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月
正阳之月。指 夏 历四月。《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毛 传:“正月, 夏 之四月。” 朱熹 集传:“谓之正月者,以纯阳用事,为正阳之月也。”参见“ 正阳 ”。
原指 中国 古历( 夏 历、 殷 历、 周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夏 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殷 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 周 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 汉 以后仅指 夏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唐 韩愈 《梨花下赠刘师命》诗:“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红楼梦第二十回:“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 老舍 《离婚》第十一:“从正月到二月初,胜利完全是 李太太 的。”
《漢語大詞典》:正阳(正陽)
(1).指日中之气。《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唐 成玄英 疏:“六气者, 李颐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
(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慝未作” 晋 杜预 注:“正月, 夏 之四月, 周 之六月,谓正阳之月。” 北周 庾信 《徵调曲》:“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
(3).指南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悟黎烝。”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
《漢語大詞典》:一章
(1).歌曲诗文的一段,亦指诗文的一篇。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三国 魏 王弼 注:“此一章全説天气以明之也。” 唐 白居易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诗:“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
(2).古历以十九年为一章。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左传·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孔颖达 疏:“计十九年而有七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以其闰餘尽故也。” 宋 赵夔 《道过遂县泊舟瞻》诗:“成佛经千祀,鐫崖已一章。”原注:“僧云十九年矣, 汉 历十九年为一章。”
《漢語大詞典》:正阳(正陽)
(1).指日中之气。《楚辞·远游》:“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唐 成玄英 疏:“六气者, 李颐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
(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慝未作” 晋 杜预 注:“正月, 夏 之四月, 周 之六月,谓正阳之月。” 北周 庾信 《徵调曲》:“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三年:“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
(3).指南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悟黎烝。”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
《漢語大詞典》:正岁(正歲)
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 郑玄 注:“正岁,谓 夏 之正月,得四时之正。” 孙诒让 正义:“全经凡言正岁者,并为 夏 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者为 周 正建子之月也。尔雅·释天云:‘ 夏 曰岁, 商 曰祀, 周 曰年’…… 王引之 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为一岁十二月之长,故谓之正岁。” 南朝 梁 沈约 《上建阙表》:“使观风而至,復闻正岁之典。”
《漢語大詞典》:历纪(歷紀)
(1).历数纲纪。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如儒林刑辟,歷纪图典之用,稍增焉。” 李善 注:“歷纪,歷数纲纪也。”
(2).经历的世代。文选·史岑〈出师颂〉:“歷纪十二,天命中易。” 李善 注:“汉书曰, 汉 起元 高祖 ,终于 孝平 王莽 之诛,十有二世也。”
(3).经历一纪。极言历时之久。古历法以十九年为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天运歷纪,千岁一至。”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令有歷纪之寿。”
《漢語大詞典》:夏季
见“夏天”
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漢語大詞典》:夏天
夏季。 唐 王建 《昭应官舍书事》诗:“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 渭 屋多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因为近来笔底下甚忙,加之夏天的扇子又多,夜以继日的都应酬不下,实在腾不出工夫来。” 贾祖璋 《萤火虫》:“﹝萤火虫﹞蛹淡黄色,夜间也能发光。到夏天就化作能飞行的成虫。”
分類:夏天
《漢語大詞典》:章法
(1).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 明 宋濂 《评浦阳人物·元处士吴莱》:“又问其作赋之法,则谓……有章法,欲其布置谨严。”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下篇二:“看文字,须向 周 汉 以上寻章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今作诗,有意要人知有学问,有章法,有师承,於是真意少而繁文多。”
(2).办事的程序和规则。
(3).古历法名词。十九年为一章,其中有七个闰月。后汉书·律历志下:“章法,十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历差失闰:“﹝ 臧元震 作《章岁积日图》﹞其説谓歷法以章法为重,章岁为重。”参见“ 章蔀 ”、“ 章岁 ”。
《漢語大詞典》:古历(古曆)
(1).泛称古代历法。隋书·艺术传·张胄玄:“辰星旧率,一终再见,凡诸古历,皆以为然。”史记·历书“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 唐 司马贞 索隐:“古历者,谓 黄帝 《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
(2).指农历。也称夏历、阴历、旧历。 鲁迅 《花边文学·过年》:“或者谓之‘废历’,轻之也;或者谓之‘古历’,爱之也。” 杜鹏程 《延安人》:“现在是古历七月,大概 延安 一带的谷子和糜子长了半人高。”
《漢語大詞典》:阳差(陽差)
古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己卯、己酉为阴辰。阴辰之前三辰,即己卯之前丙子、丁丑、戊寅,己酉之前丙午、丁未、戊申皆为阳差。参阅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
《漢語大詞典》:调历(調曆)
古历法名。传说出于 黄帝 时 容成 之手。汉书·律历志上:“案 汉 元年不用 黄帝 《调历》。”晋书·律历志中:“逮乎 炎帝 ,分八节以始农功, 轩辕 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 羲和 占日, 常仪 占月, 臾区 占星气, 伶伦 造律吕, 大挠 造甲子, 隶首 作算数。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
《漢語大詞典》:八魁
(1).古历法术语。后汉书·苏竟传:“夫仲夏甲申为八魁。” 李贤 注:“歷法,春三月己巳、丁丑,夏三月甲申、壬辰,秋三月己亥、丁未,冬三月甲寅、壬戌,为八魁。”
(2).星名。属室宿,在鲸鱼座内。《星经》卷下:“八魁九星,在北落东南,主兽之官。”晋书·天文志上:“北落东南九星曰八魁,主张禽兽。”
《漢語大詞典》:章蔀
亦作“ 章部 ”。 我国古历法名词。 汉 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冬至与月朔同日为章首,冬至在年初为蔀首。后汉书·律历志下:“岁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谓之章,同在日首谓之蔀,蔀终六旬谓之纪,岁朔又復谓之元。”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 唐 孔颖达 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至十九年闰餘尽,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因此可明其术数,推之而知气朔也,审别阴阳寒暑不失其时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世其言,守其法。察天文,刻章蔀,储历,编年月,书日,史氏之世言也。”
《漢語大詞典》:发敛(發斂)
(1).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 、 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
(2).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 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晋书·律历志中:“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明史·历志五:“按古历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云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
(3).犹伸屈。指诗歌风格的变化。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变也。至於 杜甫 ,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漢語大詞典》:殷历(殷曆)
(1).起于 周 末而传于 汉 初的六种古历之一。后汉书·律历志中:“案暦法,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 鲁 ,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 晃 所据,则 殷 历元也。”
(2). 殷商 时所用历法。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商 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 祖甲 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 殷墟 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 商 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漢語大詞典》:府首
即蔀首。古历法七十六年为一蔀,蔀首即一蔀之起算点。汉书·律历志下:“《殷历》曰:当 成汤 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朔旦冬至,终六府首。” 颜师古 注:“府首即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