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谒贤首,禀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为和本五教章。此草案本也。其后日本求华严经未渡之章疏时,更自彼地得一本,为宋朝传来之本,故曰宋本,或曰唐本。是贤首再治之本也。然宋本亦多讹谬。宋之净源举其三失。
五参日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之四日也。(参见:五参上堂)
六好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帝王诞生相当之日,一年有六个之本命好日,谓之六好日。禅院于是日有祝圣之讽经。
六斋日
【佛学大辞典】
(行事)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s!adha),此六日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于此日受持八戒,遂成为六个之八戒斋日。摩诃般若经十四曰:「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此一月分前后半月,前后相对,故斯次第)。四天王经曰:「佛告诸弟子:斋日责心慎身守心,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飞蛟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智度论十三曰:「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总。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害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中略)问曰:何以故?诸恶鬼辈以此六日恼害于人。答曰:天地本起经说,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即护摩之供养),以是故。诸恶鬼神礼此六日辄有势力。(中略)复次诸鬼神父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过十二岁已,天王来下,语其子言:汝求何愿?答言:我求有子。天王言:仙人供养法,以烧香甘果诸清净事。汝云何以肉血著火中如罪恶法?汝破善法,乐为恶事,令汝生恶子,啖肉饮血。当说是时,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发黄眼赤,有大光明。一切鬼神皆从此八鬼生,以是故于是六日,割身肉血著火中而有势力,如佛日法中无好恶。随世恶日因缘故,教持斋受戒。」同六十五曰:「是六斋日是恶日,令人衰凶。若有是日受八戒持斋布施听法,是时诸天欢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观普贤经曰:「刹利居士,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大毗婆沙论四十一曰:「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坐,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
【佛学常见辞汇】
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三藏法数】
(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二、每月十四日〕,此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每月十五日〕,此日四天王亲自按行天下,有慈孝父母,恭敬三宝,及尊长者,并修六度,持八戒斋者,诸天相庆,则降善福,注禄增算;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业,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著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
〔四、每月二十三日〕,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五、每月二十九日〕,此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
〔六、每月三十日〕,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宿曜经之具名。
日子王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之略名。
日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日天子之略。
日天子
【佛学大辞典】
(梵名)Su%rya,梵语苏利耶,修利,修野等。异名宝光天子,宝意天子。为观世音菩萨之变化身,住于太阳中,太阳为彼之宫殿也。立世阿毗日昙论月行品曰:「日宫者,(中略)是宫殿,说名修野。是日天子于其中住,亦名修野。」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法华义疏一曰:「宝光天子者谓日天子也。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秘藏记末曰:「日天赤肉色,左右手持莲华,并乘四马车轮。」
日天众
【佛学大辞典】
(天名)释迦院之一众也。大日经一曰:「左置日天众,在于舆辂守,胜无胜妃等,翼从而侍卫。」
日月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行者约于果地之智德,以日轮观月心之形,约于因果之进修,以月轮观自心之形也。因果之进修者,如月有十六分之渐明,渐修十六菩萨之十六三昧,而从因至果也。菩萨心论曰:「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观日月轮。」菩提心义一末曰:「一字佛顶瑜伽及爱染王瑜伽等,并约果地智德以日轮形观本尊形,今约因果三昧进修以月轮形观自心形。」
日月灯明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此佛光明,在天如日月,在地如灯,故名。过去世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同名相继出世而说法华经。见法华经序品。
日本佛教
【佛学大辞典】
(故事)日本慧若所著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于钦明天皇十三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三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禅戒四者之法门,以智者大师同之遗教,加入密禅,为一和合宗者也。真言宗与中国之宗旨虽同,而有出蓝之妙。禅宗流派颇多,大别为临济曹洞之二种。净土宗及真宗,各异其宗义,至于所传道绰善导之宗义则一也。日莲宗据天台之圆密戒三者,别于教海出一头地,其他一遍上人之时宗,良忍上人之融通念佛宗,则近古之宗派也。」三国佛教略史总论曰:「先是西洋纪元后第四世期,佛教始入朝鲜。后百馀年,乃再东渐传入日本。又后五十年,厩户皇子出,渐趋隆盛之运。南都七帝崇奉最笃,所谓古京之六宗(六宗者,曰三论,曰成实,曰法相,曰俱舍,曰律,曰华严),皆此际传来也。桓武之朝,天台真言二宗起。加前六宗,为日本佛教八宗。(中略)自高仓帝已后,净土禅宗等之诸宗,始勃然兴,是称日本之新宗。就中北条足利等诸氏奉禅宗,织田尚日莲宗,德川大兴净土宗,而最浃洽民心者,为真宗日莲二宗。若就地方举其最盛者,禅净二宗播布东国,真宗蔓延北国。而镇西三都,诸宗皆盛。四国多弘法之古迹,而安艺概属真宗,备前多扫日莲宗。俗之安艺门徒,则谓备前为法华宗。」
日本佛寺之始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世尊灭后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纪元后五百五十二年),日本钦明帝十三年冬十月百济国圣明王始以佛像经卷赠于日本。(中略)帝下群臣议,苏我稻目尊礼佛法之请,物部尾舆中臣镰子执为不可。帝乃赐佛像于稻目,稻目舍向原之宅为寺奉像,名曰向原寺,是日本佛寺之始。」
日本佛像之始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三国佛教略史曰:「十四年(钦明帝十四年),河州茅渟海漂到奇木,土人取而献之,帝命以造佛像二躯,是日本造佛之始。」(案即今方野寺放光之像是也)。
日出论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经部宗本师之别号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日出论者即经师本师。佛去世后一百年中北天竺怚叉翅罗国鸠摩逻多,此言童首,造九百论。时五天竺有五大论师,喻如日出,明导世间。名日出者,以似于日,亦名譬喻师。或为此师造喻鬘论集诸奇事名譬喻师,经部之种族,经部以此所说为宗。当时犹未有经部,经部四百年中方出世故。」