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向来(曏來)
犹曏日,以前。来,助词,无义。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百济 遣使入贡,见城关荒地,异於曏来。” 胡三省 注引 毛晃 曰:“昔来,谓之曏来。”
《漢語大詞典》:应时(應時)
随时;即刻。汉书·何武传:“ 武 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遂下疗,应时愈。”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僕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七:“人能静坐,回光反照,不生种种念虑,则本来面目,应时自见。”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刀剑疮痍,应时完好。”
(1).顺应时势;适合时会。荀子·天论:“望时而得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汉 扬雄 《法言·问神》:“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之,损益可知也。” 宋 陈亮 《祭吕东莱文》:“讲观象之妙理,得应时之成能。谓人物之间出,非天意之徒生。” 鲁迅 《〈热风〉题记》:“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应时纳祜,与国同休。”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其从各省来京陛见官员及往来奉使人等,无不以该省雨泽曾否应时,田亩有无收穫,并閭阎资生情形一一体访。” 胡怀琛 《寄仲兄都门》诗:“应时略写 江 南景, 黄浦 秋潮蟹正肥。”
(3).对付度日。谓谋生。红楼梦第五八回:“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织女工诸务。”
《漢語大詞典》:一就
(1).犹一匝。指一套色彩。古代贵族作为服饰的色彩因等级不同而异,有五彩为一就,三彩为一就或二彩为一就不等。周礼·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頫聘。” 孙诒让 正义引 金榜 云:“天子之繅五采备为一就,公侯伯三采备为一就,子男二采备为一就。”礼记·礼器:“有以少为贵者,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
(2).一并;顺便。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七出:“小人在家管看,一就打听舍人消息。”《元典章·台纲二·按治》:“其餘罪囚,巡按时分一就审呵。”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谢 张公 ,一就带你母子去游翫閒走则个。”
(3).犹一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4).犹一味。《全元散曲·玉娇枝过四块玉》:“百般乖不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
(5).即刻。《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这 洞宾 一就下山,按落云头,来到阎浮世上,寻取有缘得道士。”
《漢語大詞典》:倾刻(傾刻)
指很短的时间。犹言即刻,片刻。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利加於时,名垂於将来,踊跃悚企,倾刻以冀。”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倾刻间,两家厅事,洞达为一。”
《漢語大詞典》:时速(時速)
(1).即刻;迅速。北史·高闾传:“ 太和 三年,出师讨 淮 北, 閭 表諫,陈四疑,请时速返斾。”
(2).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一小时内所经过的距离。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汽车在很好的柏油公路上奔驰,时速达到一百公里左右。”
《漢語大詞典》:即刻
立刻。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 沈从文 《灯》:“因为恐怕我不能即刻回家,她就走了。”
分類:立刻即刻
《漢語大詞典》:立即
即刻,立时。 曹禺 《日出》第二幕:“ 王福升 探身向屋内张望,见无人,立即引进 黑三 。”
《漢語大詞典》:目即
(1).目前;现今。 宋 岳飞 《奏乞进驻淮西札子》:“臣度今日事势,彼必未能便有举动, 襄阳 上流,目即亦无贼马侵犯。” 宋 岳飞 《申司进兵状》:“目即 承 楚 一带民户逃死,别无掳掠。”《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目即人兵攻城发喊,取自大王勑旨。”
(2).立即;即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孩儿领爹娘慈旨,目即离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第十四出:“请君目即出门,休在这里。”
《漢語大詞典》:现快(現快)
方言。指即刻就能到手的外快。《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在讨论当中,大部分社员偏重搞副业,找现快。”
《漢語大詞典》:促死促灭(促死促滅)
即刻死去。每用以自誓或诅人。
分類:即刻
《漢語大詞典》:吃答
犹即刻,一下子。形容动作迅速。 元 钟嗣成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别·恨别》曲:“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
《漢語大詞典》:目刻
即刻。蒲剧《薛刚反朝》第二场:“托付 阳河 大事,目刻进京。”
分類:即刻蒲剧
《漢語大詞典》:吃搭搭
犹即刻,一下子。形容动作迅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隻手把秀才捽住,吃搭搭地拖将柳阴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