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沈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漢語大詞典》:九宫
(1).术数家所指的九个方位。《易》纬家有“九宫八卦”之说,即离、艮、兑、乾、坤、坎、震、巽八封之宫,加上中央宫。灵枢经·九宫八风:“九宫八风。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仓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摇,中央;冬至一,叶蛰,北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春八,天留,东北方。”后汉书·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李贤 注:“《易乾凿度》曰:‘ 太一 取数以行九宫。’ 郑玄 注云:‘ 太一 者, 北辰 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於中央。中央者, 北辰 之所居,故谓之九宫。’”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六甲五行之象,九宫八卦之方,各静封隅,永垂贞吉。”
(2).古代算法名。旧题 汉 徐岳 《数术记遗》卷一:“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甄鸾 注:“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三国志·吴志·赵达传:“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3).道家语。三光、三宝、三生的合称。黄庭内景经·五行“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引《玄妙经》:“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合三者为九宫。”
(4).指 唐 时的九宫神坛。 玄宗 天宝 三年置。其名为: 太一 、 天一 、 招摇 、 轩辕 、 咸池 、 青龙 、 太阴 、 天符 、 摄提 。参阅旧唐书·礼仪志四
(5).舞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上元舞者, 高宗 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七政,八风,九宫。”
(6).曲调名。黄钟宫、仙吕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五宫双调、大石调、越调、商调,合称九宫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参见“ 九宫十三调 ”。
(7).九宫格的简称。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上:“更以朱界九宫移其字,每日习四字,每字连书百数,转峯佈势,必尽合於本乃已。”参见“ 九宫格 ”。
(8).中国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和“士”活动的地区。
《漢語大詞典》:皇帝
(1).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 苗 。”
(2).三皇五帝的省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 丘 也何足以知之。” 成玄英 疏:“虽復三皇五帝,乃是圣人,而詮辩至理,不尽其妙。听荧至竟,疑惑不明。”一说,即 黄帝 。 陆德明 释文:“皇帝,本又作 黄帝 。” 郭庆藩 集释引 卢文弨 曰:“皇、黄通用,今本作‘黄帝’。”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昔 皇帝 使 伶伦 自 大夏 之西、 崑崙 之阴,取竹於 嶰谷 生,其窍厚均者。”一本作“ 黄帝 ”。
(3).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始自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高祖本纪:“甲午,乃即皇帝位 氾水 之阳。”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其次称王。 秦 承三王之末,为 汉 驱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为号。 汉高祖 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 北京 有个皇帝,你也没见过,你也説是没有的吗?”
(4).旧时借指赌场上的庄家。《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我打摊打得气闷,既然要打摊,须得让我做皇帝。”
《漢語大詞典》:皇纲(皇綱)
(1).谓三皇五帝的纲纪。文选·班固〈答宾戏〉:“廓帝紘,恢皇纲。” 吕向 注:“言开大五帝三皇之纲纪也。”后汉书·崔駰传:“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绪,帝纪乃设。”
(2).朝廷的纲纪。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在 汉 之季,皇纲幅裂。” 唐 杜甫 《北征》诗:“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皇纲不振,大宇中倾。”
《漢語大詞典》:九主
指三皇五帝及 夏禹 。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九主者,三皇五帝及 夏禹 也。”一说指历代九种类型的人主。 裴骃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漢語大詞典》:三方五氏
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讳,称三皇五帝为三方五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噫,尔何不学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称,恐是后人妄称。”
《漢語大詞典》:三皇五帝
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吕氏春秋·禁塞:“上称 三皇 王帝 之业,以愉其意。” 唐 杜甫 《剑门》诗:“ 三皇 五帝 前,鸡犬各相放。”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自从 盘古 开天地, 三皇 五帝 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详“ 三皇 ”、“ 五帝 ”。
《漢語大詞典》:三五之隆
三皇五帝之盛世。汉书·郊祀志下:“夫 周 秦 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 颜师古 注:“三谓三皇,五谓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