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漢語大詞典》:洞庭湖
在 湖南省 北部、 长江 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湘 、 资 、 沅 、 澧 四水汇流于此,在 岳阳县 城陵矶 入 长江 。湖中小山甚多,以 君山 最为著名。沿湖有 岳阳楼 等名胜古迹。 明 徐元《八义记·山神点化》:“三醉 岳阳 人不识,朗吟飞过 洞庭湖 。”
《漢語大詞典》:太湖
湖名。古称 震泽 、 具区 、又称 五湖 、 笠泽 。地跨 江苏 、 浙江 二省。它承受 大运河 和 苕溪 来水,主要由 黄浦江 泄入 长江 。洪水期湖面2213平方公里,旧时称三万六千顷,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岛屿有48个,以 洞庭东山 、 洞庭西山 、 马迹山 、 鼋头渚 为最著。烟波浩渺,景色多姿,自古称胜景。
分類:震泽太湖
《漢語大詞典》:东山(東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漢語大詞典》:出山
(1). 晋 谢安 神识沉敏,少有重名,高卧 东山 ,屡辟不出。及 桓温 请为司马,始出仕治事,终为朝廷重臣。见晋书·谢安传。后以“出山”比喻出仕或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种事情。 宋 陈与义 《出山道中》诗:“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 文毅 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老残游记》第四回:“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将来如要出山,再为奉恳。” 巴金 《灭亡》:“然而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觉得他有非常之才,不出山济世,未免可惜,也曾劝他出来做一点事。”
(2).谓在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 唐 崔峒 《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出山逢乱世,乞食觉人稀。”《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方才想起:‘临出山时,仙长传授我的偈语,第二句道“听简而问”。’”
(3).冒出新山。由于部分地壳隆起或火山爆发而造成。
《漢語大詞典》:云门(雲門)
(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古文苑·孔融〈杂诗〉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闕。”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
(3). 汉 云阳县 的城门。文选·班彪〈北征赋〉:“歷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注:“ 云阳 ,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 。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汉书: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
(4).山门。借指寺庙。 唐 杜甫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陆龟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远相寻者》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 唐 尚颜 《寄荆门郑準》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6). 蜀 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 。” 倪璠 注:“此以《蜀都赋》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 。” 唐 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 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
(7).指谷口。 晋 惠远 《庐山东林杂诗》:“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闢。” 唐 马戴 《早发故山作》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 。山有 云门寺 。 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梁书·文学传下·王籍:“﹝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諮议参军,随府 会稽 。郡境有 云门 、 天柱山 , 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调歌头·寿赵文昌》词:“胸有 云门 禹穴 ,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写琅玕。”
(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 。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 云门 得暂停。”
(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 。 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 云门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宋 陈师道 《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訶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 云门宗 ”。
(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东岩(東巖)
(1).东边的山。 唐 王勃 《送卢主簿》诗:“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巖富松竹,岁暮幸同归。”此当指 长安 东边的 骊山 。
(2).山名。一名 东山 ,又名 圣冈山 。在 四川省 乐山 。参见“ 东巖酒 ”。
《漢語大詞典》:东岩酒(東巖酒)
古代 四川 嘉州 (今 乐山 )城东 佛峡 所产的名酒。 宋 苏轼 《送张嘉州》诗:“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巖酒。”自注:“ 佛峡 人家白酒旧有名。” 查慎行 注:“《方舆记》:‘ 东巖 在 嘉州 城东 佛峡 ,即 圣冈山 。’巖半有洞,出泉清洌,宜酿。”
《漢語大詞典》:谢墅(謝墅)
(1). 晋 谢安 在 会稽 东山 及 建康 俱有别墅,后人概称“谢墅”。借指高门世族的第宅。 唐 李商隐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诗:“ 谢 墅 庾 楼相弔后,自今岐路各西东。”
(2). 谢灵运 在 会稽 的住宅。亦代称贵族家园。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 潘 园观种植, 谢 墅閲池塘。”
《漢語大詞典》:东山妓(東山妓)
(1).指 晋 谢安 在 东山 居住时所畜养的能歌善舞的女艺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谢公 在 东山 畜妓。 简文 曰:‘ 安石 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明 何景明 《寄怀端虚堂》诗:“ 谢安 亦有 东山 妓, 文举 元多 北海 宾。”
(2).泛指能歌善舞的女艺人。
《漢語大詞典》:雨蒙
1.语出《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郑玄笺:"我往之东山,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蒙蒙然,是尤苦也。"后用为表示战士征途之苦的典实。
《漢語大詞典》:还东山(還東山)
东晋 时, 谢安 尝辞官隐居 会稽 东山 ,后以“还东山”泛指退隐。《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偶与 张 邴 合,久欲还 东山 。” 李善 注:“ 东山 ,谓 会稽 始寧 也。 檀道鸞 《晋阳秋》曰: 谢安 有反 东山 之志,每形之於言。”
《漢語大詞典》:东土山(東土山)
指 东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南比照 会稽 东山 所筑之山。一名 土山 。 唐 李白 《东山吟》:“携妓 东土山 ,悵然悲 谢安 。” 王琦 注:“江南通志: 东山 ,在 江寧府 城东南三十里,一名 土山 。 晋 谢安 先隐居 会稽 东山 ,既出,心尝思忆,因筑土为山拟之,寄怀欣赏。晋书云 谢安 于 土山 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姪往来游集,即此地也。”
《漢語大詞典》:吴激
(1090-114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漢語大詞典》:东山再起(東山再起)
晋书·谢安传载: 安 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隐居 会稽 东山 ,年逾四十复出为 桓温 司马,累迁中书令、司徒等要职, 晋 室赖以转危为安。后以“ 东山 再起”指退隐复仕或失势后重新得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 东山 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马识途 《最有办法的人》:“于是 莫达志 怀着 东山 再起的伟大抱负,到601工地‘上任’去当材料员去了。”参见“ 东山 ”。
《漢語大詞典》:东山(東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沈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