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复道(復道)  拼音:fù dào
楼阁间相连通行的道路。《汉书。卷八一。孔光传》:「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也作「复道」。
《國語辭典》:复道(複道)  拼音:fù dào
楼阁中上下重叠的通行道路。《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官,及閒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也作「复道」、「复陆」。
《國語辭典》:重明  拼音:chóng míng
1.眼中有两个眸子。《淮南子。脩务》:「舜二瞳子,是谓重明。」
2.日月之光。《易经。离卦。彖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
《國語辭典》:复壁(複壁)  拼音:fù bì
二层的墙壁,中空,可以藏匿人或物。《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隋书。卷五五。尔朱敞传》:「敞再拜哀求,长孙氏悯之,藏于复壁。」也称为「夹壁」、「假墙」。
《漢語大詞典》:重英
(1).谓矛柄上有两重画饰。《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毛 传:“重英,矛有英饰也。” 郑玄 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 马瑞辰 通释:“重英宜谓矛有重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参阅 高亨 《诗经今注》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重英曲瑵之饰,絶景遗风之骑。” 张铣 注:“重英,綵画之矛也。” 明 王慎中 《海上平寇记》:“重英之矛,七注之甲。”
(2).犹繁花。 唐肃宗 《延英殿玉灵芝》诗:“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漢語大詞典》:复寝(復寢)
有两重屋檐的居处。復,通“ 复 ”。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期而小祥,居堊室,寝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復寝;中月而禫,禫而牀。”
《漢語大詞典》:陶丘
(1).两重的山丘。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 邢昺 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者,名陶丘。” 郝懿行 义疏:“陶从匋,匋是瓦器,丘形重累似之。”
(2).古地名。在今 山东 定陶 西北。书·禹贡:“导 沇水 ,东流为 济 ,入于 河 ,溢为 滎 ,东出于 陶丘 北。”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曰:“今 济阴 定陶城 中有 陶丘 。”后汉书·明帝纪:“ 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 李贤 注引 孙炎 曰:“形如累两盂也。”
(3).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陶丘德 ; 汉 有侍御 陶丘仁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重表
指高祖、曾祖以来的中表亲。一说两重表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曾祖之姊妹:“ 杜 诗云:‘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则 王砅 乃其曾祖之姊妹之元孙也。与祖之姊妹之曾孙,乃父之姊妹之孙,其称谓自当有别,故加一‘重’字而称之曰‘重表姪’……由此知,高曾以来之中表亲,皆当称曰‘重表’。”
《漢語大詞典》:合甲
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合甲,削革里肉,但取其表,合以为甲。”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长旍析鸟羽,合甲抱犀鳞。” 清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卷七:“犀甲兕甲皆单而不合,合甲则一甲有两甲之力,费工多而价重。”
《漢語大詞典》:重桴
两重檩条(桁条)。古代建筑常有檐檩及挑檐檩,有时可用两根。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双枚既脩,重桴乃饰。” 李善 注:“双枚,屋内重檐也。重桴,重栋也。在内谓之双枚,在外谓之重桴。言重檐既长,因达于外,而重栋以施彩饰也。” 吕延济 注:“双枚,屋内两重作梁也。重桴,在外作两重牵也。”
分類:两重建筑
《国语辞典》:居不重席  拼音:jū bù chóng xí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约。《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也作「居不重茵」。
《国语辞典》:居不重茵  拼音:jū bù chóng yīn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俭约。晋。陈元达〈谏起凰仪楼〉:「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也作「居不重席」。
《漢語大詞典》:劳动二重性(勞動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两重属性。 马克思 发现了劳动二重性,为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奠定了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