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游(浮遊)
(1).漫游;遨游。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一本作“ 游 ”。 汉 班固 《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云笈七籤卷一○九:“乘龙驾云,浮游太清。”
(2).虫名。即蜉蝣。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七:“视彼浮游,方之侨客;眷此黄庐,譬之毙宅。”参见“ 蜉蝣 ”。
(1).在水里或空中飘流游动。《红旗歌谣·歌唱共产党》:“沼泽地歌唱共产党,鲤鱼儿浮游荷花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温和的海风轻轻吹拂着,片片乌云在天际浮游着。”
(2).漫游。《楚辞·离骚》:“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汉书·郊祀志下:“浮游 蓬莱 ,耕耘五德,朝种暮穫,与山石无极。”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白 浮游四方,尝乘月与 崔宗之 自 采石 至 金陵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女鬼惑仇铎》:“ 天台 士人 仇鐸 者……浮游 江 淮 ,壮年未娶。”
(3).虚浮不实。晋书·裴頠传:“遂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埤经实之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芟 宋 齐 之浮游,剥 梁 陈 之嫚靡,逈然独立也。”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说命中二:“诡於君子之道以淫於异端之教者,其为言也,恒与其所挟之知见相左,而繆为浮游之説以疑天下。”
(4).谓游手好闲。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於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妨政。”汉书·食货志下:“又以《周官》税民: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民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
(5).人名。传说 黄帝 时创制箭的人。荀子·解蔽:“ 倕 作弓, 浮游 作矢。” 杨倞 注:“世本云‘ 夷牟 作矢’……或者 浮游 , 夷牟 之别名,或声相近而误耳。”
(6).人名。传说为 共工 的卿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 晋平公 梦朱熊窥其屏,恶之而疾,问於 子产 ,对曰:‘昔 共工 之卿曰 浮游 ,败於 顓頊 ,自沉於 淮 。其色赤,其言善笑,其行善顾,其状如熊。’”
(7).虫名。即蜉蝣。大戴礼记·夏小正:“浮游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淮南子·诠言训》:“龟三千岁,浮游不过三日。”参见“ 蜉蝣 ”。
《漢語大詞典》:蜉蝣
亦作“ 蜉蝤 ”。
(1).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阴。” 颜师古 注:“蝤音由,字亦作蝣。” 晋 郭璞 《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寧知龟鹤年。”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否则只好朝生而暮死,与蜉蝣同寿。”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许自昌《水浒记·聚义》:“云天谊,詎可量,匡救蜉蝣离虎狼,復垂怜閫内荆釵,使夫妻团圆无恙。”
(3).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 韩 柳 门户,而先扫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轻 温 李 :何蜉蝣之多也。”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后》:“此而羣喙犹未息也,吾请质诸圣训以扫俗学之蜉蝣,稽诸圣言以靖伪儒之簧鼓。”
(4).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
《漢語大詞典》:共欢
共工 与 驩兜 的并称。 清 唐甄 潜书·去名:“ 幽 厉 自成其为 幽 厉 , 共 驩 自成其为 共 驩 ;未闻 幽 厉 ,自号为 尧 舜 , 共 驩 自号为 皋 夔 。虽有 幽 、 厉 、 共 、 驩 无害於人心者,善恶不混故也。”
分類:共工驩兜
《漢語大詞典》:四岳(四嶽)
亦作“ 四岳 ”。
(1).相传为 共工 的后裔,因佐 禹 治水有功,赐姓 姜 ,封于 吕 ,并使为诸侯之长。《国语。周语下》:“ 共 之从孙四岳佐之。” 韦昭 注:“言 共工 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师诸侯,助 禹 治水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 吕尚 者, 东海 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 禹 平水土,甚有功。 虞 夏 之际封於 吕 ,或封於 申 ,姓 姜氏 。” 司马贞 索隐引 谯周 曰:“ 炎帝 之裔, 伯夷 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於 吕 ,子孙从其封姓, 尚 有后也。”一说:四岳为 尧 臣 羲 、 和 四子,分掌四方之诸侯。书·尧典:“帝曰:‘咨,四岳。’” 孔 传:“四岳,即上 羲 、 和 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 尧 有四岳明至理, 汉 二千石真分忧。” 章炳麟 《官制索隐》:“尚书载 唐 虞 之世,与天子议大事者为四岳。”
(2). 泰山 、 华山 、 衡山 、 恒山 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杜预 注:“东岳 岱 ,西岳 华 ,南岳 衡 ,北岳 恒 。”汉书·郊祀志上:“ 嵩高 为中岳,而 四岳 各如其方。” 唐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云从四岳去,水向百城流。”
《漢語大詞典》:共工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淮南子·墬形训》:“ 共工 ,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共工 ,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 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 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
(2).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 ,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4).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后汉书·宋弘传:“ 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漢語大詞典》:四罪
谓 舜 治 共工 、 驩兜 、 三苗 、 鲧 四凶之罪。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后汉书·郅恽传:“昔 虞舜 辅 尧 ,四罪咸服。”参见“ 四凶 ”。
《漢語大詞典》:四凶(四兇)
同“ 四凶 ”。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奸邪,虽 虞 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 唐 罗隐 《湘妃庙》诗:“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兇犹在莫南巡。”
相传为 尧 舜 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州),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 宋 蔡沉 集传:“春秋传所记四凶之名与此不同,説者以 穷奇 为 共工 , 浑敦 为 驩兜 , 饕餮 为 三苗 , 檮杌 为 鯀 ,不知其果然否也。”后世多用以比喻凶狠贪婪的朝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若秉国之钧,出纳王命者,审 良 乐 之顾眄,不令跛蹇厕騏騄……则何患庶绩之不康,何忧四凶之不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元凯在下,虽微必举;四凶在朝,虽强必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伯和 、 李腾 、 腾 弟 淮 、 王縉 ,时人谓之‘四凶’。”
《漢語大詞典》:康回
(1).为人邪恶而耽于享乐。康,通“ 荒 ”。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诅楚文》:“按康当读为荒,古康、荒二字音近相通……回,邪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其民康回虐饕,墨贼无艺。”
(2).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即 共工 。楚辞·天问:“ 康回 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王逸 注:“ 康回 , 共工 名也。《淮南子》言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不得,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维絶,地柱折,故东南倾也。”
《漢語大詞典》:共鲧(共鯀,共鮌)
共工 与 鲧 的并称。鲧,也写作“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何以废 共 鮌 , 重华 为之来。”
分類:共工写作
《漢語大詞典》:共兜
亦作“ 共吺 ”。 共工 和 驩兜 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赫然下明詔,首罪诛 共 吺 。”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政须众贤和,乃可疎 共 吺 。”
《漢語大詞典》:句龙(句龍)
(1).人名。相传为 共工 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为后土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共工氏 有子曰 句龙 ,为后土。”晋书·天文志上:“弧南六星为天社,昔 共工氏 之子 句龙 ,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为星。”
(2).复姓。 宋 有 句龙如渊 。见宋史本传。
《漢語大詞典》:共触(共觸)
指 共工 头触 不周山 的传说。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復,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见“ 共工 ”。
分類:共工
《漢語大詞典》:共工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淮南子·墬形训》:“ 共工 ,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共工 ,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 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 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
(2).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 ,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4).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后汉书·宋弘传:“ 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漢語大詞典》:龚工(龔工)
即 共工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孔子家语·五帝》:“ 龚工氏 之子曰 句龙 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为业为官职。”
分類:共工人物
《漢語大詞典》:相繇
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为 共工 之臣。亦称“ 相柳 ”。山海经·大荒北经:“ 共工 之臣名曰 相繇 ,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 禹 湮洪水,杀 相繇 。” 郭璞 注:“ 相柳 也,语声转耳。”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 相柳氏 ,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 之所抵,厥为泽谿。 禹 杀 相柳 ,其血腥,不可以树五穀种。”
分類: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