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两鬓(两鬓)
魏晋 陶潜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分类:两鬓
《漢語大詞典》:平头(平頭)
(1).凡计数逢十,如十、百、千、万等不带零头,俗谓之齐头,亦称平头。 唐 白居易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诗:“青山举眼三千里,白髮平头五十人。” 元 燕公楠 《摸鱼儿》词:“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悵望 荆楚 。” 清 赵翼 《五十初度》诗:“里居荏苒四经春,忽作平头五十人。”
(2).作诗的声病之一。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製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3).头巾名。参见“ 平头小样巾 ”。
(4).代指奴仆。 宋 陆游 《兀坐久散步野舍》诗:“赤脚舂畲粟,平头拾涧柴。”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回求马仆》:“好教你垂鞭接马玉童扶,衣箱别有平头护。” 清 钱谦益 《〈唐祖命诗稿〉序》:“ 祖命 别余之 溧水 ,而遣平头裹粮以候余文。” 清 黄景仁 《苦暑行》:“平头摇扇不可得,拔剑驱蝇聊尔尔。”参见“ 平头奴子 ”。
(5).犹平常,普通。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6).谓不分高低。 史芬 《罗炳辉将军生平》二:“官司判了个平头,双方都没输赢。”
(7).男子发式。顶上头发留的稍长,剪平,从脑后到两鬓的头发全部推光。
《漢語大詞典》:平头小样巾(平頭小樣巾)
头巾名。新唐书·车服志:“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於庶人。”
分類:头巾
《漢語大詞典》:平头奴子(平頭奴子)
不戴冠巾的奴仆。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珊瑚掛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唐 李白 《梁园吟》:“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邵瑞彭 《北行杂诗》:“平头奴子二三辈, 吴 语喁喁足解嘲。”亦作“ 平头奴 ”。 唐 丘为 《冬至下寄舍弟时应赴入京》诗:“适远纔过宿舂料,相随唯一平头奴。”
《漢語大詞典》:蝉鬓(蟬鬢,蟬髩)
亦作“ 蝉髩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魏文帝 宫人絶所宠者,有 莫琼树 、 薛夜来 、 田尚衣 、 段巧笑 ,日夕在侧, 琼树 乃製蝉鬢。縹眇如蝉翼,故曰蝉鬢。” 南朝 梁元帝 《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鬢,笑罢敛蛾眉。” 唐 温庭筠 《咏春幡》:“碧烟随刃落,蝉髩觉春来。”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睡起惺忪强自支,緑倾蝉鬢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
《漢語大詞典》:点鬓
点染两鬓。 宋 刘克庄 《鹊桥仙·戊戌生朝》词:“玄花生眼,新霜点鬢。”也指花白的鬓发。 清圣祖 《杨家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之一:“光阴犹似当年景,自觉频催点鬢疏。”
《漢語大詞典》:水马(水馬)
(1).古代传说中一种生在水中的怪兽。山海经·北山经:“﹝ 求如之山 ﹞ 滑水 出焉……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神霄宫》:“泥牛吼月空长叹,水马嘶风漫可怜。”
(2).水黾的一种。身褐色,腹白色,两鬓,四足;常逆流疾步,轻快如飞。俗称水划虫。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四十韵》:“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檣乌。” 仇兆鳌 注:“﹝水马﹞盖虾虫之类。” 宋 韩琦 《凉榭池上》诗:“游鳞惊触緑荷香,水马成羣股脚长。”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水黾
(3).海马的别名。见本草纲目·鳞四·海马
(4).一种轻快的船。多供竞渡用。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鳬,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全唐诗》卷七九六载《午日诗》:“兰汤备浴传 荆 俗,水马浮 江 弔 屈 魂。”
《漢語大詞典》:眼梢
亦作“ 眼稍 ”。 靠近两鬓的眼角。 明 吴炳 《绿牡丹·谈心》:“儿曹,次第高,丢人眼梢,乔妆做许多般内家腔调。”《西游补》第七回:“俺把眼稍儿斜一斜,他又道万岁爷爷,我是 秦王 子婴 ,投降万岁爷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须知有一种不自重的女子,专欢喜涂脂抹粉,见了人,故意的扭扭捏捏,躲躲藏藏,他却又不好好的认真躲藏,偏要拿眼梢去看人。”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从眼梢瞥了 露西 一下,没有言语,便回过头去。”
《漢語大詞典》:鬓髻(鬢髻)
亦作“鬂髻”。 挽在两鬓的发髻。 清 顾禄 清嘉录·百花生日:“《宣府志》:花朝节,城中妇女剪綵为花,插之鬢髻,以为应节。” 清 陆圻 《新妇谱·妆饰》:“但衣粧鬂髻,各家风尚不同,又宜请教於姑,随其指示。”
《漢語大詞典》:水鬓(水鬢)
亦作“ 水髩 ”。古代妇女以刨花水涂搽两鬓,梳理后服贴整齐而有光泽,因称妇女之鬓角头发为“水鬢”。 元 王和卿 《一半儿·题情》曲:“鸦翎般水鬢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生的长跳身材,紫膅色瓜子脸,描的水髩长长的。”
《漢語大詞典》:挑鬓头(挑鬢頭)
旧时女子以骨针支两鬓,使两边隆起的发式。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鬢头。”
《漢語大詞典》:外眦(外眥)
靠近两鬓的眼角。灵枢经·癫狂:“目眥外决於面者为鋭眥,在内近鼻者为内眥。上为外眥,下为内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