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摩
(1).三昧。 金 王良臣 《牧牛图》诗:“三摩不受一尘侵,本分功夫日念深。”详“ 三昧 ”。
(2).奥妙。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诗家格律甚精,不避空虚三昧;而禪家机锋相触,原具《风》《雅》三摩。”
分類:奥妙三昧
《漢語大詞典》:三昧
(1).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 、 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2).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 、 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3).指三昧真火。《封神演义》第八回:“ 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漢語大詞典》:三摩地
三昧。《楞严经》卷六:“彼佛教我,从闻思脩,入三摩地。” 宋 向子諲 《南歌子·韩公圭近有提举广东市舶之命因赋是词》:“我入三摩地,人疑小有天。”
分類:三昧
《漢語大詞典》:三昧
(1).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 、 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2).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 、 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3).指三昧真火。《封神演义》第八回:“ 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漢語大詞典》:庄严(莊嚴)
(1).装饰端正。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王太后皆庄严,将入朝。”
(2).庄重而严肃。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殯葬之。”朱子语类卷八七:“人不可以不庄严,所谓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张天翼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的态度很庄严。”
(3).指文辞典雅庄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盖其文虽格律稍疎,然词藻庄严絶俗,因擢为第一人。”
(4).指建筑物壮盛严整。宋书·夷蛮传·呵罗陁国:“城郭庄严,清浄无秽。”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但见兰若庄严,莲臺整肃。”
(5).佛教谓用善美之物盛饰国土。《阿弥陀经》:“ 舍利弗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6).谓建筑寺塔,装饰佛像。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有三层塔一所,未加庄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於 归化城 立庙,以八寳庄严佛像。”
(7).指佛菩萨像端庄威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见 观自在菩萨 妙相庄严,威光赫奕。”
(8).佛教谓以福德等净化身心。有戒、三昧、智慧、陀罗尼四种庄严。见《大集经》卷一。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宜春耐夏,多福庄严,富贵长年。”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身体端正,福德庄严。”
(9).佛教语。指宏伟精妙境界。 锺动 《香江冬夜临海望月》诗:“何不策高足,竞此庄严界。”
《漢語大詞典》:三摩钵提(三摩鉢提)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 钵 ”。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楞严》有三摩钵提,《圆觉》有三摩钵提,《涅槃》改为毘婆舍那。三摩钵提,翻观也;毘婆舍那,翻观幻也。”参见“ 三昧 ”。
《漢語大詞典》:三昧
(1).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晋 慧远 《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妙真 、 普济 ﹞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 昶 之绩而嗣 忠 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迴六贼为六神,迴烦恼作菩提,迴无明为大智。”
(2).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説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 、 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3).指三昧真火。《封神演义》第八回:“ 太一真人 动了心中三昧, 毘芦仙 亦显神通。”
《漢語大詞典》:雨天三昧
世尊将说《法华经》入三昧之时,天雨四种之花。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佛说阿弥陀经。后用以称自然现象的变幻。 宋 陶穀 清异录·雨天三昧:“ 闽 昶 ( 孟昶 )春餘宴后苑,飞红满空, 昶 曰:‘《弥陀经》云:“雨天曼陀罗华”,此景近似。今日观化工之雨天三昧,宜召六宫设三昧燕。’”
分類:世尊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