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采薇(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琴集》《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漢語大詞典》:败国(敗國)
(1).犹亡国。国语·晋语八:“有人不难以死安利其国,可无爱乎!若皆卹国如是,则大不丧威,而小不见陵矣。若是道也果,可以教训,何败国之有!”
(2).使国家衰败。后汉书·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漢語大詞典》:迁鼎(遷鼎)
(1).犹迁都。 北魏 于子建 《武德郡建沁水石桥记》:“属皇朝迁鼎,卜食 漳 滨,遂方割四县,在古州城置 武德郡 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度邑静鹿丘之嘆,迁鼎息大坰之慙。” 明 无名氏 《精忠记·赏春》:“粤自 夏 河亶甲 迁鼎於此,嗣后 秦 强 楚 霸定盟於兹。”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卜 雒 方迁鼎,封 唐 次翦珪。”
(2).易代;亡国。晋书·桓玄传赞:“肆逆迁鼎,凭威纵慝;违天虐人,覆宗殄国。”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武后 彊盛, 武 三王 梁 、 魏 、 定 等并开府,自餘郡王十餘人,几迁鼎矣。” 前蜀 韦庄 《湘中作》诗:“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分類:迁都亡国
《漢語大詞典》:覆国(覆國)
亡国。南史·儒林传·沈文阿:“夫千人无君,不败则乱;万乘无主,不危则亡。当隆 周 之日, 公旦 叔父, 吕 召 爪牙, 成王 在丧,祸几覆国。”明史·蒋钦传:“臣死何足惜,但陛下覆国丧家之祸起於旦夕,是大可惜也。”
分類:亡国
《漢語大詞典》:丧国(喪國)
亡国。《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餘,寡人不忍行也。” 汉 张衡 《东京赋》:“一言几於丧国,我未之学也。”
分類:亡国
《漢語大詞典》:丧邦(喪邦)
亡国。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其心本生於患失,而其祸乃至於丧邦。”
分類:亡国
《漢語大詞典》:覆邦
亡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胜国之女致祸:“古来胜国妇女,多能覆邦。前人纪之甚备。”
分類:亡国
《漢語大詞典》:偾国(僨國)
亡国。 明 方孝孺 《慎思堂铭》:“蚤夜以思,蓄阴滋姦。乘机窃发,僨国瘝官。”
分類:亡国
《漢語大詞典》:遗民(遺民)
(1).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左传·哀公四年:“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杜预 注:“ 楚 復诈为 蛮子 作邑,立其宗主。”史记·周本纪:“ 成王 既迁 殷 遗民, 周公 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六:“遗民暗忆名都会,尚绕湖脣唱大堤。”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胜国遗民在,贞心匪石坚。” 吴晗 《论中立》:“﹝ 秦国 ﹞害怕六国的遗民反抗,叛乱,在武力控制之下,执行全面的文化杀戮,焚书坑儒。”
(2).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 陆游 《感兴》诗:“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寃?”
(3).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 《首阳山赋》:“其二老(指 伯夷 、 叔齐 )乃答余曰:吾 殷 之遗民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鼓楼刻漏:“ 陈石堂 名 普 ……以 宋 遗民不受 元 聘,隐居授徒,岿然为后学师表。”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这是 明 的遗民 朱舜水 先生客死的地方。”
(4).指劫后馀留的人民。左传·闵公二年:“ 卫 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復振。”
(5).后裔;后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 唐 ,曰:‘思深哉!其有 陶唐氏 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宋 梅尧臣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莫与 吴 俗尚, 吴 俗多文身。蛟龙刺两股,未变此遗民。” 清 钱谦益 《父诰》:“予观於土风, 巴 之人有好古乐道之诗焉。今其遗民犹有存者。”
(6).指隐士。 唐 张登 《招客游寺》诗:“招取遗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静看心。”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梁谿 陈卿茂 ,字 本符 ,予未识其人,曾於友人处见其诗笺一幅,玩其词意,亦今日之遗民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张遗 字 瑶星 , 金陵 遗民也。居 栖霞 一小庵,数十年不入城市,著书十餘种。”
(7).泛指老百姓。 宋 叶适 《再申省状》:“伏乞俯加矜惻,特赐奏闻,许令就今年致仕。渔樵故物,復还山泽之臞;耕凿遗民,永被乾坤之造。” 宋 陈亮 《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因叹承平遗民,虽妇人犹能如此。”
《漢語大詞典》:亡国(亡國)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吕氏 既已灭矣,而 吴 楚 之忧,几至於亡国。”
(2).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
(3).将亡之国。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漢語大詞典》:黍离(黍離)
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 殷 墟;黍离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分類:感慨亡国
《漢語大詞典》:遗黎(遺黎)
亦作“ 遗黧 ”。
(1).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也。” 唐 唐彦谦 《邓艾庙》诗:“ 昭烈 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 譙周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2).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 苏辙 《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3).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 度 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 蔡 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 清 杨潮观 《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4).后世百姓。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 明 魏时亮 《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 殷 画,遗黎尚古风。” 章炳麟 《沈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絶如系。”
《漢語大詞典》:未亡
(1).指亡国的孑遗。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先王讨 蔡 ,实取 沔 蘄 安 黄 ,寄惠未亡。”
(2).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 唐 白居易 《判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苟失节於未亡,虽復仇而何有?”
(3).见“ 未亡人 ”。
《漢語大詞典》:未亡人
(1).旧时寡妇的自称。左传·成公九年:“ 穆姜 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 杜预 注:“妇人夫死,自称未亡人。”梁书·武帝纪上:“ 宣德皇后 令曰:‘西詔至,帝宪章前代,敬禪神器于 梁 。明可临轩遣使,恭授璽紱,未亡人便归于别宫。’”旧唐书·哀帝纪:“又矫宣皇太后令曰:‘……定大计者安社稷,纂丕图者择贤明,议属未亡人,须示建长策。’” 清 吴嘉纪 《江都池烈女诗》:“朝为未嫁女,暮称未亡人。”
(2).指寡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雷曹:“ 乐云鹤 夏平子 ,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 夏 ﹞遗襁褓子及未亡人, 乐 以时恤诸其家。” 茅盾 《泡沫·赵先生想不通》:“ 赵先生 听声音就知道一个是他的老二,一个是刚刚十九岁就已经成了‘未亡人’的他的大媳妇。”亦省作“ 未亡 ”。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其后,君子晨歌,夫人昼哭,未亡为穪,生意尽矣。” 清 钱谦益 《母方氏仍前封》:“幸藐孤之有成,崭然头角;悲未亡之后死,閲此岁时。真古今节孝之所难。”
分類:寡妇自称
《漢語大詞典》:胜国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漢語大詞典》:离黍(離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分類:慨叹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