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星聚
(1).谓行星聚于某宿。史记·高祖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龙变星聚,蛇分径空。”按,此指 汉 高祖 入 关 ,五星聚东井。
(2).犹会聚。 徐开垒 《竞赛》:“﹝我﹞又回到这个朋友星聚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翕习(翕習)
(1).威盛貌。 汉 蔡邕 《释诲》:“隆贵翕习,积富无崖。据巧蹈机,以忘其危。”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鏹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 吕延济 注:“翕习,威盛貌。言其雄富所致威盛,及於边城。” 唐 刘希夷 《将军行》:“献凯归京都,军容何翕习。”新唐书·李昭德传:“声威翕习,天下杜口。”
(2).风吹拂貌。 汉 马融 《广成颂》:“翕习春风,含津吐荣。”
(3).迅急貌。文选·张华〈鹪鹩赋〉:“飞不飘颺,翔不翕习。” 李周翰 注:“翕习,急疾貌。”
(4).和谐。文选·左思〈吴都赋〉:“ 荆 艷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 刘逵 注:“翕习容裔,音乐之状。”
(5).会聚。晋书·傅咸传:“比四造诣,及经过尊门,冠盖车马,填塞街衢,此之翕习,既宜弭息。”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翕,众也,合也。习,重也,因也,仍也。言众人翕合,相因而至也。” 唐 綦毋潜 《题栖霞寺》诗:“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6).犹翕然。 唐 沈既济 枕中记:“时望清重,群情翕习。” 元 李治 《〈元遗山诗笺注〉序例》:“ 白 则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
(7).亲狎。晋书·阎缵传:“ 贾謐 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
《漢語大詞典》:翕聚
会聚。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余行天下,凡通都会府,山水固皆翕聚;至於百家之邑,十室之市,亦必倚山带溪,气象回合。” 清 魏源 《默觚·学篇十一》:“人能翕其数十年之精力于技艺,则技艺且必通神,而况翕聚之於道德者乎?”
分類:会聚
《漢語大詞典》:赘聚(贅聚)
(1).会聚。汉书·武帝纪:“县乡即赐,毋赘聚。”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赘,会也。” 唐 刘禹锡 《答柳子厚书》:“相思之苦怀,胶结赘聚,至是泮然以销。” 明 赵南星 《贺栾城刘公荣被恩典序》:“无何而上官煮粥之令下,即各於其乡,不赘聚,时时往视之,无间风雪。”
(2).指会聚的地方。新唐书·李光颜传:“遣大将 田颖 、 宋朝隐 袭其城,夷之,贼失赘聚。”
分類:会聚地方
《漢語大詞典》:汇萃(彙萃)
汇集;会聚。 明 唐顺之 《永嘉袁君芳洲记》:“夫骚人汇萃,天下之香草美木以况其幽馨窈窕之思,然皆未有特为之颂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 浙 西诸郡皆为战场,以吾 松 稍僻,峯泖之间以及海上皆可避兵,故四方名流汇萃於此。”
分類:汇集会聚
《漢語大詞典》:括撮
会聚。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及其蹇产摧联,支离括撮,已濡首兮将死,尚摇尾兮求活。”
分類:会聚
《漢語大詞典》:云次鳞集(雲次鱗集)
会聚;会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薄海英才,云次鳞集。”
分類:会聚会合
《漢語大詞典》:聚散
(1).会聚与分散。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乱离又聚散,宿昔恨滔滔。” 宋 沈瀛 《念奴娇》词:“须臾聚散,人生真信如客。”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送何黼侯之任阶州》诗之二:“胡为数载来,聚散如飞烟。”
(2).使离散之人再聚。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收离聚散,咸安其居。”
(3).指离散。有聚少离多意。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之九:“人生聚散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词之二:“大都世间,最苦惟聚散。”
《漢語大詞典》:名场(名場)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漢語大詞典》:一会(一會)
(1).一次集合;一次会聚。左传·僖公十九年:“今一会而谑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景德传灯录·拘那舍末尼佛:“説法一会,度人三万。”
(2).特指一次宴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 郭子仪 入朝,上命 元载 、 王縉 、 鱼朝恩 等互置酒於其第,一会之费至十万緡。”
(3).会见一次。后汉书·郭太传:“妇谓姑曰:‘今当见弃,方与 黄氏 长辞,乞一会亲属,以展离诀之情。’” 唐 薛宜僚 《别青州妓段东美》诗:“经年邮驛许安栖,一会他乡别恨迷。”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秋鸿 来,言 仲仙 昨日偕姐妹携 緑婴 四人至 宜兴 玩水。 可覲 请令生往一会。”
(4).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要做经纪的人,就与他商量一会,可知是好。”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 道;‘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 老舍 《正红旗下》四:“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
(5).迭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灯光很暗,随着音乐旋律的快慢,灯光一会是红色的,一会是蓝色的,一会又是紫色的。”如:这里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阴。
(6).三十运为一会。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安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岂无大四时邪?”朱子语类卷二四:“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万八百年为一会,一会有三十运。”参见“ 一元 ”。
《漢語大詞典》:一元
(1).事物的开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汉书·董仲舒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2). 汉 《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3). 宋 邵雍 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朱子语类卷二四:“到得一元尽时,天地又是一番开闢。”《西游记》第一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 一元化 ”、“ 一元论 ”。
(5).指天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沉溺。”
(6).一头。参见“ 一元大武 ”。
(7). 清 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清 袁枚 《答孙补山相公书》:“捧到国宝一元,照人若雪。”
(8). 清 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漢語大詞典》:都会(都會)
(1).大城市。史记·货殖列传:“然 邯郸 亦 漳 河 之閒一都会也。”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七:“化外成都会,迁流或百年。” 徐迟 《狂欢之夜》:“可是这小市镇的欢乐决不比任何大都会少。”
(2).集会,会聚。南史·韦鼎传:“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 鼎 於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隋书·裴政传:“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於众中召出,亲案其罪。”
(3). 唐 时称举场为都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
《漢語大詞典》:宴会(讌會)
(1).会聚宴饮。东观汉记·赵憙传:“上延集内戚宴会,诸夫人各前言为 赵憙 所济活。上甚嘉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谢公 ﹞从容谓 万 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説众心。’ 万 从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撤儿 满月,开了个汤饼会,宴会了一天,来客倒也不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那时他们自以为了不得,到阔人家里去宴会,钱也多了,房子东西都要好的,终于与平民远远的离开了。”
(2).犹宴席。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大殿里,设宴会,教坊司承应在丹墀。”
(3).众人在一起饮酒吃饭的比较隆重的集会。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三:“风流人物看今朝,宴会上可以看到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和战斗英雄……济济一堂。”
宾朋宴饮的集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有讌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鲜明,后独著素,装服无饰。”宋史·曹彬传:“初, 太祖 典禁旅, 彬 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羣居讌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清 曹寅 《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成诗》之二:“今日良讌会,今夕深可惜。”
《漢語大詞典》:来集(來集)
前来会聚。礼记·月令:“﹝仲秋之月﹞四方来集,远乡皆至。” 孔颖达 疏:“四方揔来聚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 宋 朱熹 《白鹿洞赋》:“伟章甫之峩峩,抱遗经而来集。”
《漢語大詞典》:小集
(1).小会聚。 晋 王羲之 《与人书》:“各可不?欲小集。想集后能果。”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戏剧:“南都 万历 以前,公侯与縉绅及富家,凡有讌会小集,多用散乐。”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帖子上是:‘明日湖亭一厄小集,候教。 胡縝 拜订。’”
(2).部分作品积聚成的书册。一般篇幅较少。 宋 陈亮 《陈春坊墓志铭》:“取前代储君事钞成小集,暇日从容献之,听知所择,以为 东宫 德业之候。”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右盛 唐 三十餘家。宋史尚存其半,《通考》仅三之一,而间溢小集数家。”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家伯 初白老人 ……所著《敬业堂集》,中分小集,多至十餘种。”
(3).小集市。如:这是东村小集上买的。
《漢語大詞典》:灵珠(靈珠)
(1).即灵蛇珠。文选·陆倕〈新漏刻铭〉:“ 陆机 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 之铭,空擅崑玉。” 李周翰 注:“灵珠、崑玉,喻文章美也。”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心同匪石,达人千载之交;手握灵珠,文士一都之会。”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寿颂》:“家握 荆 珍,人褱灵珠, 吴会 之文,云涌泉浡。”参见“ 灵蛇珠 ”。
(2).美珠。 唐 莫宣卿 《赋得水怀珠》:“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3).指制造凹凸透镜的球面玻璃体。 梁启超 《格致之学学说沿革小史·近古格致学史》:“ 卡利列 之千里镜,以凸面‘灵珠’与凹面‘灵珠’相合而成,彼乃改用两凸面灵珠,以便于观测。”按,凸面灵珠即为会聚透镜,凹面灵珠即为发散透镜。
《漢語大詞典》:灵蛇珠(靈蛇珠)
相传 春秋 时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祖德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清 黄宗羲 《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 之玉者,竟不异虫讙鸟聒,过耳已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