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头伏(頭伏)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三伏头一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农谚选·下种季节》:“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绿豆。”《人民文学》1983年第6期:“飘飘洒洒头伏雨,如烟如雾细无声。”
《漢語大詞典》:三伏
(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清 方文 《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
(2).指末伏。农谚:“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
(3).三面埋伏;三重伏兵。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 戎 师,前后击之,尽殪” 唐 孔颖达 疏:“衷 戎 师者,谓 戎 师在三伏之中。”新唐书·叛臣传上·僕固怀恩:“令 高彦崇 、 浑日进 、 李光逸 设三伏以待。”新唐书·北狄传·契丹:“ 张九节 为三伏伺之, 万荣 穷,与家奴轻骑走 潞河 东。”
《漢語大詞典》: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漢語大詞典》:初伏
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史记·秦本纪:“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六月伏日初也。 周 时无,至此乃有之。”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啟新节,隆暑方赫羲。” 唐 萧颖士 《游马耳山》诗:“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参见“ 三伏 ”。
《漢語大詞典》:三伏
(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三伏渐终,九夏将谢。”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诗:“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清 方文 《张道人园居歌》:“今年暑热何太酷,五月中旬似三伏。”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三伏之后,还有三八二十四个秋老虎哩。”
(2).指末伏。农谚:“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
(3).三面埋伏;三重伏兵。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衷 戎 师,前后击之,尽殪” 唐 孔颖达 疏:“衷 戎 师者,谓 戎 师在三伏之中。”新唐书·叛臣传上·僕固怀恩:“令 高彦崇 、 浑日进 、 李光逸 设三伏以待。”新唐书·北狄传·契丹:“ 张九节 为三伏伺之, 万荣 穷,与家奴轻骑走 潞河 东。”
《漢語大詞典》: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
《漢語大詞典》:洗象
明 清 时 北京 习俗,每年六月初伏在护城河内为宫廷所养的象洗澡。 清 屈大均 《洗象行》:“玉河六月河水长,朝廷旧典赐洗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六月, 宣武门 看洗象, 西湖 赏荷。”参阅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洗象》
《漢語大詞典》:秋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漢語大詞典》:伏卧
趴着;卧倒
头伏在前爪上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