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印绶(印綬)  拼音:yìn shòu
印信和系在印信上的丝带。《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其后公孙述数出兵汉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绶授嚣。」《三国演义》第二回:「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
《漢語大詞典》:金徽
(1).琴上系弦之绳。 南朝 梁元帝 《秋夜》诗:“金徽调玉軫,兹夕抚离鸿。”
(2).指用金属镶制的琴面音位标识。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蜀 中 雷氏 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
(3).借指琴。 唐 黄滔 《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 明 汤式 《一枝花·素兰》曲:“纬天经地 鲁 仲尼 ,也将他演入金徽。”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
《漢語大詞典》:琴徽
(1).琴上系弦之绳。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 唐 颜师古 注:“徽,琴徽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扬雄传》:‘高张急徽’。注,琴徽也。按:琴軫繫弦之绳,谓之徽。”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小妇新粧冶,拂匣动琴徽。” 唐 张祜 《乐静》诗:“发匣琴徽静,开缾酒味真。”
(2).指琴弦音位的标志。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圆星点,用贝壳、磁或金属镶制而成。 宋 梅尧臣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巖屋。” 明 李东阳 《生日自述并答雅怀》诗:“家藏笔法犹存谱,手按琴徽错记絃。”
《漢語大詞典》:腰绖(腰絰)
旧时丧服上系于腰间的麻带或草带。仪礼·丧服“苴絰杖绞带,冠绳缨,菅屨者” 汉 郑玄 注:“麻在首在腰,皆曰絰……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项,要絰象大带。”要,同“ 腰 ”。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腰絰者,以代绅带也。所以结之何?思慕肠若结也。”儒林外史第六回:“问毕,换了孝巾,繫了一条白布的腰絰,走过那边来。”
《漢語大詞典》:赤绶(赤綬)
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诸侯王赤綬。”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赤綬紫驳,星含露分。” 明 高启 《送董湖州》诗:“五马贵专城,花兼赤綬明。”
《國語辭典》:飞軨(飛軨)  拼音:fēi líng
车轴上的装饰。汉。枚乘 七发:「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轮贰辖,疏毂飞軨。」
《漢語大詞典》:玄紞
(1).古代礼冠上系塞耳玉的丝带。国语·鲁语下:“王后亲织玄紞。” 韦昭 注:“説云:‘紞,冠之垂前后者。’ 昭 谓:紞,所以悬瑱当耳者也。”晋书·礼志下:“﹝ 惠帝 ﹞加冕讫,侍中繫玄紞。”
(2).古代有皇后亲织玄紞之事,后因以玄紞指女红。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废其玄紞之务。”梁书·皇后传·丁贵嫔:“玄紞莫脩,褘章早缺。”
《漢語大詞典》:领系(領係)
亦作“ 领係 ”。 衣服上系领的带子。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替你妹子提领系,整釵鐶。”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四折:“推那领係眼落处,採揪毛那击腰行行恰跨骨,我这般拈拈恰恰有甚难当处?”
《國語辭典》:霞头(霞頭)  拼音:xiá tóu
染布时,附缀于布帛上,用以标识物主姓氏的小布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三。半山老人一》:「世传霞头隐语,是半山老人作,云:『生在色界中,不染色界尘。』」《通俗编。服饰》:「霞头者,帛角识物主姓氏处,染时先以草缠结之,使不漫灭。」
《國語辭典》:轴子(軸子)  拼音:zhóu zi
1.贯穿车轮中心,用以使车轮平顺转动的圆柱形物件。也称为「轴儿」。
2.安装在字画下端,便于捲起的圆杆。
《漢語大詞典》:瑕头(瑕頭)
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八:“染物瑕头谜云:‘在染何曾染,无生独得生,有人来解结,见姓见分明。’”
《國語辭典》:一发千钧(一髮千鈞)  拼音:yī fǎ qiān jūn
用一根头发绑住千钧重的东西。语本《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比喻情况十分危急。《孽海花》第二九回:「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在他国内,私行捕禁,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万一漏了些消息,连累和议,不是玩的!」也作「千钧一发」。
《国语辞典》:腰金紫绶(腰金紫绶)  拼音:yāo jīn zǐ shòu
一种官服。腰佩金印,上系紫绶。《孤本元明杂剧。贫富兴衰。第二折》:「几时得换却腰金紫绶新。万里鹏程云路稳。」
《漢語大詞典》:百岁索(百歲索)
儿童颈臂上系的彩绳。 浙江 风俗,农历五月五日,儿童颈臂缚以彩丝,云可以避邪延寿,名“百岁索”。
《國語辭典》:屩鼻  拼音:jué bí
鞋头突出的部分。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下》:「屩鼻不能达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