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举趾(舉趾)
(1).举足;抬脚。《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朱熹 集传:“举趾,举足而耕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 卫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曷不一举趾,纵望渊与岑。”
(2).指举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脣为天下之所传。”
分類:举足举动
《國語辭典》:举止(舉止)  拼音:jǔ zhǐ
言语行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举止外像,一些不差,就是神色里边,有些微不像处。」
《漢語大詞典》:翘足(翹足)
(1).举足。形容时间短暂。旧唐书·陆贽传:“覆亡之祸,翘足可期。” 唐 刘得仁 《陈情上李景让大夫》诗:“从兹更无限,翘足俟为霖。”参见“ 翘足而待 ”、“ 翘陆 ”。
(2).形容盼望仰慕之切。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望 给园 而翘足,相 鷲岭 而载怀,愿一拜临,启伸宿惑。”
《漢語大詞典》:跂足
(1).踮起脚跟。《诗·卫风·河广》“跂予望之” 汉 郑玄 笺:“跂足则可以望见之。”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板籍等事札子》:“今论次已定,宣布有期,四方顒顒,跂足而望。” 清 陈天华 《纪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立在后者,为前者所蔽,跂足而望。”
(2).喻盼望,期望。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投躯不愆於羽檄,跂足惟俟於牙璋。”
(3).举足。比喻时间短。新唐书·郭孝恪传:“ 孝恪 上謁 秦王 ,进计曰:‘ 王世充 力竭计穷,其面缚可跂足待。’”新唐书·宋申锡传:“宦官 马存亮 争曰:‘谋反者独 申锡 耳,当召南司会议,不然,京师跂足乱矣。’”
(4).一足独立。 清 曹寅 《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二:“流观山海后,跂足咏 荆軻 。” 柴萼 《梵天庐丛录·新安四巧工》:“尝仿 汉 制作雁足鐙,其烛座鹤形跂足,高数尺许,独立不仆。”
《漢語大詞典》:跂踵
(1).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宋 苏轼 《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因修廨宇书》:“日与吏民延颈跂踵,虽大旱望云,执热思濯,未喻其急也。” 元 元明善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秦 蜀 士女,跂踵引领。”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天下之士,谁不扼腕跂踵而慕艳之?”
(2).举足。比喻顷刻。宋书·自序传·沈田子:“ 泓 丧旗弃众,奔还 霸 西, 咸阳 空尽,义徒四合,清荡餘烬,势在跂踵。”南史·张弘策传:“ 祏 怯而无断, 暄 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
(3).企求达到。南齐书·王僧虔传:“曲全者禄厚,艺妙者位优。利以动之,则人思刻厉。反本还源,庶可跂踵。” 宋 范仲淹 《四德说》:“后之人孰能生知,宜乎跂踵而勤行矣。”
(4).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十里,曰 復州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跂踵》:“青耕御疫,跂踵降灾。”
(5).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跂踵国 在 拘缨 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 大踵 。” 郭璞 注:“其人行,脚根不著地也。”
(6).指边远化外之地或化外之人。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 丹徼 、 青丘 之野, 跂踵 、 反舌 之民。” 谭作民 噩梦诗:“ 蓐收 凛命舞节旄,挺鉞立斩 蛮蛮 、 獙獙 兼 跂踵 。”
《漢語大詞典》:举武(舉武)
举足;举步。武,步武。 宋 杨万里 《豫章光华馆苦雨》诗:“举武便可至,登临亦无由。” 元 王恽 《挽漕篇》:“咫尺远千里,跬步百举武。”
《漢語大詞典》:跷足(蹺足)
亦作“蹻足”。
(1).跛足。 清 赵翼 《行围即景·跳跎》诗题注:“蹻足者跃过驼背。”
(2).踮起脚跟。参见“ 蹺足抗首 ”。
(3).举足。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战国策“跼足”:“跼与蹻同。蹻足,举足也。”参见“ 蹺足抗手 ”。
《漢語大詞典》:跷足抗首(蹺足抗首)
亦作“蹻足抗首”。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跷足抗手(蹺足抗手)
亦作“蹻足抗手”。 手舞足蹈貌。 明 张居正 《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 成王 贤,其委任公不在 周公 下,薄海内外皆蹻足抗手,歌颂盛德。”
分類:手舞足蹈
《漢語大詞典》:腾迹(騰跡)
犹举足。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奋臂云兴,腾跡虎噬。”
分類:举足
《漢語大詞典》:局足(跼足)
(1).蜷曲其足。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今天下能不有万一於阁下之才略,而犹跼足帖胁,私自怜爱其志力哉?” 清 吴伟业 《海蛳》诗:“跼足蟠根固,容头掩的圆。”
(2).蹻足;举足。喻时间短暂。战国策·齐策五:“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 诸祖耿 集注引 王念孙 曰:“跼与蹻同。蹻足,举足也。”
《國語辭典》:高蹈  拼音:gāo dào
1.远行。《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
2.比喻隐居。晋。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赋诗归来,高蹈独善。」
3.超越群伦。唐。韩愈 荐士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漢語大詞典》:一蹙
亦作“ 一蹴 ”。 谓一举足,一踢。常以喻事情轻而易举。南史·刘瑀传:“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与駑马争路?”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玉娇梨》第三回:“回去与寄居固好,但二处皆道路遥远,非一蹴可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如果突然发生战争, 唐 朝是没有兵备的国家,一蹴而倒的危险是存在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一:“好处诚然不是一跳就来或一蹴可达的……决不能如梦境中那样容易。”参见“ 一蹴而就 ”。
《國語辭典》:一蹴而就  拼音:yī cù ér jiù
踏一步就可以完成。形容事情很快就能完成。如:「人才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培育和训练。」也作「一蹴而得」。
《漢語大詞典》:翘陆(翹陸)
举足跳跃。语本庄子·马蹄:“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晋书·慕容垂载记:“失笼之鸟,非罗所羈,脱网之鲸,岂罟所制!翘陆任怀,何须闻也。”隋书·卢思道传:“失翘陆之本性,丧江湖之远情。”
分類:举足跳跃
《國語辭典》:抗足  拼音:kàng zú
翘起后跟。《文选。阮籍。诣蒋公奏记》:「群英翘首,俊贤抗足。」《文选。左思。吴都赋》:「虽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
分類:举足
《漢語大詞典》:轻蹻(輕蹻)
谓举足之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明 唐顺之 《希周兄八十》诗:“轻蹻三十年后事,已更惊看镜裡白。”
《國語辭典》:踏脚(踏腳)  拼音:tà jiǎo
旧时北方有炕,炕前置有一张矮脚椅子,方便人上下,称为「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