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竞(不競)
(1).不争逐。管子·大匡:“﹝ 桓公 ﹞谓 管仲 曰:‘吾士既练,吾兵既多,寡人欲服 鲁 。’ 管仲 喟然叹曰:‘ 齐国 危矣!君不竞于德而竞于兵。’”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扬子云 括澹寡营,不竞时名。”
(2).不强;不振。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金史·哀宗纪赞:“ 金 人不竞,遂失故物。” 吴汝纶 《答严幼陵》:“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土之不竞,惧 炎 、 黄 数千年之种族,将遂无以自存。”
(3).谓竞争失利,犹言不胜。辽史·伶官传·罗衣轻:“上尝与太弟 重元 狎昵……又因双陆,赌以居民城邑。帝屡不竞,前后已偿数城。”
《漢語大詞典》:不掉
不振。 唐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撞宏声不掉,输邈澜逾杀。” 王伯大 音释:“不掉,不振也。”
《漢語大詞典》:清音
(1).清越的声音。《淮南子·兵略训》:“夫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清音浊。”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非必有丝竹,山水有清音。” 唐 张文姬 《沙上鹭》诗:“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郁达夫 《沉沦》一:“这幽谷深深,全充满了她的歌唱的清音。”
(2).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与浊音相对。
(3).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四川省 ,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漢語大詞典》:恹恹
(1).安详貌。尔雅·释训:“懕懕、媞媞,安也。” 郭璞 注:“皆好人安详之容。”说文·心部:“懕,安也……曰:‘懕懕夜饮。’”今本《诗·小雅·湛露》作“厌厌”。
(2).懒倦貌,精神不振貌。亦形容病态。 唐 韩偓 《春尽日》:“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懕懕。”一本作“ 厌厌 ”。
《漢語大詞典》:厌厌(厭厭)
整齐茂盛貌;秀美貌。《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緜緜其麃。” 郑玄 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
(1).安静;安逸。《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毛 传:“厌厌,安静也。” 晋 陶潜 《咏二疏》诗:“厌厌閭里欢,所营非近务。” 逯钦立 校注:“厌厌,安逸貌。”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凉夜厌厌露华冷,天淡淡银河耿耿。” 清 金人瑞 《宴胡侍御书堂》诗:“厌厌毕今夜,僕马汝先归。”
(2).微弱貌;精神不振貌。汉书·李寻传:“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曹蜍 李志 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明史·方献夫传:“虽执大政,气厌厌不振。”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女官则厌厌无生意,略无动作。”
(3).形容病态。 唐 韩偓 《春尽曰》诗:“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宋 欧阳修 《送张屯田归洛歌》:“季秋九月予丧妇,十月厌厌成病躯。”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这两日茶饭不进,厌厌瘦削。”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七幕:“她头上扎着一条手巾,身上披着一件斗篷,厌厌病容,弱不禁风的样子。”
(4).懒倦;无聊。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套曲:“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
(5).绵长貌。 南唐 冯延巳 《长相思》词:“红满枝,緑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吏散庭空雀噪簷,闭门独宿夜厌厌。”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不语恨厌厌,何人思故园。”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瑯琬琰。” 闻一多 《红豆》诗十一:“相思枕上的长夜,怎样的厌厌难尽啊!”
《漢語大詞典》:不扬(不揚)
(1).不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扬,伤也。” 孔颖达 疏:“《释詁》文扬与误为类,故为伤。谓不过误不损伤也。”
(2).不能散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3).不振作。 汉 严忌 《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4).亦作“ 不颺 ”。谓容貌不英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杜预 注:“颜貌不显扬。” 唐 裴度 《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金史·后妃传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诸嬖:“ 海陵 尝曰:‘ 餘都 貌虽不扬,而肌肤洁白可爱。’”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时 曹丞相 要接见你们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相貌不扬,便请我的老师 清河崔琰 来代替他。”
《漢語大詞典》:奄奄
(1).气息微弱貌。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宋 王安石 《秋热》诗:“老衰奄奄气易夺,抚卷岂復能低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颅骨破裂,仅奄奄存一息。”
(2).衰弱不振。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荀罃》:“ 宋 儒乃以 城濮 志战,咎 晋文 非王者之师。噫!有此议论,所以养成 南宋 为不战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文学》第二期先呈稿十篇,被抽去其半,则结果之必将奄奄无生气可知。”
《漢語大詞典》:暮气(暮氣)
(1).黄昏时的雾霭。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暮气起兮远岸黑,阳精灭兮天际红。” 宋 陆游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诗:“林峦巉絶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
(2).比喻不振作的精神状态和疲塌不求进取的作风。孙子·军争:“是故朝气鋭,昼气惰,暮气归。” 宋 陆游 《自咏》:“俚声不办谐《韶》《頀》,暮气寧能彻斗牛。” 明 史可法 《请出师讨贼疏》:“大变之初,黔黎洒泣,绅士悲哀,痛愤相乘,犹有朝气;今兵骄餉詘,文恬武嬉,顿成暮气矣。”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 蔡先生 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
《漢語大詞典》:不振
(1).不振作,不兴旺。孔丛子·执节:“当如今日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 晋 割地以求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南越 宾服, 羌 僰 入献, 东甌 入降,广 长榆 ,开 朔方 , 匈奴 折翅伤翼,失援不振。”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后帝师以国事不振,奔还其国,其教遂废。”
(2).不可拯救。史记·酷吏列传:“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
《漢語大詞典》:烂熟(爛熟)
(1).果实熟透或肉、菜等煮得极熟。 唐 沈彬 《洪州解至长安初举纳省卷梦仙谣》:“玉殿大开从容入,金桃烂熟没人偷。” 宋 苏轼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堦红。”《说岳全传》第六十回:“连夜将麻皮揉得粉碎,鱼胶熬得烂熟。”
(2).极其透彻周详;极其熟悉、熟练。北齐书·王晞传:“我少年以来,閲要人多矣,充詘少时,鲜不败绩。且性实疏缓,不堪时务,人主恩私,何由可保,万一披猖,求退无地。非不爱作热官,但思之烂熟耳。” 宋 陆游 《醉中浩歌罢戏书》诗:“老眼閲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楔子:“念《千字文》‘天地玄黄’,烂熟就如流水。”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他的话像背得烂熟的一首诗似的,由心中涌了出来。”
(3).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今天下之士烂熟委靡,诚可厌恶。”
《漢語大詞典》:疲薾
亦作“ 疲苶 ”。
(1).困惫。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緇磷谢清旷,疲薾慙贞坚。”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疲苶竟何人,洒涕 巴 东峡。” 宋 司马光 《夏夜》诗:“欹倾依曲几,暂尔苏疲苶。” 缪荃孙 《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七》:“弟二月中,病怔忡少寐,近饵 陈比部 药,稍愈。然疲苶不能应务。”
(2).不振作,无生气。 唐 皮日休 《二游诗·任诗》:“以斯为思虑,吾道寧疲薾。”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然皆五言独造,至七言俱疲薾不振矣。”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非有红炉点雪之襟宇,则方欲驰骋,忽尔蹇躓;意在矜庄,祗成疲苶。”
《漢語大詞典》:病恹恹(病懨懨)
亦作“ 病厌厌 ”。 病弱精神不振貌。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把酒送春惆悵甚。长恁,年年三月病厌厌。” 元 贯云石 《一枝花·离闷》套曲:“病懨懨损容颜,闷昏昏多少愁烦。” 沙汀 《酒后》:“老太婆忽然病恹恹走过来。”
《漢語大詞典》:委靡
(1).柔顺。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人述梦》诗:“雅步极嫣妍,含辞恣委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一日即位,无所易置,左右驱使皆委靡听顺,无一人敢偃蹇者。”
(2).颓唐,不振作。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明史·范济传:“邇来士习委靡,立志不弘,执节不固。” 沙汀 《催粮》:“ 汪二 是个矮架子青年农民,骨骼宽大,气色却很委靡。”
《漢語大詞典》:全清
音韵学用语。指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帮、非、端、知、见等声母均是全清声母。
《漢語大詞典》:失神
(1).形容精神不振或精神状态不正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刘大宾》:“ 周公 以其怪,令二人不復相见, 杏花 从此失神。”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文清 失神地站起来,缓缓地向自己的卧室走。”
(2).常指眼睛没有神彩。 巴金 《家》二十:“ 觉民 把失神的眼光定在 觉慧 的苍白的脸上。”
(3).疏忽;不注意。如:我一失神,就滑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