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宗
(1).古代宗法,继承始祖的后人为大宗;继承高祖、曾祖、祖、父的后人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为“五宗”。参阅 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
(2).犹言五世。谓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翦焉。”
(3).同母者为一宗。五宗,谓一父五母所生之子女。史记·五宗世家:“ 孝景皇帝 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
(4).佛教宗派名。禅宗 慧能 一系的南宗所分化的五个宗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吕徵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五宗门庭不同,也可由其全体精神上来考察。”参阅《中国佛教·禅宗》
(5).指五岳。 明 许宗鲁 《东岳》诗:“秩祀严东土,明禋冠五宗。”
《漢語大詞典》:五镇(五鎮)
(1).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 唐 贾公彦 疏:“五州五镇得入岳名,餘四州不得岳名者,仍依旧为镇号,故四镇也。”
(2).指五岳以外的东镇 青州 沂山 ,西镇 雍州 吴山 ,中镇 冀州 霍山 ,南镇 扬州 会稽山 ,北镇 幽州 医巫闾山 。宋史·礼志五:“其五镇, 沂山 旧封 东安公 , 政和 三年封王; 会稽 旧封 永兴宫 , 政和 封 永济王 ; 吴山 旧封 成德公 , 元丰 八年封王; 医巫閭 旧封 广寧公 , 政和 封王; 霍山 旧封 应圣公 , 政和 封 应灵王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凡四海、五镇、五岳、四瀆、 闕里 长白山 帝王陵,共五十九处。”
《漢語大詞典》:名山
(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
(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 ,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3).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
《漢語大詞典》:五岳(五嶽)
亦作“ 五岳 ”。
(1).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1)指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五岳,东曰 岱宗 、南曰 衡山 、西曰 华山 、北曰 恒山 、中曰 嵩高山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说同。初学记卷五引《纂要》:“ 嵩 、 泰 、 衡 、 华 、 恒 ,谓之五岳。”今所言五岳,即指此五山。(2)指东岳 泰山 、南岳 霍山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翟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高 为中岳。” 郭璞 注:“﹝ 霍山 ﹞即 天柱山 。”按, 天柱山 在今 安徽 霍山县 西北。史记·封禅书载 汉武帝 “登礼 灊 之 天柱山 ,号曰‘南岳’”。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则谓“南方 衡山 ,一名 霍山 ”。(3)指 泰山 、 衡山 、 华山 、 岳山 、 恒山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郑玄 注:“五岳, 岱 在 兖州 、 衡 在 荆州 、 华 在 豫州 、 岳 在 雍州 、 恒 在 并州 。”尔雅·释山:“ 河 南, 华 ; 河 西, 岳 ; 河 东, 岱 ; 河 北, 恒 ; 江 南, 衡 。” 郭璞 注:“ 岳 , 吴岳 。”
(2).谓人的五官,指脸上的器官。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3).道教谓五座仙山。即东岳 广乘山 ,南岳 长离山 ,西岳 丽农山 ,北岳 广野山 ,中岳 崑崙山 。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道经》
(4). 周昭王 所铸五剑的合称。 南朝 梁 陶宏景 《刀剑录》:“ 周昭王瑕 ……以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名五岳。铭曰:‘镇岳上方’,古文篆书,长五尺。”
《漢語大詞典》:泰山
(1).山名。在 山东省 中部。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也称 岱宗 、 岱山 、 岱岳 、 泰岱 。主峰 玉皇顶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泰山 为东岳,在 泰山 博县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刘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虚县 泰山 …… 泰山 即 东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价值的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情似 泰山 ,恩同 东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识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岂惊奇,及其既没,泣涕追思, 泰山 乔岳,忽然崩摧。”参见“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頽 ”。
(5).比喻安定稳固。 汉 枚乘 《七发》:“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苏洵 《远虑》:“盖天下虽有 泰山 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
(6).靠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时又有 曹福昌 、 刘得财 党羽内应之举,诸贼恃为泰山。” 杨朔 《雪浪花》:“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山了。”
(7).岳父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明皇 封禪 泰山 , 张説 为封禪使。 説 女婿 郑鎰 ,本九品官,旧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 郑鎰 因 説 骤迁五品,兼赐緋服。因大脯次, 玄宗 见 鎰 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鎰 无词以对。 黄幡绰 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明 陈继儒 《群碎录》:“又以 泰山 有 丈人峰 ,故又呼丈人曰岳翁,亦曰泰山。” 杨朔 《雪浪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
《漢語大詞典》:华山
即 华山 。在 陕西省 。五岳之一。说文·山部:“ 崋山 ,在 弘农 华阴 。” 段玉裁 注:“西岳字各书皆作‘华’,‘华’行而‘崋’废矣。 汉 碑多有从山者。”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西方 崋山 。崋者,华也。万物滋熟变华於西方也。”
《漢語大詞典》:海岳(海嶽)
亦作“ 海岳 ”。
(1).大海和高山。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吕尚 长於用兵,短於为国,不能仪玄黄以覆载,拟海岳以博纳。”旧唐书·房玄龄传:“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无尘露,微增海岳。”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2).见“ 海岳高深 ”。
(3).谓四海与五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海岳降神,才英秀发。”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漢語大詞典》:海岳高深
海之深,山之高。形容极为高深。 唐 窦暨 《述书赋》下:“如海岳高深,青分孤岛。”北史·越王侗传:“徒承海岳之恩,未有涓尘之答。” 唐 罗隐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分類:高深
《漢語大詞典》:南岳(南嶽)
亦作“ 南岳 ”。 山名。五岳之一。(1)指 衡山 。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如 岱 礼。” 孔 传:“ 南岳 , 衡山 。”汉书·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岳 。 南岳 者, 衡山 也。” 田汉 《长衡道上》诗之八:“十年梦里朝 南岳 ,日断层峦未许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尔雅·释山:“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嵩山 为中岳。” 郝懿行 义疏:“ 霍山 在今 庐江 灊县 , 潜水 出焉。别名 天柱山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为南岳……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为 汉武 之南岳,而不得为尔雅之南岳矣。”
《漢語大詞典》:岱宗
(1).即 泰山 。 泰山 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 孔 传:“ 岱宗 , 泰山 ,为四岳所宗。”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清 唐孙华 《东岳宙》诗:“ 岱宗 首羣岳,巖巖镇 鲁 疆。”
(2).古代谓人死后灵魂归 泰山 。故以 岱宗 指死亡。《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常恐游 岱宗 ,不復见故人。” 李善 注引《援神契》:“ 太山 ,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龟龄安可获, 岱宗 限已迫。”
《漢語大詞典》:河岳(河嶽)
亦作“ 河岳 ”。 黄河 和五岳的并称。语本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 河 乔岳。” 毛 传:“乔,高也。高岳, 岱宗 也。” 孔颖达 疏:“言高岳 岱宗 者,以巡守之礼必始於东方,故以 岱宗 言之,其实理兼四岳。”后泛指山川。 南朝 齐 谢朓 《为宣成公拜章》:“惟天为大,日星度其象;谓地盖厚,河岳宣其气。”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分類:黄河五岳
《漢語大詞典》:嵩山
山名。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北,为五岳之中岳。古称 外方 、 太室 ,又名 崇高 、 嵩高 。其峰有三:东为 太室山 ,中为 峻极山 ,西为 少室山 。 唐 宋之问 《下山歌》:“下 嵩山 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诗:“ 嵩山 表里千重雪, 洛水 高低两颗珠。”
《漢語大詞典》:岳渎(岳瀆)
亦作“岳瀆”。 五岳和四渎的并称。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徵士 陈君 禀岳瀆之精,苞灵曜之纯。” 李善 注引《孝经援神契》:“五岳之精雄圣,四瀆之精仁明。”后汉书·顺帝纪:“京师旱。庚辛,勑郡国二千石各祷名山岳瀆。”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气激雷霆怒,神驱岳瀆忙。” 明 张居正 《宫殿纪》:“二大都在寰宇间,皆据百二之雄胜,萃岳瀆之灵秀,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 清 曹溶 《堕驴行简叶星期》诗:“奇书岳瀆鲜能载,况此风雷桥边驴。”
分類:五岳四渎
《漢語大詞典》:恒山(恆山)
(1).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主峰在今 河北省 曲阳县 西北。书·禹贡:“ 太行 恆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恆山 为北岳,在中山上, 曲阳县 西北。”
(2).历代王朝皆祀北岳于 曲阳 。 明 定 山西 浑源 之 玄岳 为 恒山 。 清 雍正 十七年改于 浑源 行岳祭。参阅《清通典·礼四》
《漢語大詞典》:西岳(西嶽)
亦作“ 西岳 ”。
(1).即 华山 。五岳之一。书·舜典:“西巡狩至於 西岳 。” 孔颖达 疏:“ 西岳 , 华山 。” 唐 王维 《华岳》诗:“ 西岳 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西岳 峥嶸何壮哉, 黄河 如丝天际来。”
(2).泛指西方的大山。 汉 焦赣 《易林·兑之临》:“东山西岳,会合俱食。”
《漢語大詞典》:恒岳(恆嶽)
亦作“ 恆岳 ”。 即 恒山 。为五岳之一,故称。魏书·太宗纪:“﹝ 泰常 四年﹞秋八月辛未,东巡。遣使祭 恆岳 。” 元 刘因 《恒山楼》诗:“万岭尊 恆岳 ,遗臺枕后潭。”参见“ 恆山 ”。
见“ 恆岳 ”。
分類:恒山五岳
《漢語大詞典》:恒山(恆山)
(1).山名。五岳中的北岳。主峰在今 河北省 曲阳县 西北。书·禹贡:“ 太行 恆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恆山 为北岳,在中山上, 曲阳县 西北。”
(2).历代王朝皆祀北岳于 曲阳 。 明 定 山西 浑源 之 玄岳 为 恒山 。 清 雍正 十七年改于 浑源 行岳祭。参阅《清通典·礼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