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猛士
(1).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唐 杜甫 《昔游》诗:“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将军櫪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 太平天囯 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於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至武秀才等则攺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
《漢語大詞典》:寿星(壽星)
(1).十二星次之一。在十二支为辰,在二十八宿则起于轸宿十二度,跨角、亢二宿而至氐宿四度。见汉书·律历志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 郭璞 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国语·晋语四:“岁在寿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 韦昭 注:“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之次。” 唐 杨炯 《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
(2).即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史记·封禅书:“於 杜 亳 有三 社主 之祠、 寿星祠 。” 司马贞 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自古以来用作长寿的象征,民间常把它塑造成秃顶广额、白须持杖的老人。 元 方回 《戊戌生日》诗之二:“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是我生辰之日,众火伴又送礼物来添寿。兄弟将寿星挂起,供养摆上。”红楼梦第七一回:“ 元春 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支。”
(3).指被祝寿的人。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 巴金 《家》三十:“坐在戏台前面的 高老太爷 是这三天来被大家庆祝的寿星。”
(4).对长寿老人的尊重之词。《北京晚报》1983.3.1:“ 冀 、 豫 、 浙 三省百岁以上老人有443人。寿星中最高岁数为一百二十岁,也是一位女寿星。”
《漢語大詞典》:长随(長隨)
(1). 明 代宦官的第二等。明史·宦官传一·何鼎:“ 弘治 初,为长随,上疏请革传奉官,为儕辈所忌。”
(2).官府雇用的仆役。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六:“长随本中官之次等,受役於大璫者……今俗所谓长随,则官场雇用之僕人。”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又给了他十两银子,打发出去,随即把他荐在一个知县衙门里做长随。”
(3).泛指仆役。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陈木南 写了一个札子,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 徐九公子 借了二百两银子。”
《漢語大詞典》:老人星
(1).亦省称“ 老人 ”。南部天空一颗光度较亮的二等星。古人认为它象征长寿,故又名“寿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张守节 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史记·封禅书“寿星祠” 唐 司马贞 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频见老人星,万方休战争。”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老人南极至, 王母 上方回。” 清 钱谦益 《莆阳陈氏寿宴》诗之一:“老人星下多芒翼,还是 陈 家旧聚星。”
(2).借指高寿老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是这一带的老人星,代表着人口昌旺与家道兴隆。”参见“ 老寿星 ”。
(3).指寿星图。 唐 李洞 《终南山二十韵》:“明时献君寿,不假老人星。”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斟一杯长寿酒,掛一幅老人星,来贺长生。”
《漢語大詞典》:老寿星(老壽星)
传说中象征长寿的福神。后用以称誉高寿的老人。红楼梦第三九回:“ 刘姥姥 便知是 贾母 了,忙上来,陪着笑,拜了几拜,口里説:‘请老寿星安!’”参见“ 三星 ”。
《漢語大詞典》:上中
上等中的中等,也就是第二等。书·禹贡:“海 岱 及 淮 惟 徐州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孔 传:“田第二,赋第五。” 宋 晁贯之 墨经·松:“根榦肥大,脂出若珠者曰脂松、品惟上中。”
《漢語大詞典》:独标(獨標)
(1).谓特别鲜明。帝星为北极附近唯一的二等星,特别明亮突出,故云。魏书·术艺传·张渊:“﹝ 渊 ﹞尝著《观象赋》曰:‘……覩紫宫之环周,嘉帝座之独标。’”原注:“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2).特别显示;独自标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説谁是见了钱不要的?而……你却独标高洁起来,那些人的弊端岂不都叫你打破了?”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告乡人兴学书》:“个人之意志,与团队之生存,必调和……而后谓之有秩序。非谓我之名位在众人之上,遂可独标己见,一意孤行。”
《漢語大詞典》:第二人
第二等的人才。晋书·王坦之传:“僕射 江虨 领选,将拟为尚书郎, 坦之 闻曰:‘自过 江 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见拟!’ 虨 遂止。”参见“ 第一人 ”。
分類:二等人才
《漢語大詞典》:第一人
(1).指才能、德行、姿容等方面最好的人。梁书·刘孝绰传:“﹝ 刘孝绰 ﹞出为 上虞 令,还除秘书丞, 高祖 谓舍人 周捨 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 孝绰 居此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昭阳殿 里第一人,同輦随君侍君侧。”新唐书·李揆传:“ 揆 至 蕃 ,酋长曰:‘闻 唐 有第一人 李揆 ,公是否?’ 揆 畏留,因紿之曰:‘彼 李揆 ,安肯来邪?’” 宋 陈师道 《谢赵生惠芍药》诗之三:“一枝賸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花月痕》第十四回:“ 痴珠 细细打量一番,好像见过的人,遂向 稷如 道:‘这个姑娘就是并门花谱第一人么?’ 稷如 笑道:‘正是 秋痕 ,先生见过?’”
(2).指科举中式名列第一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品术·状元:“《东斋遗事》: 蔡齐 及第第一,詔自今第一人及第令给七人,当直许出入,则两对引喝传呼。”按,宋史·蔡齐传作“﹝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 齐 始也。”七驺,即七名侍从。
《漢語大詞典》:二流
犹言次等,二等。如:二流人物;二流作家。
《高级汉语词典》:二等  拼音:èr děng
指次等地位的人或物
分类:二等
《漢語大詞典》:简任(簡任)
(1).经过选择而任用官员。后汉书·申屠刚传:“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 明 宋濂 《毛公神道碑》:“当是时,上之左右唯公及太师 李韩公 尤被简任,凡政令之敷布,军餉之转输,羽檄之交驰,皆二公相与协赞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嘉禾 钱文端公 视学畿辅,有题帐诗,一时传为美谈。诗序云:‘往年学使者,下车供帐甚盛,厥后相继简任於此者,多清节素著之前辈,以次删除。’”
(2).官阶名称。辛亥革命以后到解放以前文官的第二等,在特任以下,荐任以上。 茅盾 《锻炼》二:“简任官成么?要是不成,找个把特任官也很便当。”
《漢語大詞典》:内转(内轉)
(1).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称“内转”。晋书·李密传:“ 密 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2).音韵学术语。凡没有独立二等韵的韵摄叫做内转。 宋 元 以来将切韵音系的韵部分为十六摄,其中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摄为内转。
《漢語大詞典》:二甲
殿试第二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何澄 是二甲,选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科就中了进士,殿试在二甲。”参见“ 殿试 ”。
分類:殿试二等
《漢語大詞典》:殿试(殿試)
(1).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 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 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 无殿试。 明 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2).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 王勃 殿试么?”
《漢語大詞典》:乙第
(1).别邸;别宅。晋书·隐逸传·杨轲:“﹝ 杨軻 ﹞既见 季龙 ,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於 永昌 乙第。” 宋 秦观 《议论上》:“昔 少君 以甲第坏甚,於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
(2).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旧唐书·于邵传:“ 独孤授 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 朱黄门 童蒙名, 黄门 不懌,置乙第。”
(3).即乙科。旧唐书·吴通玄传:“ 建中 初,策贤良方正等科, 通玄 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 同州 司户, 京兆 户曹。”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详“ 乙科 ”。
《漢語大詞典》:乙科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 休 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补闕。”文献通考·选举一:“自 武德 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辽诗话·杨晳:“﹝ 杨晳 ﹞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漢語大詞典》:次等
第二等;比原来差一等。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另选次等的来补充。”
《漢語大詞典》:第二乘
第二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纳兰性德 ﹞《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分類: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