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领略(領略)
(1).领会;理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领略归一致, 南山 有 綺 皓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清 元璟 《马家山》诗:“天公领略诗人意,不遣花开到十分。” 叶圣陶 《火灾·归宿》:“人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然而为了领略人生的美,也不避哭泣。”
(2).领受,接受。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 宣和 初, 徽宗 和意征 辽 , 蔡元长 、 郑达夫 不以为然, 童贯 初亦不敢领略,惟 王黼 、 蔡攸 将顺赞成之。”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普照明颠》:“﹝客﹞亟下拜,相随入寺,愿奉谢礼。﹝ 明颠 ﹞顾之茫然,无领略意。”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我承委託,当领略,这孤坟我自看守,决不爽约。”
(3).理会,理睬。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綦革遇三皇閟宫:“ 革 视其神矩清峻,疑非常人。即憇马前揖之,初不相领略, 革 心益竦异,復前致敬。”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丘秀才》:“漕委 宜黄 丞,邑士 丘秀才 善於丞,受 艾 饵往祷。 丞 先入吏语,置不领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儘劝,全不领略,迷留闷乱没处着。”
(4).允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西湖庵尼》:“少年固多貲,用修建殿宇为名,捐施钱帛,其数至千緡。尼讶其无因而前,扣其故,乃以情愫语之,尼欣然领略,约后三日来。”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续仙台道人》:“彼道人从知观 赖子仪 假馆, 子仪 领略,命治一室处之。”
(5).品尝。 宋 陆游 《道室即事》诗:“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 邙山 一窖尘。” 清 曹寅 《和壁间漫堂中丞韵》:“领略南禪茗一杯, 沧浪亭 上步紆迴。”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临睡钻入被窝,嗅到那种晒过了太阳光的甘美的气味,似乎第一回领略。”
(6).欣赏,赏玩。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凡山南佳处,领略粗遍。” 元 耶律楚材 《华塔照上人请为功德主》诗:“今日请予来领略,他年乞我一禪庐。”镜花缘第十一回:“如此美地,领略领略风景,广广见识,也是好的。”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
《漢語大詞典》:通口
犹允诺。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他也常常许道要嫁我,被他母亲百般板障,只是不肯通口。”
分類:允诺
《漢語大詞典》:口承
(1).允诺;保证。《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文》:“ 陵 母於 霸王 面前,口承修书招儿。”
(2).承认;招供。《敦煌变文集·搜神记》:“遂即将 侯周 送县,一问即口承如法。” 蒋礼鸿 通释:“﹝口承,﹞这里作承认、招伏讲。”
《漢語大詞典》:谐允(諧允)
(1).协调允当。新唐书·崔祐甫传:“及 祐甫 ,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踰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2).允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去此六十里,有 吴村 卫氏 ,年十八矣,高其价,故未售也。君重啗之,必合谐允。”
《漢語大詞典》:便了
(1). 汉 王褒 有一僮仆名 便了 。见 汉 王褒 《僮约》。后遂以“便了”为奴仆的代称。 宋 杨万里 《答户部王少愚侍郎书》:“去秋专遣便了走 淮 上,致奠於枢使。” 清 顾炎武 《出郭》诗:“此时不用便了,只须自出提酤。”
(2).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决定、允诺的语气。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若有差迟,连着小官坐罪便了。”《水浒传》第三八回:“你休去,只央酒保去回几尾来便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既是如此,就此修书便了。”
《漢語大詞典》:许可(許可)
准许,允诺。汉书·翟方进传:“君不量多少,一听羣下言,用度不足,奏请一切增赋……朕既不明,随奏许可。”新唐书·杜牧传:“ 程其 ( 山 东之地)水土,与 河南 等,常重十一二,故其人沉鷙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 元 许衡 《酬吴正传》诗:“古人吝许可,名实贵相拟; 汝南 月旦评,一言定是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他们是不轻许可人的,这本《燕子笺》词曲原好,有什么説处。” 巴金 《家》十九:“原来这几天来, 淑华 、 淑贞 两姐妹受到 琴 的鼓舞,都下了决心要继续读书,经过几次的要求,居然都得到了母亲的许可。”
《漢語大詞典》:罢了(罷了)
(1).犹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説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不説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刘大白 《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2).表示遇到危难,无法解免。《水浒传》第二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隻大虫来, 武松 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3).指事情使人感到为难。犹言难住。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説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4).助词。犹便了,就是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诺语气。《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官人 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1).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如此而已”,常跟“不过”、“只是”、“无非”等词前后呼应。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如: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2).叹词。犹言完了。《西游记》第二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
《漢語大詞典》:翻悔
因后悔而推翻曾经允诺的事或说过的话。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百姓闻之,皆谓朝廷不惜飢民,而惜此数百纸度牒,中路翻悔,为惠不终。”《水浒传》第五回:“大丈夫作事,却休要翻悔。”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怕有了三百两银子,妈妈又翻悔起来。” 庐隐 《两个小学生》:“我还怕她今天早起又许翻悔,不叫我去,所以我一早就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俞音
(1).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 宋 苏辙 《免尚书右丞表》之二:“顾惟尺寸之材何与栋梁之选?比陈诚恳,尚閟俞音。” 宋 赵抃 《次韵许遵少卿见寄》:“君恩早赐俞音下,即拥菟裘故里还。” 明 张居正 《谢圣谕存问并赐银两等物疏》:“臣自奉俞音,得以休沐,屏居谢事,息虑澄心。”
(2).用为称对方允诺的敬词。 宋 苏轼 《求婚启》:“ 中郎 坟典之付,岂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见今日。仰缘夙契,祗听俞音。”
《漢語大詞典》:颔头(頷頭)
点头。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頷头。”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诗:“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頷头。”参见“ 頷首 ”。
《漢語大詞典》:颔首(頷首)
(1).点头。表示允可,赞许。 唐 韩愈 《华山女》诗:“ 玉皇 頷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上笑而頷首。” 巴金 《春》八:“ 剑云 颔首应了一个‘好’字,便在他的位子上坐下。”
(2).点头。表示招呼。《花城》1981年第3期:“﹝ 刘国光 ﹞见了 江坤大 ,略一颔首,便算打过招呼。”
《漢語大詞典》:画债(畫債)
允诺为人作画,尚未兑现,有如负债在身,故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此楼乃名妓 香君 梳妆之所,美人一去,庭院寂寥,正好点染云烟,应酬画债。”
《漢語大詞典》:俞允
书·尧典:“帝曰:‘俞。’”俞,应诺之词。后即称允诺为“俞允”。多用于君主。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语忌诫:“累乞一藩,终不俞允。” 宋 朱熹 《答龚参政书》:“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宋史·赵普传:“ 太祖 怒甚,起, 普 亦随之, 太祖 入宫, 普 立於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妄陈大计,皆承俞允。”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日前呈请改革政治,曾云如蒙恩准,当静候调遣,虽蹈汤火,亦所不辞。现已悉蒙俞允,自应亟践前言,维兹危局。”
《漢語大詞典》:允诺(允諾)
允许,同意。《元典章·工部三·祇候》:“徒窥其官之所欲应而允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 燕子谷 黄八官人 放利债,同往贷之,宜必允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
《漢語大詞典》:允俞
允准,允诺。 前蜀 杜光庭 《谢允上尊号表》:“果迴日月之光,俯降允俞之詔。” 宋 王禹偁 《乞归私第养疾表》:“伏望皇帝陛下,俯察衰残,更容假告……倘遂允俞,不胜恳愿。” 明 张居正 《进实录辞免加恩疏》:“伏望皇上,鉴臣悃诚,素无矫饰,收回成涣,特赐允俞。”
分類:允准允诺
《漢語大詞典》:诺金(諾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诺金”指信实的允诺。 唐 黄滔 《与罗隐郎中书》:“故表丈遗文,盛叙古人之重存殁,爰捧诺金,感涕之诚,实刻肌骨。”
分類:信实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