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方外
(1).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於图东方方外。”
(2).域外;边远地区。史记·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魏书·程骏传:“今天下虽謐,方外犹虞。”
(3).京畿之外。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 明肃太后 临朝,一日问宰相曰:‘ 福州 陈絳 ,贜污狼藉,卿等闻否?’ 王沂公 对曰:‘亦颇闻之。’太后曰:‘既闻而不劾,何也?’ 沂公 曰:‘方外之事,须本路监司发擿。’”
(4).世俗礼法之外。文子·精诚:“ 老子 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不拘于世,不繫于俗。’”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 ( 阮籍 )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宋 陆游 《白发》诗:“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5).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淮南子·俶真训》:“﹝真人﹞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诗:“方外三贤人,惠然来相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妾身拟入空门,顿把红妆净洗……敢进斝于舟中,愿缔盟于方外。”
(6).指方外之人。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顾况 志尚疎逸,近于方外。”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学士文人、布衣方外之属,进书献画,望泽希荣。”
(7).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孔颖达 疏:“‘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漢語大詞典》:烧香(燒香)
(1).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汉武帝内传:“帝迺盛以黄金之箱……安著 柏梁臺 上,数自斋戒,整衣服,亲诣朝拜,烧香盥漱,然后执省之焉。” 唐 寒山 《诗》之六三:“烧香请佛力,礼拜求僧助。”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 老舍 《神拳》第四幕:“当初你可那么虔诚,在自己的花园里设起坛来,天天磕头烧香。”
(2).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宋 陆游 《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独坐閒无事,烧香赋小诗。” 元 张雨 《玄文馆省郎牛仲庸诸贤雅集筹韵赋诗》:“烧香 鲍靚 室,促席 桓伊 筝。”
(3).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我父亲一伸腿,我们就成了平民百姓,再也没人上门来烧香了。”
《漢語大詞典》:倜傥(倜儻)
(1).卓异,不同寻常。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惟倜儻非常之人称焉。”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 刘殷 ﹞博通经史,性倜儻有大志。” 胡三省 注:“倜儻,卓异也。”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今天下内訌外侮,诚宜得倜儻非常之人任而使之。”
(2).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三国志·魏志·阮瑀传:“ 瑀 子 籍 ,才藻艳逸,而倜儻放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章丘 李孝廉善迁 ,少倜儻不泥,丝竹词曲之属皆精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他今天不但显得年轻,而且比过去越发英俊了……出落得瀟洒不凡,风流倜傥。”
《漢語大詞典》:跨鞍
(1).骑马。 宋 戴复古 《题蔡仲卿青在堂》诗之二:“几人富贵不能闲,夜运牙筹日跨鞍。”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巧逅》:“休羈绊,快拂衣跨鞍。”
(2).古代婚娶时俗礼之一。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唯妇下舆以马鞍令步,曰跨鞍。” 明 郑文康 《跨鞍》诗:“莫跨鞍,莫跨鞍,跨鞍未必家平安……跨鞍不如不跨好,俗礼纷纷奚足道。”参见“ 跨马鞍 ”。
《漢語大詞典》:跨马鞍(跨馬鞍)
古时婚俗,置马鞍于男家门口,待新人入门时跨过。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婚姻之礼,坐女於马鞍之侧,或谓此北人尚乘鞍马之义。夫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者也。酉阳杂俎云:‘今士大夫家婚礼,新妇乘马鞍,悉 北朝 之餘风也。’今娶妇家,新人入门跨马鞍,此盖其始也。”
《漢語大詞典》:俗礼(俗禮)
世俗的礼节。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亲家太太,可恕我不能拘那俗礼儿,等摆果子了。”
《漢語大詞典》:方外人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 宋 李颀 《古今诗话·诗瓢》:“ 唐 末 蜀州 有 唐求 ,放旷踈逸,方外人也。” 明 方孝孺 《失砚叹》诗:“少时得之方外人,四座传翫皆叹息。”《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漢語大詞典》:摩踵
(1).见“ 摩顶放踵 ”。
(2).古 印度 诸国的风俗礼节,朝见尊敬者时用手抚摩其脚跟,以示崇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远则稽顙拜手,近则舐足摩踵。”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中天竺国 ﹞以舐足摩踵为致礼。”
《漢語大詞典》:摩顶放踵(摩頂放踵)
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孟子·尽心上:“ 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赵岐 注:“摩突其顶下至於踵。” 宋 秦观 《浩气传》:“为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爱者至於摩顶放踵,往而不知反焉。”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便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也为之。”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深念高望,私怀 墨子 摩顶放踵之志矣。”亦省作“ 摩踵 ”、“ 摩顶 ”。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摩顶不难追觳 墨 ’,是甚么意思呢?”
《漢語大詞典》:方外十友
指 唐 初不拘世俗礼法的十位好友。新唐书·陆馀庆传:“﹝ 餘庆 ﹞雅善 赵贞固 、 卢藏用 、 陈子昂 、 杜审言 、 宋之问 、 毕构 、 郭袭微 、 司马承禎 、释 怀一 ,时号‘方外十友’。”
《漢語大詞典》:套礼(套禮)
(1).旧时交际中赠送的成套礼品, 明 代中叶已有此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先王大父﹞后入补官,去国将二十年,时 严分宜 当国,故旧识也,以一纱二扇謁之……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币,至於四,至於六,今且至八币,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不知始自何时,而当之者反以为俗套,不肯尽收。乃於八大八小之后,另开珍异及土宜适用之物,以备选择。”
(2).谓陈腐俗礼。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洞房中无人注仪,须脱略休行套礼。”
《漢語大詞典》:方外司马(方外司馬)
称官居司马而不拘世俗礼法之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桓温 ﹞引 奕 为司马。 奕 既上,犹推布衣交。在 温 坐,岸幘啸咏,无异常日。 宣武 每曰:‘我方外司马。’”北史·王晞传:“﹝ 王晞 ﹞性闲澹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 并州 ,虽戎马填閭,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讌为事,人士谓之‘方外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