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翻动(翻動)
(1).飞动;翻转飘动。文选·木华〈海赋〉:“翻动成雷,扰翰为林。” 李善 注:“翻,动貌。”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城上月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一片琅玕下空碧。” 王统照 《沉船》:“大而圆的叶子被初秋的温风翻动,山上山下便如轻涛迭击的声音。”
(2).犹翻案;翻供。新唐书·韦嗣立传:“道路藉藉,咸知其非,而锻练已成,不可翻动。”《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及至问过原告、见证、奸夫,都是照实直陈,没有翻动。”
(3).犹反叛。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奏邕管黄家贼事宜状》:“ 谭叔向 等与 黄 家贼五千餘人,谋为翻动,虽已诛斩,犹未清寧。”旧唐书·房玄龄传:“及 刘黑闥 翻动,叔父望风而破。”
《漢語大詞典》:回面(迴面)
(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漢語大詞典》:逆叛
(1).反叛。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昔 黥布 逆叛, 汉祖 亲戎; 隗嚣 违戾, 光武 西伐。”
(2).指反叛者。 南朝 梁 江淹 《自序》:“奉天子而伐逆叛,五胜也。”陈书·高祖纪上:“东诛逆叛,北歼 獯 丑。”《绿野仙踪》第二十回:“此妇代夫除逆叛,可怜血溅魂魄散。”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乖叛
反叛。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 楚 兴 章华 , 郢 人乖叛; 秦 作 阿房 ,黎甿愤怨。”后汉书·仲长统传:“挠扰百姓,忿怒四夷,招致乖叛,乱离斯瘼。”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篡叛
谓反叛。后汉书·仲长统传:“上有篡叛不轨之姦,下有暴乱残贼之害。”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乖畔
反叛。汉书·谷永传:“ 尧 遭洪水之灾,天下分絶为十二州,制远之道微而无乖畔之难者,德厚恩深,无怨於下也。”后汉书·东夷传:“自中兴之后,四夷来宾,虽时有乖畔,而使驛不絶。”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外畔
(1).周围的边沿。《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 唐 孔颖达 疏:“樊圃谓之园,然则园者,外畔藩篱之名。”
(2).反叛;背叛。畔,叛。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畔者乎?”
《漢語大詞典》:翻叛
反叛。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盗贼(盜賊)
(1).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荀子·君道:“禁盗贼,除姦邪。” 杨倞 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今俗称强取曰盗,私偷曰贼。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3).对反叛者的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4).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餘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漢語大詞典》:异迹(異迹)
(1).不同的行为、行迹。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
(2).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 临淮 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 鸿 官至 琅邪 太守,所在有异迹。”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
(3).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 季连 有憾於 遥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
(4).奇异的事迹。 宋 苏轼 《赵先生舍利记》:“ 盎 与先生异迹极多, 张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载其事。”
《漢語大詞典》:反相
旧称人有反叛的相貌。史记·吴王濞列传:“﹝ 刘濞 ﹞已拜受印, 高帝 召 濞 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我看这廝面有反相,乱天下者,必此人也!”
分類:反叛相貌
《漢語大詞典》:生变(生變)
(1).发生变化或变故。逸周书·常训:“好恶生变,变习生常。”后汉书·荀彧传:“人心易动,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文献通考·经籍:“ 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并藁书、楷书、悬鍼、垂露、飞白等二十餘种之势,皆出於上六书,因事生变也。”
(2).作乱,反叛。逸周书·史记:“昔者, 有巢氏 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 有巢氏 以亡。”《水浒传》第一○九回:“请大王速卸下袍服,急投 东川 去,恐城中见了生变。”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正仓急间,此生变之四将,率兵十人,驀地进车站。”
《漢語大詞典》:倍心
背离、反叛之心。倍,通“ 背 ”。韩非子·难三:“ 叶 民有倍心,而説之‘悦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惠。”
分類:背离反叛
《漢語大詞典》:剧贼(劇賊)
大盗,强悍的贼寇。亦用以贬称势力大的反叛者。汉书·朱博传:“县有剧贼及它非常, 博 輒移书以诡责之。”三国志·魏志·刘放传“ 权 惧 亮 自疑,深自解説”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是时, 孙权 、 诸葛亮 号称剧贼,无岁不有军征。”旧唐书·李晟传:“ 晟 内无货财,外无转输,以孤军而抗剧贼,而鋭气不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无上将军:“人主自称将军,与 明武宗 先后一辙,至与剧贼同号,尤可异也。”
《漢語大詞典》:三反
(1).三个来回。 汉 班固 《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2).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 王肃 亮直多闻”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卞望之 云:‘ 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 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磊落人録细碎书,亦三反也。’”
(3).三度反叛。晋书·刘牢之传:“﹝ 牢之 ﹞将北奔 广陵 相 高雅之 ,欲据 江 北以距 玄 ,集众大议。参军 刘袭 曰:‘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将军往年反 王兗州 ,近日反 司马郎君 ,今復欲反 桓公 。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4).指一九五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三反’是斗那些被资产阶级腐蚀的工作人员,‘五反’是斗资产阶级,狠狠地斗了一下。”
多次往返。战国策·齐策四:“ 梁 使三反, 孟尝君 固辞不往也。”明史·刘綎传:“使者三反, 綎 皆单骑俟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