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成
(1).未成年。左传·哀公五年:“ 齐 燕姬 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 注:“不成,未冠也。”
(2).无所成就;不成功。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沈文昭》:“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3).不象。南史·徐摛传:“后主为文示 陵 ,云他人所作。 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亦指不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
(4).不行,不可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
(5).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宋 陈允平 《清平乐》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京剧《猎虎记》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指点(指點)
(1).以手指或其他物点示。 唐 李白 《相逢行》:“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宋 姜夔 《虞美人》词:“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濛处。” 明 杨巍 《早秋登龙门城楼》诗:“指点 云州 地,真为 汉 北门。”
(2).评说;指责。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硕儒俊士,未或指点,而吾生独评其短。”朱子语类卷五一:“大抵説得宽广,自然不受指点;若説得亲切,又觉得意思局促,不免有病。”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指示,点拨。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不经指点,虽得其弓无用也。”儒林外史第十回:“小子无知妄作,要求表叔指点。”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爹爹,我想我们学琴,从来不曾得过名师的指点。”
《漢語大詞典》:际遇(際遇)
(1).遭遇,适逢其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盖院有僧尝际遇 真庙 ,召见赐衣及香烛故也。”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经史三:“ 卫后 出於歌謳, 卫青 起於奴僕,一旦际遇,至于母天下,壻帝廷,而无非之者。”
(2).机遇;时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二位青年上进,该去走走,我老汉多病年衰,也不望甚么际遇了。”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这种伤心的际遇,在古先圣哲也不能避免,倒亏得 程翁 旷达。”
《漢語大詞典》:风教(風教)
《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 ,北过 涿鹿 ,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 、 尧 、 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我们县里,得 王 父台主持风教,使民家女子,也能弹琴,这要算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呢。”
《漢語大詞典》:奶奶(嬭嬭)
亦作“ 奶奶 ”。亦作“妳妳”。
(1).母亲。 宋 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诗:“爹爹与嬭嬭,无日不思尔。”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现如今爹爹妳妳都亡尽,但愿得哥哥嫂嫂休嗔忿。” 元 高克礼 《黄蔷薇过庆元贞》曲:“又不曾看生见长,便这般割肚牵肠。唤嬭嬭酩子里赐赏,撮醋醋孩儿弄璋。”
(2).祖母。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像那 巧姐儿 的事,原该我做主的。你 璉二哥 糊涂,放着亲奶奶,倒托别人去。”
(3).也尊称祖母辈的妇女。 章含之 《故乡行》:“他们走过来,亲切地握住我的手,用典型 苏北 习惯招呼我说:‘三奶奶,家来了!’”
(4).对已婚妇女的尊称。犹夫人、太太。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斗胆,敢问老爹妳妳一个名姓,也等小人日后结草衔环,做个报答。” 姚克 《清宫怨》第一幕第二景:“我听说 同治爷 的大奶奶也是 老佛爷 给逼死的。”
(5).为婢仆对女主人的称谓。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过了三朝,唤个轿子,抬那 梅氏 回宅……闔宅男妇都来磕头,称为小奶奶。”《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 晁凤 説:‘奶奶也待信不信的,所以叫我来嘱咐 珍姨 。’”红楼梦第九回:“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主子奶奶么!”
(6).对女子的昵称。犹姐姐。 宋 柳永 《玉女摇仙佩·佳人》词:“愿嬭嬭、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投至得见你多情小妳妳,憔悴形骸,瘦似麻秸。”
(7).乳房。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则见他白鬆鬆两隻料袋也似的大妳妳,必定是养儿子的。”
《漢語大詞典》:回护(迴護)
(1).袒护、庇护。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古人是则曰是,非则曰非,明白正直,曾何回护。”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民风:“上下不相回护,甲第不相朋党。”《西湖佳话·南屏醉迹》:“长老道:‘ 济公 应承了,必有个主意,他怎好骗我?今睡不起,想是多吃几杯,且待他醒来,再作道理。’监寺见长老回护,不敢再言。” 叶圣陶 《这也是一个人》:“隔几天,她父亲来了,是她公公叫他来的……但是她仗着主母的回护,没有跟她父亲同走。”
(2).指辩护。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你倒来替他回护。触恼我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你进去对她妈説,教他快收拾一答儿来,俺就与你,替他回护两句言语儿,爹就罢了。”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源诸诠》:“有议之者乎? 有明 天台 宗 藕益大师 於所著閲藏知津中,摘其名句而致詰之,所詰良是,无可回护者。”
(3).回避,避忌。明史·刘翊传:“ 翊 性疎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
(1).匡护,救助保护。 唐 无名氏 《炀帝开河记》:“既达 睢阳 界,有濠寨使 陈伯恭 言:此河道若取直路,径穿透 睢阳 城,如要迴护,即取令旨。 叔谋 怒其言迴护,令推出腰斩。”
(2).回环保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前:“抵其麓,一尾横曳,迴护洞门。”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厅之前面、右翼、背面右三分之二,均有广廊回护。”
(3).庇护;袒护。《英烈传》第四八回:“那人叫声:‘多谢迴护,明日店中相谢。’”《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迴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於大人反为无益。” 叶圣陶 《一个小浪花》:“老太太下不来判断,只是依照老习惯回护她的儿子。”
《漢語大詞典》:反目
(1).谓夫妻不和。易·小畜:“夫妻反目。” 孔颖达 疏:“夫妻乖戾,故反目相视。”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贞元 十二年,駙马 王士平 与 义阳公主 反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人间夫妇休反目,看此芙蓉真可怜。”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一:“所以那怕是很相爱,但为了这些小事不免要常常反目的。” 钱锺书 《猫》:“ 李太太 知道他夫人为自己跟他反目,请他来家吃饭和喝茶的次数愈多。”
(2).泛指翻脸;不和。鬼谷子·抵巇:“父子离散,乖乱反目。”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制书》:“喜则摩足以相懽,怒则反目以相噬。”《三侠五义》第四十回:“五弟未免过於心高气傲,而且不服人劝。小弟前次略略説了几句,险些儿与我反目。”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第二景:“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竟几乎争到了反目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龙肝(龍肝)
(1).喻指珍美稀有的佳肴。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假如皇帝要叫我们吃他的御屎、御尿,我们也当得是受宠若惊,如像吞食龙肝、凤胆一样。”参见“ 龙肝凤髓 ”。
(2).即龙肝瓜。
《漢語大詞典》:龙肝凤髓(龍肝鳳髓)
喻指珍奇的佳肴。 宋 苏轼 《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玄德 曰:‘ 备 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龙肝凤髓寻不见,粗茶淡饭也觉甜。”
分類:珍奇佳肴
《漢語大詞典》:斜界
(1).谓斜入一线。界,划线。《花间集·孙光宪〈清平乐〉词》:“尽日目断魂飞,晚窗斜界残暉。” 华锺彦 注:“界,划线也,谓残暉一线,斜入晚窗也。”
(2).谓划出侧斜的界线。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左翼前端有疏篱斜界,有门通外院。”
《漢語大詞典》:二景
指日、月。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动则二景舒明,静则风云息气。”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三:“三才閒布象,二景鬱生光。”
分類:二景
《漢語大詞典》:不作声(不作聲)
不说话。《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翠花 ﹞向 人瑞 耳中不知説了两句什么话, 人瑞 点点头,就不作声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 曾文清 ﹞换了一件深灰色杭绸旧棉袍,两手插在袖管里不作声。”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我又问了一遍,那人还是不作声。”
《漢語大詞典》:青庐(青廬)
(1).青布搭成的篷帐。古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北朝 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於此交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公子辞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鉤辰,天孙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备青庐。’”
(2).借指结婚。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 卓翁 ,你该晓得, 司马长卿 名扬四海,如今尚未青庐,假使他能得女公子为他的内助,那岂不是天作之合吗?”
《漢語大詞典》:耳识(耳識)
(1).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 清 吴伟业 《赠刘虚受》诗之一:“悟物谈功进,忘情耳识空。” 清 龚自珍 《〈蒙古象教志〉序》:“而此 震旦 耳根非劣,耳识非殊,虽有高僧,不臻神悟,故撰《象教志》,专以推尊因明门中声明一门,而非讚叹夫食肉衣黄,堕邪师见也。”参见“ 六识 ”。
(2).犹赏识。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哼!‘孰谓 鄹 人之子知礼乎?’我那么恭维他,他才不大耳识我。”
《漢語大詞典》:六识(六識)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故亦称“ 前六识 ”。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六出:“内六尘,外六根,中六识,去缚解粘,立登般若。”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视,以目听。’曰:‘视听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识之相,庶近似之,皆非 庄周 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漢語大詞典》:下家
(1).打牌、掷骰子、行酒令时在本人下位的人。红楼梦第六三回:“恰好 黛玉 是上家, 宝玉 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 茅盾 《锻炼》六:“下家那方脸细眼的中年妇人说声‘要’,就把牌摊下来了。”
(2).谦称自己的家。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不瞒父台说,治下关于此道,本不擅长,这只是下家小女 文君 的用物。”
(3).指丈夫或婆家。《解放日报》1941.9.28:“咱想再找一个下家(丈夫),但又不好提离婚。”《收获》1981年第5期:“好娃哩,以后再不敢这样了,有了下家的女儿,名声坏了,一辈子也就没指望了。”
(4).方言。犹角色。含贬义。 王汶石 《风雪之夜·老人》:“老人家苦笑着说:‘你看看,就是这号儿下家,自在惯了。你不顺她,她就要拿大话压你呢!’”
《漢語大詞典》:敞豁
宽广;开阔。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臺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余幼时曾游城外一花园,壮丽敞豁,侔于勋戚。”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馀壁敞豁,下以碧绒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