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寒峭
(1).寒气逼人。 宋 蒋捷 《解珮令》词:“梅花风悄,杏花风小,海棠风驀地寒峭。”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暮秋光景冷瀟瀟,片帆飞顿惊寒峭。”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三章:“在那披挂着星斗的夜空下,有几堆火光,在寒峭的夜风里不停地摆动。”
(2).冷峻。明史·周延传:“ 延 颜面寒峭,砥节奉公。”
《漢語大詞典》:秋水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霜雪
(1).霜和雪。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2).谓经受霜雪。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3).喻高洁的情操。 汉 孔融 《荐祢衡疏》:“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遇尘雾,犹振霜雪。” 北魏 常景 《严君平》诗:“ 严君 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仝:“ 仝 志怀霜雪,操拟松柏。”
(4).喻指雪亮的剑光。 唐 杜甫 《暮秋呈苏涣侍御》诗:“倾壶簫管动白髮,儛剑霜雪吹青春。” 仇兆鳌 注:“霜雪,指剑光。”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出匣纷纷霜雪寒,入手辉辉星斗现。”
(5).指寒光闪烁的刀剑。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二:“袖中 赵 匕首,买自 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 燕 復歷 秦 。”
(6).喻指白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霜雪,喻头白也。” 宋 苏轼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更欲河边几来往,祇今霜雪已蒙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在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却像输了球的运动员,满脸霜雪,十分恼怒。”
(8).喻阴冷的环境,严酷的遭遇。 清 郑燮 《怀舍弟墨》诗:“含悽度霜雪,努力爱秋春。” 丁一岚 《〈燕山夜话〉再版序》:“这本《燕山夜话》虽遇严酷的霜雪,却并未失去勃勃生机。”
《漢語大詞典》:冷光
(1).指月光。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五代 鹿虔扆 《虞美人》词:“琐窗疎透晓风清,象牀珍簟冷光轻,水纹平。” 宋 苏舜钦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絶冷光中。”
(2).指冷峻的目光。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一:“他用一双闪着冷光的眼睛盯着 马长青 说:‘ 马书记 ,你自己的穿着也是朴素的。’”
(3).指光线含热量极少的荧光和磷光。
《漢語大詞典》:寒瘦
形容诗的风格冷峻艰涩。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若 香山 之老嫗可解, 卢仝 、 长吉 之牛鬼蛇神, 贾岛 之寒瘦, 山谷 之桀驁,虽各有一境,不学无害也。”
《漢語大詞典》:严冷(嚴冷)
严肃而冷峻。 宋 苏轼 《题赵屼屏风与可竹》:“ 与可 所至,诗在口,竹在手……一日不见,使人思之。其面目严冷,可使静险躁,厚鄙薄。”明史·罗喻义传:“ 喻义 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
分類:严肃冷峻
《漢語大詞典》:高峻
(1).高耸峭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山甚高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寺有宝塔,极高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穉》:“屋宇閎敞,垣墉高峻。”
(2).指雄伟峭拔的山岭。 汉 祢衡 《鹦鹉赋》:“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3).严整冷峻。性格不随和,不可接近。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邵 曰:‘ 陈侯 崖岸高峻,百谷不得而往,遂不造焉。’”宋书·谢弘微传:“ 混 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高峻以拒物,不如宽厚以容物。”
(4).高超峻拔。 明 屠隆 《文论》:“六经而下,《左》《国》之文,高峻严整,古雅藻丽,而浑朴未散,含光醖灵,如江海之波,汪洋浩淼,非有跳沫摇漾之势,而千灵万怪,渊乎深藏。”
(5).清高,超凡脱俗。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良逸 天资高峻,虚心待物,不为表饰。”按, 唐 赵璘 因话录·角作“天格清峻,人见者褊恡尽去”。
《漢語大詞典》:凛栗(凛慄)
(1).严寒;冷得发抖。 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
(2).亦作“ 凛栗 ”。恐惧;惊恐。 宋 叶适《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 茅盾 《动摇》十二:“ 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
(3).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清 方文《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漢語大詞典》:凛慄
1.严寒;冷得发抖。 唐 杜甫 《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
2.亦作“ 凛栗 ”。恐惧;惊恐。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 茅盾 《动摇》十二:“ 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
3.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清 方文 《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漢語大詞典》:寒厉(寒厲)
(1).形容严寒。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自此愈上愈高,风气寒厉。”
(2).冷峻严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闪铄晶光的雪影映射着寒厉勇猛的初日,暗云掩抑依徊时,却又不时微微的露出凄暗的神态。”
《漢語大詞典》:凄炯
形容目光明亮而冷峻。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怀贞夫人 ﹞面伤已愈,瘢痕历历。脸色极苍白,但眼光凄炯,如含冷焰。”
《漢語大詞典》:冷峻
(1).冷酷严峻。 茅盾 《子夜》十二:“ 吴荪甫 咆哮着。 屠维岳 脸上的肉轻轻一跳,他的眼光异样地冷峻了。” 李广田 《〈朱自清选集〉序》:“年岁大了,经验多了,情感渐渐收敛,理智渐渐开拓,于是心平气和,平正通达,严肃而不冷峻,温和而不柔弱。”
(2).冷静严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 道静 听完了,看着 江华 怔住了。然后又趴在桌子上双手蒙着头呆了一会儿。等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她的神色是庄严的,也是冷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