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吐论(吐論)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復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漢語大詞典》:傅会(傅會)
(1).论古事而结合时事发议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赞:“ 盎 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為质,引义忼慨。”汉书·爰盎晁错传赞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因宜附著合会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虽復 陆贾 籍甚, 张释 傅会……并顺风以託势,莫能逆波而泝洄矣。” 周振甫 注:“傅会,附会。把 秦 汉 间事和当前情势结合起来讲。”
(2).谓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后汉书·张衡传:“ 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諫,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宋 陈善 扪蝨新话·左氏傅会论语:“《左氏》有傅会论语处甚多。”
(3).谓虚构或歪曲事实,强加比附。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 高 ( 赵高 )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遂具 斯 ( 李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宋史·岳飞传:“又逼 孙革 等证 飞 受詔逗遛,命评事 元龟年 取行军时日杂定,傅会其狱。”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及狱具, 圣叹 与十七人,俱傅会逆案坐斩。”
(4).牵强附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异事:“按:汉书‘ 肤施 县乃 秦 县名’,此时尚未有佛书,疑后人傅会县名为説。”宋史·天文志一:“凡徵验之説,有涉於傅会,咸削而不书。”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它如 管輅 之卜, 华陀 之医……莫不皆然。后人失其分数,思议不及,遂加傅会,以为神授。此政不可知之谓神耳,岂真有鬼神哉!”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近二百年, 欧洲 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復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
(5).附和;迎合。文选·潘岳〈西征赋〉:“或从容傅会,望表知里。” 李善 注:“谓 陆贾 也。 班固 汉书赞曰: 陆贾 从容 平 、 勃 之閒,附会将相。”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 孝和皇帝 时, 韦 、 武 弄权,母媪预政,士有附丽之者,起家而綰朱紫。予以无所傅会,取摈当时。”新唐书·李逢吉传:“其党有 张又新 ……及 训 八人,而傅会者又八人,皆任要剧,故号‘八关十六子’。”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至于 赵禼 、 范纯粹 ,明知其便,而首尾异同以傅会大臣,可谓挟姦罔上。”
(6).依从。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故某自少小迨於作官,所为不敢妄,必审处己之才能,而傅会於道。人虽不知,自信甚篤且久矣。”
(7).指依附。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伏维某官美业内充,懿文内饰,傅会升平之世,躋陞通显之官。”
(8).粘合,涂饰。列子·汤问:“ 偃师 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紫廷 家废书套甚多,委积壁角以饱蛇鼠耳。 虞臣 取而裁之,製成研匣一,傅会之以胶、漆,锦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杂说(雜説)
(1).百家的学说。汉书·公孙弘传:“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学春秋杂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説,故入诸子之流。”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説,攻击本文。”
(2).指怪诞鄙俗之语。北史·文苑传·李文博:“﹝ 魏郡 侯白 ﹞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
(3).指笔记小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世俗所谓 王魁 之事,殊不经,且不见於传记杂説,疑无此事。”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诗有‘ 顓蒙 事可亲’之语,注云:‘ 公佐 字 顓蒙 ’,疑即此 公佐 也。然未知全唐诗采自何书,度必出 唐 人杂説,而寻检未获。”
(4).古籍分类子部中一目。叙述人事,兼发议论者属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 六朝 杂説,有《会林》《对林》,见《隋志》。又《类林》《辩林》《笑林》,见通志。今率不存。”《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一》:“杂家之义广,无所不包……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説。” 清 沈彤 《义门何先生行状》:“先生蓄书数万卷,凡经传、子史、诗文集、杂説、小学,多参稽互证,以得指归。”
《漢語大詞典》:大炮
1.发掷石弹的武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2.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3.口径大的火炮。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 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漢語大詞典》:发议(發議)
(1).产生议论。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不食 周 粟而食 周 薇,古犹发议,在今寧得息谈邪?”
(2).提出建议。 黄鸿寿 《开设资政院》:“院中内容,笑柄不一……议事日表第一第二项归併於第六项之特任股员,係 劳乃宣 登臺发议,多数议员不俟议长宣告表决,即起立赞成。”
(3).交付讨论。
《漢語大詞典》:话长短(話長短)
谈家常;发议论。 元 袁桷 《越船行》:“当时却解傍朱门,醉眼看天话长短。”
《漢語大詞典》:做文章
(1).写文章。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 中国 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2).比喻抓住一件事发议论或在上面打主意。如:他利用这件事做文章,我是料到的。
《漢語大詞典》:放马后炮(放馬後礮)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了,才提意见,发议论。“马后礮”,本为象棋术语。《野叟曝言》第二九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那马后礮,可是迟了。”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三:“一有问题就去解决。切记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来一个总结,放马后炮。”
《漢語大詞典》:笔论(筆論)
谓以文字发议论。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安危之际,文人不与,无能建功之验,徒能笔论之效也。”
《漢語大詞典》:炮筒子
比喻性情急躁、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人。京剧《奇袭白虎团》第四场:“嗬!你这个‘炮筒子’又着急啦!”京剧《龙江颂》第二场:“你这个‘炮筒子’……怎么闷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逐坐人
指仅于座中随众人空发议论之文人。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九年:“若不能杀贼,又不为贼所伤,何异逐坐人也!” 胡三省 注:“指当时持文墨议论者,但能相随逐坐谈而坐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