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义旗(義旗)
(1).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周书·贺拔岳传:“若首举义旗,伐叛匡主,何往而不尅,何向而不摧!”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革命初受难, 南昌 举义旗。”
(2).借指义师。晋书·温峤传:“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迴指於公矣。” 明 王世贞 《过固始许忠节公祠》诗:“义旗十万横江起,忽有长虹穿贼垒。”
《漢語大詞典》:义兵(義兵)
(1).犹义师。《穀梁传·宣公四年》:“﹝ 鲁 ﹞伐 莒 ,义兵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工徒斲而未息,义兵纷以交驰。”旧唐书·高祖纪:“羣贼蜂起, 江都 阻絶, 太宗 与 晋阳 令 刘文静 首谋,劝举义兵。”
(2).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骇,义兵四合。”新五代史·杂传九·刘景岩:“ 晋高祖 起兵 太原 , 唐废帝 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
(3).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后汉书·樊宏传:“ 王莽 末,义兵起, 刘伯升 与族兄 赐 俱将兵攻 湖阳 。” 清 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 ,余从军於 苏 ,归而 崑山 起义兵。”
(4). 宋 代的一种乡兵。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河北 东、 陕西 有义勇, 麟州 有义兵, 川峡 有土丁、壮丁。”
《漢語大詞典》:义旅(義旅)
犹义师。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表》:“英图迈俗,义旅如云。” 唐 元稹 《授田布魏博节度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明史·刘基传:“ 宋 亡,邑子 林融 倡义旅。”
分類:义师
《漢語大詞典》:义军(義軍)
(1).义师。晋书·桓玄传:“义军乘风纵火,尽鋭争先, 玄 众大溃。”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詔大括天下将吏及民间马;又发民为兵,每七户出征夫一人,自备鎧仗,谓之义军。” 宋 马令 《南唐书·节义传》:“ 周 人来侵 淮 南,民自相结为队伍,以拒 周 师,谓之义军。”
《漢語大詞典》:义戈(義戈)
犹义师。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 李贤 注:“以义举兵,乘风云之会也。”
分類:义师
《漢語大詞典》:义师(義師)
为正义而战的军队。《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及 金 虏剪中国如枯槁,公又欲率义师以沮遏其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邓燿:“司空举义师伐之。”
分類:军队义师
《漢語大詞典》:起义(起義)
(1).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2).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萧队长 接着说道:‘“中央军”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
(3).指显露文意。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九·富字义非:“礼记·祭义註曰:‘臣能世禄曰富’,未尝以‘田’字起义。”
《漢語大詞典》:赴义(赴義)
(1).犹仗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 ” 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 班 字 季皮 , 太山 人,少与 山阳 度尚 、 东平 张邈 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 清 姚清华 《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
(2).参加义举;参加义师。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北齐书·薛嘉族传:“属 高祖 在 信都 , 嘉族 闻而赴义。”南史·刘锺传:“及义旗建,帝拔 钟 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乡人赴义者,并可依 刘主簿 。’”
(3).就义。 清 秦瀛 《五人墓》诗:“呜呼五人市侩徒,一旦赴义同捐躯。”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六章:“现在,我总算可以从容赴义了!”
(4).指吊丧。 汉 晋 时,对上司吊丧送葬,为当然之义务,故称。 晋 陶潜 《孟府君传》:“君尝为刺史 谢永 别驾, 永 , 会稽 人,丧亡;君求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