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子推
(1). 春秋 时 晋国 人,姓 介 。也称 介之推 、 介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杜预 注:“ 介推 , 文公 微臣。之,语助。”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 文公 , 文公 后背之, 子推 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成玄英 疏:“ 晋文公 , 重耳 也,遭 驪姬 之难,出奔他国,在路困乏, 推 割股肉以飴之。公后还三日,封於后者,遂忘 子推 。 子推 作《龙蛇之歌》,书其营门,怒而逃。公后慙谢,追 子推 於 介山 。 子推 隐避,公因放火烧山,庶其走出。火至, 子推 遂抱树而焚死焉。” 汉 东方朔 《七谏·怨思》:“ 子推 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2).旧俗为纪念 介子推 在寒食前一日所作枣糕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舟车帷幄·子推:“故俗,每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则以麪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为‘子推’。穿以柳条,插户牖间。相缘云 介子推 逃禄, 晋文公 焚山求之, 子推 焚死, 文公 为之寒食断火,故民从此物祀之,而名‘子推’。”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漢語大詞典》:介山
(1).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 春秋 晋 介之推 隐居此山,故名。《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清 钱谦益 《母刘氏赠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隐,亦已足矣。”
(2).山名。在 山西省 闻喜县 。汉书·武帝纪:“朕用事 介山 ,祭后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河东 临汾 地名矣,在 介山 北,山即 汾山 也。”
《漢語大詞典》:妒女
亦作“妬女”。 传说为 介之推 之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俗传妬女者, 介之推 妹。与兄竞,去泉百里,寒食不许举火,至今犹然。女锦衣红鲜,装束盛服,及有人取山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
分類:介之推
《漢語大詞典》:介之推
(1).亦称“ 介子推 ”。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 ,名 光 。”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介之推 、 烛之武 , 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 介推 ”。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白驹 、 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郁达夫 《初秋杂感》之二:“ 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2).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漢語大詞典》:焚死
指 介之推 不受 晋文公 禄赐,被烧死在 绵山 事。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鲍焦 抱木而立枯, 介子推 登山焚死。” 宋 黄庭坚 《清明》诗:“人乞祭餘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参见“ 焚林 ”。
分類:介之推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漢語大詞典》:介山之志
春秋 晋 介之推 功不言禄,隐居 介山 。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
《漢語大詞典》:介子绥(介子綏)
即 介之推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士失志操《龙蛇歌琴操》:“ 文公 与 介子绥 俱遯, 子绥 割腓股以啖 文公 。”
分類:介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