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岁(中歲)
(1).农业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礼·地官·均人》“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 汉 郑玄 注:“人食三鬴为中岁。”宋史·食货志上四:“ 熙河 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
(2).中年。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 唐 王维 《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明 吴承恩 《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國語辭典》:中身  拼音:zhōng shēn
1.身体的中段。《战国策。魏策四》:「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2.中年。《书经。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國語辭典》:中景  拼音:zhōng jǐng
镜头拍摄取景,调整到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國語辭典》:中世  拼音:zhōng shì
1.中古时代。《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夫中世之所敦,已为上世之所薄,况又薄于此乎!」
2.中叶、中期。《书经。无逸》:「昔在殷王中宗。」汉。孔安国。传:「殷家中世尊其德,故称宗。」《南史。卷七七。恩倖传。论曰》:「自宋中世以来,宰御朝政,万机碎密,不关外司。」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年中  拼音:nián zhōng
1.少壮时期。《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吾年中时,尝欲受其方,杨中倩不肯。」
2.一年之间。如:「将一个年度的国民所得除以同年度年中人口数,所得平均值即为平均国民所得。」《二十载繁华梦》第一回:「库书不过一个书吏,若不是靠著侵吞鱼蚀,试问年中如许进项,从那里得来?」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蚕丛氏 。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 萧鑑 刺 益 ,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 蚕丛氏 之墓。 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 青神 ,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分類:教民蚕桑
《國語辭典》:老生  拼音:lǎo shēng
1.戏剧中扮演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多属正面人物,依年龄的不同,而戴黑须、黪须或白须加以区别。《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鲍文卿近前一看,原是他同班唱老生的蕃鬋子。」也作「须生」。
2.老人之自称。《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旁人閒话,说破财主行踪;小子无良,弄得老生扫兴。」
《國語辭典》:老生常谈(老生常談)  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老书生的寻常言论。比喻时常听到,了无新意的老话。《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邓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也作「老生常谭」。
《國語辭典》:强壮(強壯)  拼音:qiáng zhuàng
1.健壮有力。唐。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诗:「幸遇芳菲日,犹当强健时。」《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其时李傕、郭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杀之,强壮者充军。」
2.语本《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指壮年、中年。南朝陈。徐陵〈让左仆射初表〉:「若思强壮,固无耆老。」
《國語辭典》:后辈(後輩)  拼音:hòu bèi
1.后代子孙。如:「他们宗族的后辈众多,且人才济济。」
2.后进之人。指同道中年轻或资历较浅的人。唐。韩愈 答刘正夫书:「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耶?」也称为「后进」。
《漢語大詞典》:过中(過中)
(1).过了中年。《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淹蹇留而无成。” 王逸 注:“年已过半。”
(2).过半。 宋 张耒 《上元》诗之一:“清晨謁帝 大明宫 ,拜赐归来夜过中。”
(3).超过适当的限度。 元 姚燧 《江汉堂记》:“人见其不俭不及,不丰过中。” 元 姚燧 《国子司业滕君墓碣铭》:“刑或过中,必揆以义。”
《國語辭典》:阁老(閣老)  拼音:gé lǎo
1.唐代称任事很久的中书、门下两省的舍人为「阁老」。后尊称宰相为「阁老」。《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
2.明、清时,称入阁办事的大学士为「阁老」。《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却说保安州父老闻知沈经历为上本参严阁老,贬斥到此。」
《國語辭典》:师弟(師弟)  拼音:shī dì
1.师父和徒弟,老师和学生。如:「师弟二人下棋。」《西游记》第二六回:「镇元子正与唐僧师弟闲叙,闻报,即降阶奉迎。」
2.同一师门比自己年纪小或受业晚的男子。《水浒传》第五回:「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
3.指年龄比自己小的,老师的儿子。
《國語辭典》:老宿  拼音:lǎo sù
高僧或年老的学者。《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于时曹爽辅政,以范乡里老宿,于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宋。苏轼 赠惠山僧惠表诗:「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國語辭典》:潘鬓(潘鬢)  拼音:pān bìn
比喻鬓发斑白,年华老去。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𡩋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分類:中年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