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君
(1).贤德的国君。国语·晋语七:“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 韦昭 注:“元,善也。”一说,犹元首。见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国语小识·晋语七》
(2).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九:“紫詔随鸞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云笈七籤卷九七:“ 南极王夫人 , 王母 第四女也,名 林 ,字 容真 ,一号 南极紫元夫人 ,或号 南极元君 。”如: 金母元君 ( 西王母 ); 碧霞元君 ( 后土夫人 )。
(3).祖先。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东郭姜:“请就元君之庙而死焉。”
《漢語大詞典》:元首
(1).头。逸周书·武顺:“元首曰末。” 孔晁 注:“元首,头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远取诸物,则天尊地卑,以著人伦之体;近取诸身,则元首股肱,以表君臣之序。” 宋 梅尧臣 《目释》诗:“我居元首间,分并日月光;左右各照曜,盲一岂相妨。” 清 唐甄 潜书·宗孟:“如元首手趾,皆如我所欲至,夫如是,乃谓之能尽性也。”
(2).君主。《书·益稷》:“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孔 传:“元首,君也。” 三国 魏 曹丕 《灾异免策三公诏》:“灾异之作,以谴元首,而归过股肱,岂 禹 汤 辠己之义乎?” 宋 司马光 《谢门下侍郎表》:“臣避命弗获,居宠为忧,谨当承元首之明,竭股肱之力。”
(3).今亦用以称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群英共检閲,盛业开万代。”
(4).为首者,祸首。魏书·刑罚志:“若 羊皮 ( 费羊皮 )不云卖,则 回 ( 张回 )无买心,则 羊皮 为元首, 张回 为从坐。”旧唐书·韦虚心传:“ 景龙 中, 西域 羌胡 背叛,时并擒获,有敕尽欲诛之。 虚心 论奏,但罪元首,其所全者千餘人。”
(5).创始人。 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採花酿酒谁作法,终古 修罗 是元首。”
(6).岁之始。晋书·律历志中:“ 汤 作《殷历》,弗復以正月朔旦立春为节也,更以十一月朔旦冬至为元首。”
《漢語大詞典》:国宾(國賓)
(1).指来朝聘的诸侯与孤、卿、大夫。周礼·春官·司几筵:“筵国宾于牖前。” 郑玄 注:“国宾,诸侯来朝,孤、卿、大夫来聘。” 孙诒让 正义:“国宾,在王国则当为二王后;在侯国则当为他国之君来朝及王人来聘者。”礼记·丧大记:“君拜寄公、国宾于位。” 孔颖达 疏:“寄公,谓失位之君也。国宾,谓邻国大夫来聘者。”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其来也薄,孰为贡珍;其往也厚,礼同国宾。”
(2).新王朝对旧王朝后裔的尊称。 唐 杨炯 《后周宇文公神道碑》:“逮乎 微子 , 周 之国宾。降及 萧叔 , 宋 之懿亲。”
(3).应国家邀请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朱德 《上白云山》诗:“ 珠江 两岸琼楼现,净扫门庭迓国宾。”
《漢語大詞典》:后王(後王)
(1).继承前辈王位的君主。书·召诰:“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 孔颖达 疏:“谓继世之君及其时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 唐 韩愈 《鳄鱼文》:“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 江 汉 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 楚 越 。”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王之子孙大宗继为王者,谓之后王。”
(2).泛指继前朝而起的国家元首。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后王视生民之版,与九州地域广轮之数,而衰赋税,大臧则充。”
君主;天子。书·说命中:“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后王,谓天子也。”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 清 龚自珍 《农宗》:“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骇者何?”
《漢語大詞典》:复元(復元)
(1).复会于元首。谓经历一个周期,又从头开始。汉书·律历志上:“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於朔旦冬至,是为会月。九会而復元,黄鐘初九之数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会月,二十七章之月数也,得朔旦冬至日与岁復。”又引 孟康 曰:“谓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之月数也,所谓元月。” 王先谦 补注引 钱大昕 曰:“以九乘会月,得五万七千一百五(即元月),復会於元首,所谓九会而终也。”
(2).复原;恢复健康。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是夜观龙灯於打麦场中,神情态度渐可復元。”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不要急!你急什么?先去养伤。身子没复元以前,什么都不许提。”
《漢語大詞典》:总统(總統)
(1).总揽;总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大都督给亲兵五千,总统征军,戍遏壃埸。”隋书·李密传:“ 翟让 所部 王儒信 劝 让 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 密 权。”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是宜就海军衙门王大臣中岁遣一大臣为巡海经略,总统北、中、南三洋海军。”
(2).旧称统率军队的长官。 清 黄遵宪 《台湾行》:“黄金斗大印繫组,直将总统呼廵抚。” 王闿运 《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 杨公 署 湖北 提督官,位尊,奏为水师总统,以公协理。”
(3).官名。 清 制近卫营的长官称总统。如 圆明园 ,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均设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无员限;由王公大臣兼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其不隶都统者,则备折衝曰前锋,司宿卫曰亲军,扈警蹕曰护军,习远攻曰火器,皆别隶于总统。”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十四年, 满洲 火器营始祭八旗子母礮神,总统承祭,如 汉 军祀礮仪。”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4).某些共和国国家元首的名称。
《漢語大詞典》:国玺(國璽)
(1).即传国玺。 秦 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后汉书·徐璆传:“ 术 死军破, 璆 得其盗国璽。”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二:“盖 秦 璽自 汉 以来,世世传受,号称国璽。”详“传国璽。”
(2).代表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的印章。
《漢語大詞典》:公使
(1).封建时代由朝廷派遣负有一定使命的官员。北史·王澄传:“ 西域 嚈噠 、 波斯 诸国,各因公使,并遗 澄 骏马一匹。”
(2).由一国元首任命、派往他国的次于大使一级的外交代表。通常都授以“特命全权公使”衔。所受的礼遇仅次于大使,但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与大使相同。现各国间互派公使的已罕见。 清 王韬 《使才》:“公使总其大,领事治其繁,而交际之道寓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各国使臣觐见:“排班前为正署公使,中为各参赞。”
(3).犹公用。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六月﹞乙酉,詔:‘……见行条令,悉宜罢去,并依 元丰 旧制;其宗室公使并生日所赐,自依 元祐 法。’”
《漢語大詞典》:赞元(贊元)
辅佐元首。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登槐赞元,其庆且至。” 魏仲举 辑注引 祝充 曰:“赞元,谓辅赞元首。” 宋 洪适 《上宰相启》:“当圣主解弦而更化,以真儒调鼎而赞元。”
分類:辅佐元首
《漢語大詞典》:国宴(國宴)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招待国宾、其他贵宾或在重要节日而举行的隆重宴会。
《漢語大詞典》:咨文
(1).旧时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关公轶事》:“当时取有咨文,非以空言塞责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
(2).指某些国家的元首向国会提出的有关国事情况的报告。 吴玉章 《辛亥革命》二一:“﹝我﹞开了总统的抽屉,取出他的图章盖了印,把咨文发了出去。” 黄钢 《从中国看美国》:“ 艾森豪威尔 总统向他的高级助手……提出和商讨了那将在国会上要求通过的战争咨文。”
《漢語大詞典》:公国(公國)
欧洲 的诸侯国家。国家元首为公爵。
《漢語大詞典》:治外法权(治外法權)
指外交官、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其他服务于国际的政治机关的官员(如联合国所属官员),在他国所享受的各项特权,包括人身和住宅的不受侵犯、不受当地法院审判、不服役、不纳捐税等。一国的军舰、军队根据有关协议,通过他国国境时,也享有这种权利。
《漢語大詞典》:经体赞元(經體贊元)
谓赞襄元首,治理国家。 宋 王安石 《谢除昭文表》:“承流宣化,方虞失职之诛,经体赞元,更误选贤之举。”《水浒传》第一○一回:“ 蔡京 经体赞元,其子 蔡攸 ,如是覆军杀将,辱国丧师,今日圣驾未临时,犹儼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亦省作“ 经赞 ”。北齐书·文宣帝纪:“詔故太傅 孙腾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
《漢語大詞典》:国事访问(國事訪問)
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他国邀请而进行的正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