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号召(號召)  拼音:hào zhào
借某种名义,召集大众合力完成任务。《国语。齐语》:「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号召三老豪桀会计事,……胜乃立为王,号张楚。」
《漢語大詞典》:呼召
呼唤;召唤。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袁本初 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差除:“欲见宰直者,具名刺门状……候呼召随引参见。”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比着他有使命向门前呼召,諕的早吃丕丕的胆颤心摇。” 巴金 《秋》二十:“那是一种呼召,一种鼓舞。”
分類:呼唤召唤
《國語辭典》:招唤(招喚)  拼音:zhāo huàn
1.呼唤。如:「我招唤在院子玩的孩子们回屋里吃饭。」
2.招揽。如:「政府为提升竞争力,招唤海外留学生回国服务。」
《國語辭典》:勾唤(勾喚)  拼音:gōu huàn
传唤。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奉州官台旨,即勾唤杀人贼一名。」
分類:召唤传呼
《漢語大詞典》:啸召(嘯召)
呼唤;召唤。南史·沈约范云传论:“ 梁 武 抚兹归运,啸召风云。” 宋 苏轼 《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分類:呼唤召唤
《國語辭典》:关召(關召)  拼音:guān zhào
召唤。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本山土地,当境城隍,空虚典祀,社庙威灵,闻今关召,速至坛庭。」
分類:召唤
《國語辭典》:感召  拼音:gǎn zhào
感化号召。如:「他受到政府的感召,毅然决心回国贡献己力。」
《國語辭典》:感应(感應)  拼音:gǎn yìng
1.互相感动相应。《易经。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
2.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情感和动作。《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西游记》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
3.人以精诚感动神明,神明自然会回应人。《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
4.用于表示交互影响的物理现象,例如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
《國語辭典》:传人(傳人)  拼音:chuán rén
1.叫人,召唤人。《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们只管看屋子,不管传人。姑娘要传人,再派传人的去。」
2.传授给他人,多指特殊技艺而言。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凡有能此者,皆悉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
3.继承衣钵的人。如:「他常自称是龙虎山张天师的嫡系传人。」
《漢語大詞典》:招诱(招誘)
(1).召唤劝导。后汉书·南蛮传:“ 建康 元年, 日南 蛮夷千餘人復攻烧县邑…… 交阯 刺史 九江 夏方 开恩招诱,贼皆降服。”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青州 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又令於城上放纸鳶,鳶书上语,招诱胁从之人使自拔以归。”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他又针对着 殷纣 招诱奴隶,为其他小国所怨恨的形势,定出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左传·昭公七年)的法律。”
(2).招徕。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街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國語辭典》:呼唤(呼喚)  拼音:hū huàn
1.呼喊叫唤。《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他人非奉呼唤,不许辄入。」《西游记》第一四回:「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
2.使唤、差遣。唐。王建〈宫词〉一○○首之六○:「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唐。郑常〈洽闻记〉:「南狱岣嵝峰有响石,呼唤则应。」
《漢語大詞典》:啸侣(嘯侣)
呼叫同类;召唤同伴。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尔迺众灵杂遝,命儔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四:“霜禽各啸侣,吾亦爱吾曹。” 唐 刘禹锡 《洗心亭记》:“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
《國語辭典》:取得  拼音:qǔ dé
得到、获得。如:「由于全体球员的合作无间,本校篮球队终于取得总冠军的宝座。」《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贫僧请取这袈裟,试令罗公取之不得,是罗公输;取得是贫僧输。」
《國語辭典》:弓招  拼音:gōng zhāo
聘士的礼仪。古代聘士,以弓做为信物。
分類:召唤
《漢語大詞典》:请来
用信、电报等或派专人邀请某人来,召唤。例如:把孩子的妈妈请来。
派人去叫。例如:请来医生。
《漢語大詞典》:诏召(詔召)
君主下令召唤;征召。史记·刺客列传:“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后汉书·周举传:“ 永和 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詔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 显亲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