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逸兽(逸獸)
(1).奔跑的猛兽。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陛下往往轻行,警蹕不肃,歷蒙密,乘险巇,卒然有逸兽狂夫,惊犯左右,岂不殆哉!”
(2).灵异之兽。 清 吴伟业 《田家铁狮歌》:“异材逸兽信超羣,其气无乃如将军。”
《国语辞典》:狮子口(狮子口)  拼音:shī zi kǒu
古时在监狱门口,塑一猛兽头,名为狴犴,形状似狮子,所以俗称狱门为「狮子口」。《水浒传》第四九回:「当日乐和拿著水火棍,正立在牢门里狮子口边,只听得拽铃子响。」
《漢語大詞典》:罴貅(羆貅)
犹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喻勇猛的士卒。 明 王玉峰《焚香记·驱敌》:“拥百万之羆貅,专四方之征伐。”
《漢語大詞典》:嗜血
谓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花城》1981年增刊:“﹝狼﹞嗜血的渴望和凶残的本性,使它张开血盆大口,吐出来的舌头垂涎滴滴。” 巴金 《〈沉默集〉(二)序》:“ 哥代 始终不知道她的错误,她至死还把 马拉 当作一个嗜血的疯子。”
《漢語大詞典》:毒兽(毒獸)
恶兽,猛兽。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善为道者:“蠹虫不作,毒兽不生。”法苑珠林卷六三:“有人入林伐木,迷惑失道,时值大雨,日暮飢寒,恶虫毒兽欲侵害之。”云笈七籤卷一○一:“飞龙毒兽,巨虬千寻,玃天奋爪,备卫玉闕。”
分類:猛兽
《漢語大詞典》:貙豻
亦作“ 貙犴 ”。 貙和豻,皆猛兽。或以“貙豻”为一兽,谓貙虎之大者。周礼·夏官·射人“士以三耦射豻侯”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兽有貙豻熊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豻。”尔雅·释兽“貙獌似貍” 晋 郭璞 注:“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为貙豻。”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漢語大詞典》:貉隶(貉隸)
司寇的属官,掌驯养猛兽之事。因从东北方少数民族俘虏中选任,故称。周礼·秋官·序官:“貉隶百有二十人。” 郑玄 注:“征东北夷所获。凡隶众矣,此其选以为役员,其餘谓之隶民。”周礼·秋官·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
《漢語大詞典》:冥氏
周礼官名。掌攻除猛兽。周礼·秋官·冥氏:“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敺之,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
分類:官名猛兽
《漢語大詞典》:般首
泛指老虎一类猛兽。汉书·扬雄传上:“履般首,带修蛇。”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般音班,班首,虎之类也。”
分類:老虎猛兽
《漢語大詞典》:碣磍
猛兽震怒貌。《汉书·扬雄传下》:“然后陈鐘鼓之乐,鸣鞀磬之和,建碣磍之虡。”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碣磍,刻猛兽为之,故其形碣磍而盛怒也。”
分類:猛兽震怒
《漢語大詞典》:畏兽(畏獸)
传说可以避凶邪的猛兽。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猛槐》:“列象畏兽,凶邪是辟。” 唐 裴孝源 贞观公私画史:“《畏兽图》, 王廙 画。”
《國語辭典》:唐夷  拼音:táng yí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皮坚厚,可以制甲,后作为甲的代词。《董西厢》卷二:「裹一顶红巾,珍珠如糁饭;甲挂唐夷两副;靴穿抹绿。」也称为「唐猊」。
分類:猛兽
《漢語大詞典》:居牙
锯牙。指猛兽锋利的牙齿。《淮南子·本经训》:“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於是鷙矣。” 高诱 注:“居牙,熊虎之属也。”
《國語辭典》:张牙舞爪(張牙舞爪)  拼音:zhāng yá wǔ zhǎo
1.形容猛兽发威的凶相。《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化为八只吊睛老虎,张牙舞爪,来攫真人。」
2.比喻张扬作势,猖狂凶恶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公子的,倚靠著父兄势力,张牙舞爪,诈害乡民。」《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她就站起来满地张牙舞爪的说道:『说这不当著他们两老儿的么?』」也作「舞爪张牙」。
《國語辭典》:舞爪张牙(舞爪張牙)  拼音:wǔ zhǎo zhāng yá
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比喻张扬作势,猖狂凶恶的样子。明。杨珽《龙膏记》第一八出:「你道他两个覆地翻天,射影吹沙,舞爪张牙,那恢恢天网,终久还他带锁披枷。」也作「张牙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