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舅姑
(1).称夫之父母。俗称公婆。国语·鲁语下:“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 唐 朱庆余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2).称妻之父母。即岳父母。礼记·坊记:“昏礼,壻亲迎,见於舅姑。” 郑玄 注:“舅姑,妻之父母也。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漢語大詞典》:翁姑
公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妇即命女拜 王 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遥拜祖先,叩见翁姑,然后完成百年大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至於卖的事,是大伯子的不是,翁姑丈夫,并不曾説过甚么。”
分類:公婆
《漢語大詞典》:公姥
(1).指公婆。《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清 顾炎武 《悼亡》诗:“ 贞姑 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2).指岳父、岳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入辞公姥。时诸郎皆他出,翁挽留以待其归, 黄 不听而行。”
《漢語大詞典》:官家
(1).旧时对皇帝的称呼。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官家难称,吾欲行 冒顿 之事,卿从我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称天子为官家,始见於此。 西汉 谓天子为县官, 东汉 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七:“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水浒传》第三五回:“你这鸟男女,好不识人,欺负老爷独自一个,要换座头。便是 赵官家 ,老爷也彆鸟不换。” 清 感星 《断头台·馀情》:“咳!我那惨死的官家呵!热腾腾血填腔,应湔脱沉寃孽帐。”
(2).公家;官府。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斩首获生以万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唐 白居易 《秋居书怀》诗:“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老残游记》第五回:“那有什么法子呢!民家被官家害了,除却忍受,更有什么法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从古以来,都是人随王法草随风,官家说了算。”
(3).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 晋 裴启 语林:“﹝ 桓温 ﹞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 刘越石 妓女。一见 温 入,潸然而泣。 温 问其故,答曰:‘官家甚似 刘司空 。’”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原来娃子们在官家时,各自没有家,总是一群人睡一个草窝。” 孟左恭 《草原的儿子》:“妈妈叫道:‘大官家,我犯了什么罪?’”
(4).旧时 吴 地妇女对公婆的称呼。参阅 宋 王楙 野客丛书·称翁姑为官家
《漢語大詞典》:新妇(新婦)
(1).称新娘子。战国策·卫策:“ 卫 人迎新妇。”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涣》:“娶於 姜吕 ,驾迎新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上:“今俗以新娶男称新郎,女称新妇。”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白首完婚》:“迟暮之年,行将就木,岂有五六十老女子,作新妇妆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做新妇的时代,是 中国 妇女一生一世的紧要关头。”
(2).称弟妻。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晋 郭璞 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恭公 弟妇, 王冀公 孙女, 曾 出也。岁旦,拜 恭公 , 恭公 迎谓:‘六新妇, 曾 三除从官,喜否?’”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其呼夫兄为伯,呼弟妇为新妇,呼外祖母为外婆,皆与今俗称相同。”
(3).称儿媳。后汉书·列女传·周郁妻:“ 郁 骄淫轻躁,多行无礼。 郁 父 伟 谓 阿 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清 黄生 义府·新妇:“ 汉 以还,呼子妇为新妇。”
(4).尊者称卑者之妻。 宋 王得臣 麈史·辨误:“按今之尊者,斥卑者之妇曰新妇。”
(5).卑者对尊者称自己的妻;在人前谦称自己的妻。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虬髯 曰:‘计 李郎 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 李郎 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謁,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6).已婚妇女对公婆、丈夫及夫家长辈、平辈亲属谦卑的自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王衍 妻谓 平子 ( 衍 弟 王澄 )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敬业文》:“新妇谨荐少牢於 徐府君 之灵。”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 晋 室皇太后新妇 李氏 妾言:‘ 张彦泽 、 傅住儿 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
(7).泛指妇人。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楼上新妇,岂虚也哉!” 王利器 校注:“ 汉 魏 六朝人通称妇为新妇,故上文言妇,此又言新妇也。”
《漢語大詞典》:公婆
(1).丈夫的父母称公婆。《敦煌曲子词·捣练子》:“君去前程但努力,不敢放慢向公婆。”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今日见官司放粮济贫,只得去请些稻子,以救公婆之命。” 清 翟灏 通俗编·伦常:“《明孝慈录》:舅姑即公婆。按:公婆之称,古有之也。”
(2).指夫妻。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连两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
《漢語大詞典》:姑舅
(1).丈夫的父母,公婆。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纵认不得是 蔡伯喈 当初爹娘,须认得是 赵五娘 近日来的姑舅。”
(2).姑表。 宋 苏轼 《求婚启》:“ 太真 姑舅之婚,復见今日。”《水浒传》第四九回:“ 解珍 道:‘ 孙提辖 是我姑舅哥哥。’”红楼梦第二十回:“咱们是姑舅姐妹, 宝姐姐 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
《漢語大詞典》:尊章
亦作“ 尊嫜 ”。 舅姑。对丈夫父母或对人公婆的敬称。《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背尊章,嫖以忽,谋屈奇,起自絶。” 颜师古 注:“尊章犹言舅姑也。今 关中 俗妇呼舅为钟。钟者,章声之转也。”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协於尊章,畏我侍侧。”《剪灯新话·爱卿传》:“记尊嫜抱病,亲供药饵;高塋埋葬,亲曳麻衣。”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逮事尊嫜,而值其终窶之时,常出奩资以甘旨。”
《漢語大詞典》:大嫂
(1).长兄之妻。《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巴金 《家》十三:“坐在 瑞珏 的斜对面的 觉慧 便站起来把盆子往她面前一推,笑着说:‘大嫂,这一盆就请你一个人吃。’”
(2).丈夫称妻子。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过去见我浑家去。[做见科云]大嫂,我来家也。”《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雄 入得门,便叫:‘大嫂,快来与这叔叔相见。’”
(3).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説道:‘阿弥陀佛,説也不当家花拉的!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们拉在那地窨子里。’”
(4).用为对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妇人的尊称。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众:大嫂坐啊!大娘你也坐呀!”
(5).方言。公婆呼长媳。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公姑呼儿妇曰大嫂、二嫂。”
《漢語大詞典》:公姑
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入门而媪御皆喜,既馈,而公姑交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许公 问道:‘你妻子为何縊死?’ 宗仁 磕头道:‘是不孝公姑,惧罪而死。’”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因赠以二葛,奇妙光莹,云归献公姑。”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 芙蓉 底公姑请求叫她出来把事由说个明白,问她到底愿意不愿意。”
《漢語大詞典》:庙见(廟見)
(1).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谓之“庙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立 二世 之兄子 公子婴 为 秦王 ……令 子婴 斋,当庙见,受玉璽。”史记·赵世家:“大朝於东宫,传国,立 王子何 以为王。王庙见礼毕,出临朝。”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帝遂以 元侃 为 开封 尹,改封 寿王 ,至是立为太子。庙见还, 京师 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2).古婚礼,妇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则於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 孔颖达 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於庙中以礼见於舅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三月庙见,而后行夫妇之道。”
(3).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宋 梅尧臣 《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诗:“环珮遥闻出,当脩庙见仪。”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按:家礼,於第三日庙见,见舅姑第四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因为办事匆促,一切礼节都从简略,所有拜天地、拜花烛、庙见、交拜都并在一时做了。”
《漢語大詞典》:拜帛
(1).新媳妇请见公婆时所献的素绢。 前蜀 冯鉴 《续事始·拜帛》:“妇见后故要参舅姑,即令人持香缨諮白,许见则出,不许即收之…… 隋 大业 五年,宰相 牛弘 建议,古礼妇执香缨以为请讯,未为允当,自今后请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拜帛’,以代香缨。詔从之。”
(2).跪拜接受赐与之帛。 唐 李庾 《西都赋》:“御阶昼阴,帝座春深。繽纷宦闥,窈窕嬪林。既受赐於逮昏,尽拜帛而怀金。”
《漢語大詞典》:帛拜
古代新妇持素绢拜见公婆之礼。《类说》卷三五引 唐 刘存 《事始》:“古者妇始见舅姑,持香缨以拜,五色綵为之。 隋 牛弘 上议,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帛拜,以代香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