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旧京(舊京)
旧都;古都。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篤 以 关中 表里山 河 ,先帝旧京,不宜改营 洛邑 。” 晋 卢谌 《赠崔温》诗:“北眺沙漠垂,南望旧京路。” 明 莫止 《潼关》诗:“旧京想像千官入,餘恨逡巡六国还。”
分類:旧都古都
《漢語大詞典》:长安(長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漢語大詞典》:西京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漢語大詞典》:上京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跡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宋 刘攽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 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
(2).古都名。 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 。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南。
(4).古都名。 金 天眷 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 会宁府 为 上京 ,故址在今 黑龙江 阿城 南 白城 。
《漢語大詞典》:东京(東京)
(1).古都名。指 洛阳 。即今 河南省 洛阳 市。 东汉 都 洛阳 ,因在 西汉 故都 长安 之东,故称“东京”。 隋炀帝 即位后,自 长安 迁都 洛阳 ,亦称 洛阳 为“东京”。
(2).古都名。指 汴州 。即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五代 后晋 建都 汴州 ,改 汴州 为 开封府 ,建号“东京”。 五代 后汉 、 后周 以迄 北宋 均仍之。
(3).代指 东汉 。后汉书·皇后纪序:“ 汉 仍其谬,知患莫改, 东京 皇统屡絶,权归女主。”晋书·儒林传序:“逮於 孝武 ,崇尚文儒,爰及 东京 ,斯风不坠。”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自是 汉 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迄乎 东京 ,著书犹称 汉 纪。” 章炳麟 《訄书·学变》:“ 东京 之衰,刑赏无章也。”
《漢語大詞典》:西都
(1).古都名。(1) 周武王 都 镐 ,至 成王 时别营 洛邑 为 东都 ,因称 镐京 为 西都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 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2) 新莽 始建国 四年(公元12年)建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常安 ( 新莽 改 长安 为 常安 )为 西都 。(3) 东汉 都 洛阳 ,因称 西汉 旧都 长安 为 西都 。 汉 班固 《西都赋》:“ 汉 之 西都 ,在於 雍州 ,实惟 长安 。”(4) 唐 显庆 二年(657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5) 唐 宝应 元年(762年)以 凤翔府 为 西都 ,不久罢。(6) 五代 梁 开平 元年(907年)建都 开封府 ,号 东都 ,因改 唐 东都 河南府 为 西都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923年),复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又称 西都 ,至 晋 天福 三年(938年)罢。(8) 五代 吴 都 江都府 ,至 南唐 改都 江宁府 ,因称 江都府 为 东都 , 江宁府 为 西都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9) 北宋 以 洛阳 为陪都,因在 开封 西,故称 洛阳 为 西都 。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共在 西都 日,居常慷慨言。”
(2). 西汉 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南京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漢語大詞典》:镐京(鎬京)
(1).古都名。 西周 国都。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沣水 东岸。 周武王 既灭 商 ,自 酆 徙都于此,谓之 宗周 ,又称 西都 。《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 镐京 辟廱。”其后 汉武帝 在此凿 昆明池 ,遂沦入池内。今 丰镐村 、 镐京观 一带发现有 西周 遗址和墓葬。
(2).借指京都。 唐 张说 《奉和兴庆宫酺宴》:“ 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 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縉绅。”
《漢語大詞典》:洛京
即 洛阳 。因其是著名古都,故称。晋书·王浚传:“使者未及发,会 洛京 倾覆, 浚 大树威令。”新五代史·职方考:“ 洛阳 、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常以为都。 唐 故为 东都 , 梁 为 西都 , 后唐 为 洛京 , 晋 为 西京 , 汉 周 因之。”
《漢語大詞典》:古都
(1).古代的都城。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但 北平 究竟还有古物,且有古书,且有古都的人民。” 白桦 《洛阳灯火》:“ 洛阳 是有名的古都。”
(2).犹咕嘟。撅着。 元 李爱山 《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嘴古都釵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鸞。”
分類:都城古都
《漢語大詞典》:瀍涧(瀍澗)
瀍水 和 涧水 的并称。 东周 以来的古都 洛阳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瀍水 直穿城中, 涧水 环其西,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 唐 孟浩然 《题李四十庄兼赠綦毋校书》诗:“左右 瀍 涧 水,门庭 緱氏山 。” 明 夏完淳 《燕问》:“磽瘠险阻,古为战区,不足以荣华 瀍 涧 ,附丽皇极也。”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朝驰 瀍 涧 宅,夕宿 殽 函 都。”
《漢語大詞典》:洛都
即 洛阳 。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永嘉 之乱, 洛都 覆没。”
《漢語大詞典》:雍豫
(1).和睦安乐。 明 高启 《赠医师龚惟德序》:“今其一门三世,下孝而上慈,家道雍豫而寿乐且康者,岂非由是致哉!”
(2).指古都 长安 和 洛阳 。文选·左思〈魏都赋〉:“画 雍豫 之居,写八都之宇。” 李善 注:“ 雍 , 西京 也。 豫 , 东京 也。”
《漢語大詞典》:镐洛(鎬洛)
西周 古都 镐京 和 东周 古都 洛阳 的并称。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运河 虽淤涸,而 燕京 之势力不衰者,一由积之既久,取精用宏,与千年前之 镐 洛 相等。一由海道既通,易河运以海运。”
《漢語大詞典》:瀍邙
瀍水 和 邙山 的并称。 东周 以来的古都 洛阳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位于 瀍水 两岸、 邙山 之南。山水间多古王侯陵墓,因以山水名指称帝王陵墓。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盛德比 霸 杜 ,宏规軼 瀍 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