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打头(打頭)
(1).带头;领先。 宋 陶谷 清异录·肢体:“天下多口不饶人,薄德无顾藉,措大打头,优伶次之。”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二折:“兀那厮,十八般武艺,什么打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他戴了一顶狗皮帽,打头迈进里屋来。”
(2).起初;开头。 宋 杨万里 《阊门外登溪船》诗:“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西游补》第八回:“﹝判使﹞又稟:‘爷,前任的爷都是看历本的。’ 行者 翻开看看,只见打头就是十二月,却把正月住脚;每月中打头就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把初一做住脚。”
(3).从头。红楼梦第八一回:“你且把从前念过的书,打头儿理一遍。”
(4).顶头。谓风浪阻碍前进。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居知言》诗:“去年腊月来 夏口 ,黑风白浪打头吼。” 宋 范成大 《泊长沙楚秀亭》诗:“舟行风打头,陆行泥没鞍。” 元 萨都剌 《高邮阻风》诗:“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波寸水逆上流。”
(5).指当头。 清 陈维嵩 《念奴娇·乙巳中秋寄广陵诸旧游》词:“爱杀打头天上月,管甚中秋七夕。”
(6).碰头。 宋 苏轼 《戏子由》诗:“ 宛丘先生 长如丘, 宛丘 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7).谓抽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今之出钱物以主博者,名曰囊家;什一徵胜者,曰打头。”
《漢語大詞典》:为头(爲頭)
(1).从头;开始。 金 段克己 《鹧鸪天》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为头儿对府尹説详细,只教他欠身的立起银交椅,惊杀了两行公吏。”《三国志平话》卷上:“当日起军,从 扬州 广寧郡 为头,逢一村,收一村;逢一县,收一县;收讫州府不知其数。”
(2).领头。《元典章·刑部三·谋叛》:“今后做歹的人,为头儿处死,财产人口断没。”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拏下。”《水浒传》第十五回:“那伙强人,为头的是个落第举子,唤做 白衣秀士 王伦 。”
分類:从头领头
《漢語大詞典》:齐头(齊頭)
(1).表示不多不少刚满整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其年恰好齐头七十。”《天雨花》第十四回:“我 老郑 今年齐头六十。”
(2).从头。《醒世姻缘传》第三七回:“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发了个大圈。”
《漢語大詞典》:排头(排頭)
(1).带头。 唐 荆人 《嘲僧惟恭》诗:“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
(2).从头。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对着这两班文共武,排头儿认将去,则俺那大恩人是甚的亲和故?”《水浒传》第四十回:“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3).队伍的最前头或位置的最前头。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九:“咱们在晚上提灯游行的时候,排头一定要有几个大一点的牌灯才好。”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章:“站在排头的细高挑子是 黄大权 。”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这次他们要到食堂去抢占排头位置了。”
《漢語大詞典》:重头(重頭)
(1).词曲用语。词的上下片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散曲中以同一曲调重复填写几遍、几十遍,甚至百遍的亦称重头。这种形式,大都用来合述一事,或分咏各事,也有用来演述故事的,如以一百首《小桃红》来咏唱《西厢》故事等。 宋 刘攽 《贡父诗话》:“﹝ 晏元献 ﹞有云:‘重头歌絃响璁琤,入破舞腰红乱旋。’重头、入破,皆絃管家语也。” 任讷 《散曲概论》:“词中前后闋完全相同者谓之重头……曲中於前后闋首重同一调者,亦称重头。盖借用耳。”
(2).犹从头。 宋 欧阳修 《与渑池徐宰无党书》:“五代史,昨见 曾子固 议,今却重头改换,未有了期。”
《漢語大詞典》:上下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孟子·告子上:“ 孟子 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老残游记》第二回:“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絶。”
(2).指天地。《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 李贤 注:“上下,天地也。”南史·宋武帝少帝纪论:“ 宋武 地非 齐 晋 ,众无一旅,曾不浹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鲁迅 《坟·人之历史》:“如 中国 古说,谓 盘古 辟地, 女媧 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亦指天神和地神。
(3).指天神和地神。书·召诰:“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孔 传:“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孔颖达 疏:“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事神不恭,获戾於上下,臣等实有罪。”
(4).指天神和人物。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 韦昭 注:“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5).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颖达 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和上下尊卑等列。”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高诱 注:“上,长;下,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张天翼 《儿女们》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6).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 传:“田第八,赋第三。”汉书·地理志上:“田上下,赋中上。” 颜师古 注:“田第三,赋第四。” 宋 晁贯之 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7).高低;优劣;胜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 宋 制书画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西游记》第五二回:“这 大圣 捻着拳头,来於洞口,駡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 孙外公 见个上下!’”
(8).上首和下首。红楼梦第六三回:“掣此籤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9).谓从头到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郭铁笔 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 浦郎 一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掌柜的听了,把 安公子 上下一打量。”
(10).犹言古今。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 补注:“上下谓古今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1).犹言前后。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云:“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12).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13).犹仰俯。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詔相之。” 郑玄 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贾公彦 疏:“龟俯者灵,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14).犹言丰欠。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贾公彦 疏:“上下即丰凶。”
(15).犹言匹敌,差不多。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有 张籍 者,年长於 翱 ,而亦学於僕,其文与 翱 相上下。” 清 管同 《读〈晏子春秋〉》:“且 刘向 、 歆 、 班彪 、 固 父子,其识与 太史公 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 説,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 哉?”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16).犹言周旋。左传·定公四年:“﹝ 楚 ﹞左司马 戌 谓 子常 曰:‘子沿 汉 而与之上下,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九帅 乃分兵守 东梁山 ,而遣 南桂 与 朱洪章 、 罗洪元 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17). 六朝 及 隋 唐 时代对父母的尊称。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 建安 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上下:“凡言上下者,犹称尊卑,惣论也……而 江 南士俗近相承,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復者,皆指父母为上下,深不达其意耳。”
(18). 宋 元 以后对公差的尊称。《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 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点茶的老子,手把粥椀出来道:‘众上下少坐, 宋四公 教我买粥,喫了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説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19).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汉 京剧《白蛇传》第九场:“ 许 :‘请问老师父上下?’ 法 :‘老僧 法海 。’”
(1).升降。《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王逸 注:“随众卑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至 崑崙山 ,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唐 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变更。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贾公彦 疏:“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南史·恩倖传序:“夫鲍鱼芳兰,在於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漢語大詞典》:从头(從頭)
(1).从最初开始。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可满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宋 陈亮 《贺新郎·酬辛幼安》词:“离乱从头説,爱吾民,金繒不爱,蔓藤累葛。” 元 王元鼎 《雁传书》套曲:“从今打破风流阵,一句句从头自忖。” 徐迟 《鱼的神话》:“您从头说吧,请您快说。”
(2).重新开始。 元 王实甫 《集贤宾·退隐》曲:“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週遍又从头。”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把适来説的话,从头细説一遍。”
(3).犹当头。劈头盖脸。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王熊 为 泽州 都督……百姓歌曰:见钱满面喜,无鏹从头喝。”
《漢語大詞典》:重新
(1).又一次。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公仪龙图招诸公观舞及画》之三:“初约看花花已尽,重新邀客客应欢。”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适来县君在卧房里,卸了妆饰,重新梳裹过了。”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关于语言,我前次写信给你,其中有一段,可以重新写出。”
(2).从头另行开始。《元代白话碑集录·1336年重编〈百丈清规〉法旨》:“各寺里近年来将那清规增减不一,教 百丈山 德辉 长老重新编了。” 清 李渔 《玉搔头·逆氛》:“万岁爷请息雷霆,待臣等重新説过。”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章:“眼下政府对他们太宽大了,他们实在应当重新作人哪!”
(3).再次装修使面貌一新。如:庙宇重新。
《漢語大詞典》:从新(從新)
(1).向新的方面发展。管子·侈靡:“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 尹知章 注:“化其故,以就其新。” 宋 苏辙 《景灵宫奏告雅饰圣祖罢散道场朱表》:“虽道存不变而体有从新。”
(2).重新。表示从头另行开始。 宋 文天祥 《与赣州属县宰》:“郡家禀使者之命,欲於十县从新整刷一番。” 明 唐顺之 《牌》:“其一册开具各兵年貌、籍贯、每年工食银若干,其一册须要从新简閲。”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我想,人们是的确由事实而从新省悟,而事情又由此发生变化的。”
(3).重新。再一次。《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是太师府中事体,我只道官官相护,就了其事。却如何从新又要这个人来,却不道是生菜舖中没买他处!”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小生]我们的盟誓久矣就发下了。[生]那是月下私盟,当不得人前公誓。今日在我面前从新发誓,以后若有变局,待我好兴问罪之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这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
《漢語大詞典》:幢幡
(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后汉书·礼仪志下:“校尉三百人,皆赤幘不冠,絳科单衣,持幢幡。”通典·兵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军令·船战令》:“幢幡旗鼓,各随将所载船。”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自地涌塔于佛之前,其幢幡瓔珞、玛瑙、车渠、七盘四悬,乘虚耀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即见有 道流童子 ,持幢幡节盖相继而出云间。”《水浒传》第一回:“只见 上清宫 许多道众,鸣鐘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寳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詔。”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幡。”
《漢語大詞典》:复元(復元)
(1).复会于元首。谓经历一个周期,又从头开始。汉书·律历志上:“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於朔旦冬至,是为会月。九会而復元,黄鐘初九之数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会月,二十七章之月数也,得朔旦冬至日与岁復。”又引 孟康 曰:“谓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之月数也,所谓元月。” 王先谦 补注引 钱大昕 曰:“以九乘会月,得五万七千一百五(即元月),復会於元首,所谓九会而终也。”
(2).复原;恢复健康。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是夜观龙灯於打麦场中,神情态度渐可復元。”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不要急!你急什么?先去养伤。身子没复元以前,什么都不许提。”
《漢語大詞典》:起头(起頭)
(1).开头,开端开始部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近时 李易安 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迭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水浒传》第七一回:“起头分拨已定,话不重言。” 欧阳山 《乡下》:“万事起头难。”
(2).开始,从头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道:‘再过八日,就是亡夫百日之期,意要设建七日道场,须得明日起头,恰好至期为满,得法师侵早下降便好。’” 敬隐渔 《袅娜》:“我独在屋中还卷着的被盖上,起头思索我的新居停主人底景况。”
(3).带头,领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个起头,个个争先。”《相声传统作品选·醋点灯》:“我说:‘妈,您这地方就不对,您别起头,给儿子薰呀!那顿饿着您来着?’”
(4).指出花头;出点子。红楼梦第九二回:“﹝ 麝月 道:﹞‘依我説,乐得歇一天,就是老太太忘记了,咱们这里就不消寒了么?咱们也闹个会儿不好么?’ 袭人 道:‘都是你起头儿,二爷更不肯去了。’”
(5).露头;冒头。《剪灯新话·寄梅记》:“雪梅妒色,雪把梅花相抑勒。梅性温柔,雪压梅花怎起头?” 吉学霈 《一面小白旗的风波》:“看麦苗正在起头时候呀,敢像这样压吗?”
(6).犹起来。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 明 冯梦龙 《楚江情·病中错梦》:“ 于鹃 为想 素徽 ,只愿一病而亡,决絶了这段姻缘,谁想痴魂不断,三日后心口还热,被父亲救醒,依旧相思,如今半生不死,又悲伤起头,是孽倩(债)未完,魔君还不肯饶我。”参见“ 起来 ”。
《漢語大詞典》:起来(起來)
(1).起床。 唐 白居易 《食后》诗:“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甌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次日,清早起来,也无心想观看书史,忙忙梳洗了,即望园东墙边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话説 匡超人 睡在楼上,听见有客来拜,慌忙穿衣起来下楼。” 萧永银 《从祁连山到陇东》:“这样冷的夜晚,和尚们是不会起来的。”
(2).借指病愈。红楼梦第四九回:“ 林丫头 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
(3).起立;站起。《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那 黄巢 拿着酒壶抬身起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一章:“ 赵三多 收回式子,哈哈一笑说:‘起来起来, 成德 兄弟!这是干什么?’”
(4).奋起;站出来;挺身而出。 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梁斌 《红旗谱》五一:“谁知他们暗里使劲,串通四乡里穷得没有饭吃的人们,起来抗税。”
(5).起身来到。 宋 李石 《临江仙》词:“起来花影下,扇子扑流萤。”
(6).发生;产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道是‘疑心生暗鬼’,未必不是阳命将絶,自家心上的事发,眼花灯花上头起来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谣言起来以后的第二天,原先十分热闹的 李 家院子的下屋,冷冷落落的,没有人来了。”
(7).兴盛;兴起。《歧路灯》第九五回:“看看人家已是败讫了。如今父子两个又都进了学,又像起来光景。” 姚雪垠 《长夜》十二:“好好儿干, 吴大帅 还要起来的。 马旅长 需要你们的时候,我派人来叫你们,你们可不能不去。”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一幕:“我们县的抗 日 形势眼看着起来了。”
(8).建造完成。《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我这间屋子起来,连工貲材料,统费了十六万金。”
(9).搜取出来;挖出来。《三侠五义》第九七回:“叫 方公 派人将赃银起来。”
(10).从……以来;开始。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某在 漳州 ,有讼田者契数十本,自 崇寧 起来,事甚难考。”
(1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朱子语类卷八七:“眼前事纔拈一件起来,勘当着所在,便不成模样。” 巴金 《家》二五:“不过她忽然觉得在 倩如 的面前自己显得委琐起来。”如:天气渐渐冷起来。
(12).表示比较。《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美一丑,相形起来,那标致的越觉美玉增辉,那丑陋的越觉泥涂无色。”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拨开浮泥看去,乃是一块青石头,上面依稀有字, 晦翁 叫取起来看。”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呵,记起来了,是个单单瘦瘦,三十来往的角色,是不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你妈妈因为花了姓 胡 的许多钱,她找不到你,没法应付姓 胡 的,听说已经躲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开始(開始)
(1).发端;创始。晋书·刘波传:“陛下承 宣帝 开始之宏基,受 元帝 克终之成烈,保大定功,戢兵静乱。”
(2).从头起;从某一点起。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这时候,群众散而稍聚,稍聚而复纷散,枪声便开始了。” 丁玲 《梦珂》二:“她是必得开始她的游荡生涯,她走了。”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二》:“和平建设时期开始以后,他们之中,有的人仍旧留在部队上,继续坚守保卫祖国的神圣岗位。”
(3).着手进行。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第二年我开始写《第四病室》。” 魏巍 《在风雪里》:“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开始战斗了。”
(4).开始的阶段。如:一种新的工作,开始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漢語大詞典》:小学生(小學生)
(1).旧指在国子监童科和民间蒙馆、私塾读书的学生,今指在小学读书的学生。文献通考·选举八:“ 徽宗 政和 四年,小学生近千人,尚有继至者,分十斋处之。增教諭俸,不许受束脩。自八岁至十二岁,率以诵经书字多少差次补内舍上舍。”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二月:“小学生以葱繫竹竿上就窗内钻出窗外,谓之开聪明。”亦称“ 小学子 ”。 宋 叶适 《孺人周氏墓志铭》:“将别,小学子翘敏者,怀以果饵,储以方笔,或总其角,或束其带,顾恋依依。”
(2).比喻对某方面要从头学起的人。多用作自谦之词。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漢語大詞典》:摩顶放踵(摩頂放踵)
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孟子·尽心上:“ 墨子 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赵岐 注:“摩突其顶下至於踵。” 宋 秦观 《浩气传》:“为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爱者至於摩顶放踵,往而不知反焉。”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便是摩顶放踵,利天下也为之。”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深念高望,私怀 墨子 摩顶放踵之志矣。”亦省作“ 摩踵 ”、“ 摩顶 ”。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剖心摩踵,以报所天。”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摩顶不难追觳 墨 ’,是甚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