 楨 礼遇殊特, 顒 反疎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此指与……并列、同列。 宋 叶适 《姚君俞墓志铭》:“圣贤之所自,尽不与世同贯也。”
《漢語大詞典》:等比
(1).同辈;同列。汉书·元后传:“太后怜弟 曼 蚤死,独不封, 曼 寡妇 渠 供养东宫,子 莽 幼孤,不及等比,常以为语。”后汉书·贾复传:“﹝ 贾復 ﹞为县掾,迎盐 河 东,会遇盗贼,等比十餘人皆放散其盐, 復 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宋 司马光 《乞奔丧状》:“近者书成,又叨进职,褒嘉赐賚,皆踰等比,圣恩汪洋,天隆地厚,未足为喻。” 明 归有光 《〈戴楚望后诗集〉序》:“与 楚望 等比者极人臣之宠, 楚望 澹然不以为意。”
(2).一同;共同。史记·滑稽列传:“故所以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门外。”
(3).相等;匹敌。后汉书·翟酺传:“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 汉 元以来,未有等比。” 章炳麟 《訄书·订孔》:“夫 孟 荀 道术,皆踊絶 孔氏 ,惟才美弗能与等比,故终身无 鲁 相之政,三千之化。”
《漢語大詞典》:俦列(儔列)
同列。亦指同类的人。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寮友,视儔列如草芥。”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五:“顾余儔列,能不怀愧。”
分類:同列同类
《漢語大詞典》:隶齿(隸齒)
同列。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振鷺徒追飞,羣龙难隶齿。”隋书·孝义传序:“虽或位登台辅,爵列王侯,禄积万钟,马踰千駟,死之日,曾不得与斯人之徒隶齿。”
分類:同列
《漢語大詞典》:群伍
同列;侪类。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先生游 柏成 之遐武,混羣伍於鸟兽。”南史·王神念传:“尝於 武帝 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驭马往来,冠絶羣伍。”
分類:同列
《漢語大詞典》:班行
(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 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謁帝閽。” 明文肇祉《上林斋宿》诗:“自媿衰年通仕籍,强随鵷侣缀班行。”
(2).也泛指行辈、行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絶多。”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
(3).指朝官。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 宋 秦观 《辞史官表》:“班行之内,学术过於臣者甚多。” 清 赵翼 《编校文端师集感赋》诗:“久推勋德冠班行,餘事仍看各擅场。”
(4).泛指官位或官阶。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张文定公:“ 定公 三为宰相,门下廝役,往往皆得班行。”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知 青涧城 种諤 招西人 朱令陵 ,最为 横山 得力酋长……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 羌 ,诱降 横山 之众。”
(5).指朝廷。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中贵悚惧曰:‘念某乍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天下之人皆知 谦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谦 亦自信其得効忠藎,扬眉吐气於班行。”
(6).同列,并列。 宋 范仲淹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捡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周 召 班行。”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柳宗元:“ 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不与 唐 人班行者,《封建论》卓且絶矣。”
(7).指戏班、乐户。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云阳 ,腰繫编带,舞袖衫长。”
(8).指戏中行当。 元 赵明道 《斗鹌鹑·名姬》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
犹颁行。汉书·诸侯王表序:“﹝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正元 中, 毌丘俭 、 文钦 反, 毓 ( 钟毓 )持节至 扬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諭士民。”北史·常景传:“太常 刘芳 与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
《漢語大詞典》:同辈(同輩)
(1).犹同列,同僚。隋书·沈光传:“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公﹞为幸臣所谗,与同辈 韩愈 、 李方叔 三人,俱为县令南方。” 宋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词之十一:“书万卷,笔有神,眼看同辈上青云。”
(2).犹同伴,伙伴。 陈毅 《记遗言》诗序:“某女同志渡江遇敌负伤,临殁,同辈皆哭。”
(3).年辈相同。 管桦 《扯碎魔鬼网罗》:“还有同 李子光 一样惨死在‘四人帮’毒手的剧作家 海默 同志,他是我同辈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同列
(1).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同者。《商君书·错法》:“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秦 ﹞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2).犹同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上官大夫 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郭希仁 《从戎纪略》:“ 钱定三 之议举为副统领也,同列多不悦。”
《漢語大詞典》:同论(同論)
一致的说法。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犹同列,同等。论,通“ 伦 ”。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倪璠 注:“五气或同论者,谓中央土气,与四方之气为五也。”
《漢語大詞典》:不齿(不齒)
(1).不与同列;不收录。表示鄙视。周礼·秋官·大司寇:“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郑玄 注:“不齿者,不得以年次列於平民。”礼记·王制:“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郑玄 注:“齿,犹録也。” 孔颖达 疏:“以年相次是録其长幼,故云齿犹録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文种 ,大贤也,初不齿於 荆 俗,末雍游於钧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侯 贱而行恶,众咸不齿。”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艺苑朝华》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
(2).谓不依年龄排座次、分上下。周礼·地官·党正:“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贾公彦 疏:“党正行正齿位之礼……不齿者,彼宾贤能,非正齿位法别为一礼,故与党正正齿位礼异也。”国语·吴语:“ 王孙雒 曰:‘夫危事不齿, 雒 敢先对。’” 韦昭 注:“齿,年也。不以年次对也。”
(3).指不从教化、不事劳作的游惰之民。礼记·玉藻:“玄冠縞武,不齿之服也。” 郑玄 注:“所放不帅教者。” 孙希旦 集解:“不齿者,圜土之罢民。”
《漢語大詞典》:同位
(1).处于同等位次。犹同列。国语·楚语下:“烝享无度,民神同位。”仪礼·聘礼:“使者既受行,日朝同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 於是与 廉颇 藺相如 同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子推 笑曰:‘天开公子, 子犯 以为功,吾不忍与同位。’遂逃焉。”
(2).指职位相同者。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 孔颖达 疏:“同位,谓同为大夫,共在列位者。”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同位毕至,赴弔云集。”
《漢語大詞典》:侪伍(儕伍)
做伙伴;与同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因办釐而旷误职守,既恐莫肃官常;因办釐而儕伍商民,更觉有乖治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上》:“严定科条,一挂烟籍,即不得儕伍平民。”
《漢語大詞典》:等列
(1).等级品位。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 汉 贾谊 《论时政疏》:“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 宋 李衡 乐庵语录卷一:“公卿大夫各依其等列,农工商各就其职分。”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自己写的所谓文艺作品,虽然也是自己心血的结晶,而且也不敢忍心把他降到了无用的等列。”
(2).谓分等级。管子·霸言:“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
(3).处于同等地位,同列。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知 汉王 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 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 絳 灌 等列。” 唐 元稹 《论谏职表》:“凡今之人以上封进计为妄动,拾遗补闕为冗员,以此称供奉官与 王珪 、 魏徵 为等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杜元凯 曾不思夫子所以为经,当与周易等列; 丘明 所以为史,当与 司马迁 、 班固 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