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腰身
(1).人体的腰部。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四:“自等腰身尺六彊,两重危鬢尽釵长。”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拜了呵再不着榆木枷压项筋,粗铁锁束腰身。”
(2).身段;体态。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嬛緜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唐 韩愈 《辞唱歌》:“幸有伶者妇,腰身如柳枝。”
(3).指衣服腰部的尺寸。 何士光 《故乡事》:“他却总是穿一件很旧的、腰身过于宽大的中山服。”
(4).指动物或物体的当中部分。 清 吴伟业 《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佽飞著翅逞腰身,玉砌轩鬐试一鸣。”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我知道 小五台 是距离 北京 最近的一座大山,内长城从它的腰身南面绕过去。”
《漢語大詞典》:体段(體段)
(1).身段;体态。 宋 朱淑真 《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飞字韵》:“管弦催上锦裀时,体段轻盈只欲飞。” 宋 柳师尹 《王幼玉记》:“皇都年少是 柳君 ,体段风流万事足。”
(2).指事物的形象。朱子语类卷二四:“问: 李先生 谓 颜子 ‘圣人体段已具’。‘体段’二字,莫只是言箇模样否?曰:‘然。’” 明 宋濂 《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若如来大法则不然,既无体段,又无方所。”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十一:“而以準之天,则将谓天有‘巍巍’之体段,其亦陋矣。”
(3).指字或诗文的形式、结构。 唐 韦续 《书诀墨薮》:“ 虞世南 书体段遒媚,举止不凡。”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此剧(《西厢记》)只因改北成南,遂变尽词场格局:或因前曲与前曲字句相同,后曲与后曲体段不合,遂向别宫别调随取一曲以联络之,此宫调之不能尽合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宣王 时代又比较庄重起来,但和 周 初的庄严体段不同,而有比较自由开放的味道。”
(4).指本体。朱子语类卷六二:“‘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是言道之体段如此。”
(5).犹体统;举止。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女子娇模娇样,好像个妓女,全没良家体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漢語大詞典》:掌上舞
亦作“ 掌上儛 ”。 相传 汉成帝 之后 赵飞燕 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见白孔六帖卷六一。后指体态轻盈的舞蹈。南史·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梁书·羊侃传》作“掌中舞”。 清 方绚 《香莲品藻·香莲宜称二十六事》:“为掌上舞。”
分類:体态轻盈
《漢語大詞典》:姿貌
(1).姿容;体态。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美姿貌,喜著 越 布单衣。”新唐书·柳泽传:“姿貌魁异, 高祖 奇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姿貌如仙,服饰炳燿。”
(2).指美好的容貌。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长壮有姿貌。”
(3).指身材。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 将见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武王 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漢語大詞典》:身段
(1).身体。 宋 柳永 《木兰花》词:“星眸顾拍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难道是廉耻心随身段长。” 草明 《魅惑》:“她底矮壮的身段倚靠在 汶澜桥 铁栏上。”
(2).指体态。 宋 柳永 《荔枝香》词:“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玉姐 偷看公子,眉清目秀,面白唇红,身段风流。”
(3).戏曲演员表演的各种舞蹈化形体动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周维伯 曲不入调,身段阑珊,惟能説白而已。”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开口便成腔,不须摹倣身段规模,做出都成样。”《相声传统作品选·黄鹤楼》:“我们没事儿净在一块儿研究,我给他呀说说身段嘛的,研究研究唱腔儿呀!”
《漢語大詞典》:质状(質狀)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鮓,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分類:体态
《漢語大詞典》:雾唾(霧唾)
(1).口中呼出之热气。 唐 李商隐 《碧瓦》诗:“雾唾香难尽,珠啼冷易销。” 冯浩 笺注引庄子·秋水篇:“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雾唾’二句,谓其吹气若兰,香风馥鬱。”
(2).借指女子轻柔的体态。 宋 方千里 《瑞龙吟》词:“何时见、轻衫雾唾,芳茵莲步。”
《漢語大詞典》:逶迤
亦作“ 逶迆 ”。亦作“ 逶蛇 ”。
(1).曲折绵延貌。《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迆,一本作“ 蛇 ”。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2).曲折行进貌。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3).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迤,一本作“ 迟 ”。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 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4).舒展自如貌。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5).顺应自得之貌。隶释·汉费凤别碑:“ 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 ,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参见“ 逶迤退食 ”。
(6).形容歌声婉转。 南朝 梁 范静 妻 沈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7).形容舞姿、体态优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8).指隐微曲折。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 ,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9).指曲折的情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10).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11).衰败貌。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漢語大詞典》: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后汉书·杨秉传:“ 秉 儒学侍讲,常在谦虚; 著 隐居行义,以退让为节。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分類:从容谦退
《漢語大詞典》:风骚
(1).指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宋书·谢灵运传论:“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唐 贾岛 《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辛苦十年摹 汉 魏 ,不知何故远《风》《骚》。”
(2).借指诗文。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八:“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
(3).借指文采、才情。 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夸才调。我这里详句法,看挥毫。”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 唐宗 宋祖 ,稍逊风骚。”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
(5).特指女性举止轻佻。 茅盾 《动摇》一:“ 金凤姐 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
(6).指风流放荡的人。 清 李渔 《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箇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7).犹风情。 明 陆采《明珠记·买药》:“却恋他酒杯来往,儿女风骚。” 杨朔 《火并》:“每年元宵节,秧歌出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他扮着《拾玉镯》的 孙巧姣 ,或者《小上坟》的寡妇,专在女人面前卖弄风骚。”
(8).谓体态俊俏美好。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 陈平 説我最风骚,新大褶,皂罗袍,方巾四角带儿飘。”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9).风光,光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到任。 寄华 此时身子如在云里雾里,好不风骚。”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上元景,好风骚,灯如花,月如锣。”
《漢語大詞典》:玉骨
(1).白骨,死者的骸骨。 宋 王安石 《悼慧休》诗:“玉骨随薪尽,空留一分香。” 宋 陆游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诗:“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清 纳兰性德 《山花子》词:“林下荒苔 道韞 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2).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 宋 向子諲 《丑奴儿·宣和辛丑》词:“ 无双亭 下琼花树,玉骨云腴。倾国称姝。除却 扬州 是无处。” 明 顾有孝 《三嫁娘词》:“新欢病支离,玉骨瘦难举。”
(3).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 袁丰 居宅后,有六株梅……﹝ 丰 ﹞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 秋蟾 出比之。” 金 段成己 《嗅梅》诗:“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咏梅》词:“氷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4).指笛子。 元 张雨 《猿臂笛》诗:“ 三峡 家山已隔生,一枝玉骨尚堪横。”
《漢語大詞典》:色相
(1).亦作“ 色象 ”。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涅槃经·德王品四》:“﹝菩萨﹞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种色相。” 唐 白居易 《感芍药花寄正一丈人》诗:“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娘子一手好针綫綉作,曾綉一幅 观音大士 ,精奇庄严,色相儼然如生的。” 清 王锡 《法相寺》诗:“性真既已离,色相復何有!” 清 吴承恩 《〈留翁遗稿〉序》:“庙堂之冠冕,烟霞之色象,盖两得之,诚有德之言,治世之音也。”
(2).特指人的相貌、体态。 金 密璹 《对镜》诗:“镜中色相类吾深,吾面终难镜里寻。”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而歌者隐身幕内,不露一丝色相,尤动人无穷之思!”
(3).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的红、橙、黄、绿、靑、紫六种色相。这种色相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漢語大詞典》:腰肢
亦作“ 腰支 ”。 腰身;身段;体态。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五:“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前蜀 韦庄 《天仙子》词:“悵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露桃花里小腰肢。” 明 徐渭 《凯歌赠参将戚公》之二:“金印纍纍肘后垂,桃花寳玉称腰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諦视,则腰肢纤弱,鬟髻宛然,似一女子将一婢。”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酒阑兴尽,倦舞的腰肢,已经颓唐散漫,睡态惺忪。”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漢語大詞典》:无骨(無骨)
(1).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郑玄 注:“当骨,缓急难为中也。”
(2).体无骨骼。形容体态柔软轻盈。尸子卷下:“ 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飞燕外传》:“丰若有肌,柔若无骨。” 唐 刘禹锡 《观柘枝舞》诗之二:“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3).以指无骨虫。吕氏春秋·任数:“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可令知冰。” 高诱 注:“若无骨之虫,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
(4).不要折伤骨骼。国语·晋语九:“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 韦昭 注:“无骨,无折骨。”
(5).谓没有骨气。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张缵 《让尚书仆射表》:“虽復吐言如伤,屈体无骨,动容窃斧,犹成多憾。”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 韩信 在 淮阴 ,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6).指文辞没有风格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徵也。”
(7).指字体柔弱无力。法书要录卷一引 晋 卫夫人 《笔阵图》:“昔 秦丞相 斯 见 周穆王 书,七日兴嘆,患其无骨。”
《漢語大詞典》:丰标(丰標)
(1).风度,仪态。 宋 陈亮 《祭王天若父母文》:“虽不覩其丰标,而审其平生,敬其吉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俺本是乘鸞艷质,他须有中雀丰标。”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花开》:“有侍儿 惠柔 ,慕公丰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姚安:“ 姚安 , 临洮 人,美丰标。”
(2).指容貌体态。 元 无名氏 《小醋大·情》套曲:“闷无语时将珠泪洒。愁转加,瘦损丰标只为他。”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三折:“懨懨弱息,冷冷空房,怯怯残生,瘦丰标,紧着褪。谁解我膏肓深病。”
(3).英俊;漂亮。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 卫 吴起 更丰标,任他有通天智巧。”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眼里火》:“谁人不羡你,伶俐更丰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此间来万去千的,不曾见有似舍人这等丰标的。”
《漢語大詞典》:姿态(姿態)
(1).神情举止;容貌体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五:“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季伦 爱婢名 翔凤 ……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 南朝 梁 吴均 《三妇艳诗》:“少妇多姿态,含笑逼清卮。”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聪慧过人,姿态出众。” 丁西林 《一只马蜂》:“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2).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宋 叶适 《宝婺观记》:“日月风雨,借其姿态;雾烟气靄,相为吐吞。”《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花却奇怪,见人来看,姿态愈艳。”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
(3).诗文书画意趣的表现。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明 宋濂 《跋东坡颍滨遗墨后》:“力追 羲 献 而姿态横逸。”
(4).谓风俗、气度。如:只要双方都能姿态高一点,矛盾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