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权家(權家)
(1).豪门贵族。 汉 刘向 说苑·政理:“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南史·袁昂传:“ 昂 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
(2).指兵家。《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李善 注:“权家,兵家也。”
《漢語大詞典》:孙吴(孫吴)
(1). 春秋 时 孙武 和 战国 时 吴起 的并称。皆古代兵家。 孙武 著《兵法》十三篇。 吴起 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 孙 吴 用之,无敌於天下。” 杨倞 注:“ 孙 ,谓 吴 王 闔閭 将 孙武 ; 吴 ,谓 魏武侯 将 吴起 也。”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 孙 吴 法,家本 幽 并 儿。”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 卫 霍 。口里虽谭 周 孔 文,怀中不舍 孙 吴 略。”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 孙 吴 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
(2). 三国 时 吴国 ,因王室姓 孙 ,历史上也称 孙吴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 汉 宛陵县 地, 后汉 建安 十三年, 孙吴 分置 寧国县 。”
《漢語大詞典》:兵家
(1).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新唐书·王翃传:“ 王翃 字 宏肱 , 并州 晋阳 人。少治兵家。”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论胜败形势》:“且逆夷之来,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飢,我愤彼骄。”
(2).古代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 王莽 、 更始 之乱,又遇 赤眉 、 延岑 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三国志·魏志·梁习传:“时承 高干 荒乱之餘,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棊跱。”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彊。”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部曲战时从征,平时的给养得自己想办法,不归郡县管辖,称为兵家。”
(3). 魏 晋 时兵士出身称“兵家”。晋书·王尼传:“ 王尼 字 孝孙 , 城阳 人也,或云 河内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阳 ,卓犖不羈。初为护军府军士……护军大惊,即与 尼 长假,因免为兵。”参阅 周一良 《〈三国志〉札记》
《漢語大詞典》:散地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 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 ,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 中復 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明史·林聪传:“学士 商輅 言 聪 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漢語大詞典》:天罗(天羅)
(1).犹天网。陈书·高祖纪上:“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 唐 韩愈 《月食诗效玉川子作》:“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帀何处逃女刑?”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孙子·行军:“凡地有絶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梅尧臣 注:“草木蒙密,锋鏑莫施。” 王晳 注:“罗谓如网罗也。”
(3).古代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锁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
《漢語大詞典》:地禁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尉缭子·兵教下:“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姦也。”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唐 韩愈 《释言》:“吾时在翰林,职亲而地禁。” 宋 黄庭坚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时平少犴狱,地禁絶鼃黽。”
《漢語大詞典》:六德
(1).谓人的六种美德。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中的六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虞 夏 文章,则有 皋陶 六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 禹 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广知人之旨也。”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闻之曰:‘怀和为每怀,咨才为諏,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君貺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韦昭 注:“六德,谓諏也,谋也,度也,询也,咨也,周也。”
(3).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之一:“昔 箕子 言五事,周礼言六德, 孔子 四教:文、行、忠、信而已。”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司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天离(天離)
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孙膑兵法·地葆》:“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孙子·行军作“天罗”。参见“ 天罗 ”。
《漢語大詞典》:天罗(天羅)
(1).犹天网。陈书·高祖纪上:“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 唐 韩愈 《月食诗效玉川子作》:“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帀何处逃女刑?”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孙子·行军:“凡地有絶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梅尧臣 注:“草木蒙密,锋鏑莫施。” 王晳 注:“罗谓如网罗也。”
(3).古代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锁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
《漢語大詞典》:示形
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杜牧 注:“《传》曰:‘鷙鸟将击,必藏其形。’如 匈奴 示羸弱於 汉 使之义也…… 韩信 盛兵 临晋 而渡於 夏阳 ,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通典·兵六:“示形在彼,而攻於此。 春秋 时 越 伐 吴 , 吴子 御於 笠泽 ,夹水而陈。 越 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 吴 师分以御之。 越 以三军潜涉,当 吴 中军而鼓之。 吴 师大乱,遂败之。”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军渡 湖 汉 而西。至则示形 杭口 而暗进 鼇岭 。” 刘伯承 《回顾长征》:“这次, 毛主席 又成功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示形于 贵阳 之东,造成敌人的过失,我军得以争取时机突然西去。”
《漢語大詞典》:天灶(天竈)
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起 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
分類:兵家大谷
《漢語大詞典》:四轻(四輕)
(1).指人的言论、行动、态度、爱好不端庄稳重。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2).兵家语。指利于作战取胜的四项条件。吴子·治兵:“ 武侯 问曰:‘用兵之道何先?’ 起 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
《漢語大詞典》:兵忌
(1).兵家的忌日。荀子·儒效:“ 武王 之诛 紂 也,行之日以兵忌。” 杨倞 注:“发兵以兵家所忌之日。”
(2).谓兵家所当避忌者。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备 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漢語大詞典》:天宛
(1).古兵家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招。”
(2).指大宛马。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一:“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漢語大詞典》:致之死地而后生(致之死地而後生)
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 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昔 韩信 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